注意养生的你知道吗?如果你的呼吸只吸到了肺里,那么这么做只是维持生命。假如你的呼吸能够过腰入肾,那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李氏太极的创始人李瑞东在所留秘谱当中对此曾说:呼吸入腰,百病全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生命的延续,脏腑机能的运转,都是靠气的流转来得以保障实现的。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络之气,筋肉之气……我们的四肢百骸,全身上下,无处不有气的运转。那么,这一身之气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输布的呢?大家要想弄明白,我们不妨从头说起。首先,通过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脏呼吸而来的天地清气,混合在一起后,就形成了我们胸中的宗气。
宗气的特点是在上如天,似星罗棋布。元气特点是如地在下,如坤土无边。宗气和元气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身之气。一身之气融合后,又各自分布于脏腑,形成脏腑经络之气。所以,只有宗气从胸中下行与元气交融一处才能谈及保命养生。
那么,宗气是如何下行的呢?当然是靠肺的肃降作用。这就是中医当中所谓的肺主肃降。因此,在练拳练功当中必须要加大呼吸的深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腹式呼吸。这是为何一直以来,养生必须要重视腹式呼吸的秘密所在。宗气的下行除了要发挥肺的肃降功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运使我们的肾的封藏之能。中医认为,肾有封藏之能。封藏之能的表现,除了固精摄精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纳气。肾气强,纳气有根,则肺的肃降才得以正常实施。因此,必须要通过腹式呼吸来实现“入腰入肾”,只有这样才算做得最好。这样就意味着肾发挥了纳气之功。肺气能得以肃降,宗气得以下行,元气得以滋养,一身之气才得以周流。一身之气的周流正常,脏腑功能才会正常,我们的气感才会鼓荡,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如果你还不会我们【李氏古传内功练法】,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深呼吸,深呼吸的时候,要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这样不但胸廓能够扩张,腰部(尤其是双肾处)也会跟着扩张有力,感觉好像有气入腰了,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肾的纳气之效。才能让胸中的宗气下行,与元气交融。大家只要每天在空气比较新鲜的地方,做这样的呼吸200次左右,日久,会有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只是这么做的弊端:一,需要积累相当长的时间才有效果;二,只要不特意练习,身体就会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效果全无。所以,彻底有效的方法就是按照【李氏古传太极内功】的课程来练习。不仅见效快,而且能长期的保持呼吸入腰入肾之效。正所谓:“呼吸入腰,百病全消。”好的功法价值千金,给我们带来的祛病、养生、长寿的功效是无法估量的。提到腹式呼吸,唐代名医孙思邈对腹式深呼吸尤为推崇,他每天于黎明至正午之间行调气之法,仰卧于床上、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距身四五寸,两脚相距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唾液)。然后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这种腹式深呼吸,吐故纳新,使人神清气爽。腹式呼吸时,隔肌上下活动范围加大,胸腔容积能够得到最大范围的扩展和回缩,呼吸一次约为10~15秒钟,能吸入1000~1500毫升空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肺组织功能,使中下肺叶的肺泡在换气中得到健康的锻炼。改善了肺部的血液循环,从而防止肺的纤维化,延缓了老化,保持良好的弹性。提高了肺活量,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随血液运行而布散周身,并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我们知道,大腹便便的“将军肚”是孕育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温床,如能坚持做腹式呼吸运动,随着腹部凸出及缩回的节奏,可使腹肌得到有效的锻炼,消除堆积在腹部皮下的脂肪,改善体内的脂质代谢。起到防治血脂异常、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病的作用。人体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带脉等经络通过腹部。而腹式呼吸对经络是良好的锻炼,有利于经脉的运行和经气的流通,保持了内环境的稳定。尤其是在做腹式呼吸时,精神专一,意守丹田,在这种禅悦的气功态下,生命节律井然有序,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和谐平衡,这对防治神经衰弱、情绪抑郁、失眠等症大有裨益。随着腹式呼吸时的腹部运动,改善了盆腔内的血液循环,增强了生殖系统的健康。如果将腹式呼吸与提肛运动结合起来,更会起到益肾强精、延缓性腺衰老之妙。对防范卵巢、子宫炎症和男子前列腺增生都有一定的作用。第三,一呼一吸掌握在 12秒种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 3~5 秒,屏息 1 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 3~5 秒,屏息 1 秒。第四,每次 5~15 分钟。做到 30 分钟就更好了。第五,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每天练习 1~2 次,坐式、卧式皆可。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 50~100 次。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咽下。注意:在进行腹式呼吸的时候,心态一定要安详空灵,从而让心胸扩展, 达到身心统调的效果。修练腹式呼吸能让内在的感觉越来越舒畅 ,对集中精神也很有帮助。小孩子如能从小养成这种习惯,那么益处更是多多,譬如益智,解决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