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去郑州做分享会,帖两篇当年河南友人写我的文字回味一下温暖

应松社书店邀请,将于5月16日在郑州做一次分享会。对于郑州,我一向感觉是亲切和温暖的。如同老友健鹰所言,一座城,其实就是一个或几个人的记忆。回想2004年年我第一次去郑州时,见到许多社交已久的老友时的场景,依旧兴奋和开心。下面是当年老友马国兴和王彦艳在我离开郑州时写的一篇关于我的文字,十七年前的文字,如今读来,依旧温馨。将它存入公号,以作念想。 

一、当小小说遇见曾颖

马国兴

 
  曾颖来了。
  小小说金秋笔会上,曾颖无疑是一个亮点人物。《小小说选刊》连续几期都选载了他的作品,深受好评,他的创作成为大家私下里议论的中心。看着他面对文友滔滔不绝地表述,让人不得不承认,又一颗小小说新星已然升起。
  我接触曾颖,最初是在网络上。在天涯虚拟社区,网名“四川曾颖”的他是一个十足的活跃分子,不时对当下的社会现象发表评论,很有见的,颇有思想内涵。后来得知,网下的他是一家纸质媒体时评版的主笔,这些文字出自职业的操练。后来又得知,比“四川曾颖”知名度更高的“纸刀”也是他,“纸刀”身为多家思想网站的版主,长久以来游离于小小说,两者似乎毫不相干。
  契机还是出现了。
  2004年春,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版块,曾颖开始贴出一天一篇的“江湖小人物系列”。民工、下岗工人、乞丐……这些十足的小人物,经由曾颖的描摹,一个个形象呼之欲出。这些人身处社会的最底层,是弱势的群体,他们的爱恨歌哭极少为写作者所涉及。曾颖的可贵,不仅仅在于投以关注的目光,更在于他不是漫画式地勾勒、猎奇式地挖掘,而是在一种大悲悯之心观照下,塑造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曾颖的“江湖人物系列”的思想资源,与他的时评一脉相承,也正缘于此吧,这个帖子点击率极高,网友积极回帖,表达自己的感受。
  “江湖小人物系列”并不是以小小说的名号面世的,但它与小小说文体的特征达到了高层次的共通。
  曾颖说,自己只有职中学历,进入社会先后从事了数十种职业,接触的都是“江湖小人物”,甚至自己也曾是民工的一员,深深体会到弱势者的可爱可怜和可恨。如今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他又有了另外一个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致于偏激行文。既便如此,丰富的社会经验并不能保证写出优秀的作品,曾颖不断地学习,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更新。小小说金秋笔会举办的同时,郑州作协邀请了学者崔卫平和艾云来郑作学术报告,曾颖在笔会间隙抽身来听,其后感叹:文学创作要想进步,思想必须进步!
  小小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一种平民艺术,小小说由寂寂无名到如今的空前繁荣,已历20余年。然而在喧嚣的表象之下,小小说又是危机四伏,其中之一便是作家自身的素质急需提升。受整个文坛大环境的影响,小小说的文风已显浮躁之气,或不关心当下的现实生活,或脸谱化刻画人物,或语言和技法陈旧——更有甚者,取了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为模子,换个道具或场景,便成了一篇“新作品”。
  这一点,曾颖感触最深。他贴在网上的作品,经常被人下载后,做些小手术在报刊上发表,署名自然不是“曾颖”。后来,曾颖就很少在网上贴原创作品了,写出东西后,先投稿于各大报刊,刊用后,曾颖将它们贴上了网站,而我们的编辑将它们选入《小小说选刊》,这就是我们先后看到的《请客未遂的民工》、《民工看病》、《廖大爷相亲》、《笑脸》……
  从此,曾颖与小小说结缘,与《小小说选刊》结缘,不离不弃。
  坐在郑州的饭馆里,曾颖一边吃着烩面,一边介绍着自己的生存状态。曾颖说,自己的生活极有规律,工作之外,每天上网、读书、写作,每周还有两天必到游泳池游泳健身。曾颖说,我不把写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谋生尽可以寻求其它更好的方式,而写作必须是心灵的真实述说。望着这个壮实的四川人,我想到了学者朱学勤的话:健康的写作来源于健康的心灵,而健康的心灵必定来自于健康的生活。
  此言不虚。
  
   
  2004年9月23日 急就
  是日,曾颖离郑返川
  权作送行?

二、四川曾颖(金秋笔会随笔)

  

  王彦艳

  
曾颖态度洒脱,肤色又是巴蜀子弟特有的白。我说:"曾颖,你看起来是富人家的孩子。"曾颖反应很快,只笑,不答。他知道我的潜台词:写民工系列的曾颖似乎不该是这个样子。那又该是什么样子?
曾颖的网名即四川曾颖。在关天茶社,真正的大名鼎鼎。
称曾颖的文章为底层人物故事,带有民间色彩;而称为江湖小人物系列,则显露文人气质。而无论这色彩的还是那气质的,在网上对他的文章都是真正的热捧。每一篇贴出即好评如潮,溢美之词多矣。曾颖最爱挑出来说的是:你的文章看了心里堵得难受,发誓不看了,可不看又着急。可见这个"评点"颇令他得意。
曾颖以民工xx命名的文章就有四十余篇。"我不用刻意观察,一个民工打我身边一过,我都能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他的状态怎样,甚至他的以前,他的以后。"他的话让我心里一热,这种感觉或者这种状态,我也曾有过:一个不相干的人从身边走过,只需看上一眼,几乎就了解了这个人,这个人四肢摆动的形状和幅度、他脸上的纹理、嘴角的启动……就丰富地写明着他。可后来为什么没有了这种感觉?那就看曾颖为什么葆有吧。
曾颖出门必带他的数码相机。他打开相机给我看图片:为不让餐厅老板发现,匍匐在门外看大厅里的电视的民工;捡破烂的大学生、工地上的……当职业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看着照片,我的心里有了这么一句感叹。
"我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我觉得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有意用拙朴的语言来写他们。"我说:"我能感觉到你在语言上的取向,但比如《民工看病》,看到第三段,就感觉出了语言上过于的熟练。这种熟练对于这题材而言,就像绸缎着于荆轲。"
曾颖也点头:"写得太多了。"
曾颖一旦开口说话,即密不透风泼水不进,让听者体会什么叫"事无不可对人言",其间的坦荡和对生活的热情,在我的聊天经历中少有。他说他的阅读,他的思索,他的写作,他所从事过的近三十余种工作。他的话富灵感而不落俗套,只是听者脑子要转得快。也有家常的话。比如他的恋爱、婚姻和家庭。他讲他的三个家,不,准确的说,是他的三套房子。他在成都的房子,就是他的另一个办公室,一切只为工作方便。这是他的现在;他在什邡的家充满了现代或传统的物质,洋溢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热情。他还说他父母的家,临街的三层楼,传统而舒适,一楼出租,是个花市。"早晨醒来,那花香呀。"三个家,他都恋恋有情,隔一段也回前两个家住,"让自己静一静"。听曾颖说的最家常的话是关于这次小小说金秋笔会的。"来这儿的感觉,就像走了很远的路,到了一个亲戚家。感觉真舒服。"
行文至此,就要搁笔,想起今天恰逢中秋,不禁展颜一笑:遥祝曾颖和他所关注的"小人物"们生活幸福美满;遥祝笔会上的所有朋友们花好月圆、生活幸福。
(0)

相关推荐

  • 【微小说】魏海亮║近水楼台

    作者简介 魏海亮,河南省清丰县人.现定居安阳.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98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90年代先后在<微型小说选刊><读者文摘><故事会>< ...

  • 杨万功 | 文学笔会中的渑池作家印象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文学笔会中的渑池作家印象 杨万功 渑池,这个豫西县城的名字在我的印象中是比较深刻的. 1983年,我参加工作到河南省第一建井工程处,分配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到渑池境内的杨村煤 ...

  • 小小说随笔《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江东璞玉)

    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江东璞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 ...

  • 【那一天】/ 秦悦

    那一天 秦悦 下着小雨,书店里三个人,我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儒雅洒脱,还有一人,农民,爱读书,姓关,平时 ,我一直叫他老关. 书架上,一排排书,素面朝天,不急不躁,静静地等待着.我们三人,都在阅读 ...

  • 小小说阅读《温暖的小说》(吴琼)

    八月的心情烦躁到了极点--闷热.郁闷.浮躁.颓废--在这个八月,我没有写一篇像样的.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我感觉到了我创作的枯竭和死亡.这个火炉样的八月,我做了两件事,编辑两本小小说选集.读了几本小小说选 ...

  • 他演的小人物,便是江湖

    演员吴孟达今天下午走了,70岁. 不必悲伤,所有人都会走. 一生都在演配角,有人说他是绿叶. 从颓废的警察,到不务正业的老爸,唯唯诺诺.一想到他,大概第一印象就是饱受窝囊气的市井小人物,演尽了一个底层 ...

  • 《今生盛宴》之符浩勇(小小说评论)

    [符浩勇]男,1964年生.海南屯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曾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全国40多家文学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300 ...

  • 苏小蒙/永远的怀念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本文作者苏小蒙和寇云峰(左)在一起 永远的怀念 --我所知道的寇云峰 苏小蒙 寇云峰走了.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市购书中心闲逛,碰到一位文友,他告诉我了这个出其 ...

  • 付红兰 | 赴郑州颁奖典礼暨笔会有感(外一首)

    付红兰 | 赴郑州颁奖典礼暨笔会有感(外一首)

  • 人迹(小小说随笔)

     人迹 --第四届小小说节花絮 江东璞玉 6月22日  从商洛到郑州 早上4点20分,手机闹铃响.起床,洗脸.牙昨晚就刷了.检查一遍昨晚就收拾好的包.4点45分,走出家门.5点,坐上开往西安的长途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