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人物篇

父亲的下弦月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那么凶。

父亲非骂即打的方式,让我时常惊惧不已。青春期,我老是会莫名地紧张,头像是要炸裂开来一样,难受极了,那时,满脑子尽是父亲言语与非言语的暴力。

父亲生前是我们村小学的民办教师,一边耕种,一边教书。生活的穷苦,近三十年的执教生涯,“转正”又无望,是够让他烦心的。历经人世沧桑,我才明白,烦怨和愤怒,会让人产生一些非正常的言行。对于父亲而言,教训我和我的姐姐妹妹,也许就是在宣泄内心积压至极限的烦闷吧。

我离开家上学以后,父亲离开我们村的小学,去往一所偏远乡村小学,早出晚归,来回一趟,骑自行车得一个多小时。在那所小学教书不到三年,一次开学,他给学生分发课本,就晕倒在课堂,当夜,便离开了人世。

有一年清明节,上过坟之后,妹妹带我去父亲生前从教乡村小学。

那一排江南典型的砖瓦结构的平房,有父亲的办公室、教室,以及中午的休息室。我们缓慢地踱步,挨个教室地看,所有的教室都曾有过父亲的身影。倚窗而立,仿佛还能听见他的教书声,看见他背着学生写板书的样子。

往昔那些所有的好与不好,都化作对父亲刻骨铭心的思念。

最后,妹妹带我去看父亲的休息室。那里已是这所村小的柴火间了,稻草、豆秆和杉树叶堆得满屋都是。在一捆稻草边缘,我看见了毛笔画的一弯下弦月,使劲地推开草堆,一幅画跃入我的视线。妹妹告诉我:“这是父亲画的。他一个人,中午没事,就会画一些画,这是唯一一幅画在墙上的。”

看到画,我立马想起那首东北儿歌“月儿明,风儿静”-- 一支广为流传的安妥婴儿睡眠的《摇篮曲》。意境太神似了。

对于那弯下弦月,我记得格外分明。

我第一次从赣州的学校回来,父亲翻看我带回的校文学社社刊《绿芽》,在封面上用红色钢笔重重地写了一行字,纠正封面上那弯月亮的错误。父亲对美术编辑写批语:“你画的是下弦月,它只能出现在东边的天空,它的脸向着东方,可你却把它画在了西方。”像是对他的学生作文进行评判似的。

在父亲墙上的画作里,一个孤独的人,一座茅草屋,一棵高大的桉树,还有桉树之上,东边天空荡漾的那一弯明净的下弦月。幽明的环境,孤独的人,天地一派宁静。也许是父亲的向往之境,是他人生中渴望身处的静谧之地吧。

当年,整理父亲的遗物,在一堆的教案和书报中,我发现了一个笔记本,很多页都端端正正地写着“制怒”二字。史书上说,此两个字出自林则徐,他任江苏巡抚时,亲自在牌匾上书写“制怒”,挂在厅堂之上,用以克己自律。父亲有高血压的宿疾,血压升高之时,情绪是难以控制的,他那么苦苦地写着“制怒”,那么挖空心思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却没能制止住,还是那么好似无情地打骂着他心爱的孩子。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父亲活得多么难,生活上难,事业上难,身体也难,甚至情绪也折磨他、刁难他,让他不得安生。在纷繁的人世,父亲如此渴望那种后半夜的安宁,静得只有自己的心跳与呼吸吧。

这幅画,让我洞悉了父亲的内心,面对着它,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泪珠重重地跌落下来,穿越岁月,拉近我和父亲的距离。在这久违的泪水之中,父亲那强横的形象,渐渐地柔软起来,柔得像绒毛,软得像绸缎。

这就是一个父亲,真正的风骨吧。

父亲就是打破神话的那个人

陈志宏

他5岁得时候,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乡卫生院的医生对他的父亲说:“你就别浪费钱了,到县里买个好点的轮椅吧。他这一生肯定要在轮椅上度过。”他的父亲沉默良久,吸完了一袋烟,背起儿子直往县城赶。县城的医生把话说绝了:“你就是把儿子背到北京去治,他也站不起来。”

12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去上学,端端正正地坐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他的成绩不算好,但是音乐老师喜欢他,夸他乐感好,嗓音不错。夸过之后,音乐老师又无奈地摇摇头自语到:“一个残疾人,要想唱好歌,难啊!”

一天,他对父亲说:“爸,李老师说我的歌唱得好。我想唱歌!”在村里,身体健全的孩子都不敢有唱歌、跳舞的念头,他的想法一时被传为笑谈。村里的众口一词:“他想当歌星?讲神话嘞!”只有他的父亲把他的想法当一回事,认真地说:“儿子,只要你有这个想法,我就一定要让你成为一名歌星!”

他的父亲把他背出了山村,背上了火车,直奔省城。他看见了山外精彩的世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父亲的背上一路高歌。

当这对父子站在某高校音乐系主任家门口的时候,城市已是万家灯火,饭菜的香味冲进他们鼻子,一整天没吃东西的他们越发感到饥肠辘辘。系主任把门打开,他父亲立即跪了下去,央求道:“主任,我儿子有音乐天分,求你收下他吧!”

系主任惊讶地问:“谁说你儿子有音乐天分?”

他父亲说:“我们村小李老师说的。”

系主任委婉地把他们拒之门外。

他们无奈地跨出学校大门,茫然地行走在陌生的城市。

父子俩走了很多地方,敲了很多门,都被人冷冷地拒在了门外。他的父亲依然没有灰心,背起儿子又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他们的真诚和执着终于打动了一所民办高校的艺术系主任。他成了音乐班免费的特招生。

经过一年的正规训练,原本资质不算好的他在学校赢得了歌王的美誉。他演唱残疾歌手郑智化的《水手》曾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离开学校后,他对父亲说:“我要去北京唱歌!”他父亲二话没说,把他背到了北京。他拄着拐杖跑场子,一声又一声歌唱着美好的生活。

几年过去了,他成了业内颇受欢迎的“地下歌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子,把山村里的家人全接到了首都。他的父亲却因过度劳累,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24岁,他父亲57岁。

父亲的背是他实现梦想的人生航船,父亲的意志他超越现实的人生航标。父亲给他温暖,给他力量,给他自信,给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父亲就是打破神话的那个人!

为了让儿子实现梦想,父亲坚强地扬起了爱的风帆,尽管一路航行难上加难,但父亲不辞辛劳,终于帮助儿子实现了理想。父亲最后倒下了,但父亲的影响与力量会永远支撑着儿子前行。

画在手腕上的表

朱成玉

小时候,由于个头过于矮小,那份自卑让我的性格变得孤僻内向,一个朋友都没有。父母担心我长此以往,会得忧郁症,所以变着法儿的想让我走出家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去玩耍。

有一天,父亲故意把我带到门外,然后偷偷地把家门锁上,借故有事先离开了,让我自己先玩一会儿。那些孩子们过来招呼我和他们一起玩儿,我却觉得他们浑身脏兮兮的,没搭理他们,他们把我当成了怪物,对着我指指点点,说一些难听的话。

我气急了,捡起地上的石块儿向他们扔将过去,砸到了其中一个小孩的头上,鲜血直流。

受伤孩子的家长找上门来,与父亲理论。父亲自知理亏,小心地陪着不是,说着软话,并赔偿了不少医药费。

我懦懦地蹲在墙角,等着父亲的责骂。可是父亲并没有责怪我,只是,我听到了他很沉重的叹息。那两声叹息,就像两根毛线,缠到一起,纠结出一个无法解开的疙瘩。

我是一个问题孩子。我也想打开自己的心,可是我做不到。我害怕这个世界,害怕大狼狗,害怕闪电,害怕陌生人的眼睛,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还是家里安全可靠,我宁愿锁上房门,让自己独处。

老师来家访,对父亲说起我,“哪都好,就是太孤僻,太不爱说话了,几乎从来不与别的孩子交流。”

老师没有“灵丹妙药”,父母亦无计可施,叹息的声音越来越沉重。而我并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所以很用功地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这多少让父母得到一些安慰。

生日的时候,父亲破例给我买了一个礼物——足球。对于我们这个穷困家庭,这真的是一个很奢侈的礼物。我却表现得不那么惊喜,因为足球要好几个人踢才好,而我只有和我自己的影子踢,现在,我已经不再怕我的影子了,它是我唯一的好伙伴。

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倒是懂得,只是我很难走出拥抱世界的第一步。父亲开导我说:“个子矮怕什么,别说你还会长身体,就算不长了,就这么高了,也不代表你就比别人差。潘长江还矮呢,可人家没有看不起自己,还说自己是浓缩的精品,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笑星呢。”

父亲拿出一支圆珠笔,轻轻地在我的手腕上画了一块表。然后对我说:“你看啊,这画在手腕上的手表,虽然不动,却不耽误时间在走啊。”

我没听懂父亲话语的意思,父亲摸摸我的头,接着说:“傻孩子,你就是这块画在手腕上的手表,你停留在自己的时间和世界里,不知道外面是何种天气,什么样的景致,我希望有一天,送你一块真正的手表,那样就能和世界同步了。别忘了,这个世界不光只有你自己。你要融进这个世界,才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我知道,父亲送我足球,给我画手表,都是想让我走出自己的狭小世界。我想,既然可以不再怕自己的影子,那么也可以不再怕那些活生生的人啊。仿佛被点破了一层窗户纸一样,我开始试着与别人交流。从向同桌借一块橡皮开始,到帮助别的同学讲一道习题,我发现,当我主动与他们交往,他们不但没有排斥我,反而给了我极大的热情,就像那红彤彤的阳光,泼了我满满的一身。我那黑暗的角落,终于金光闪闪。同学们不再把我当孤僻的“怪物”,我回到了阳光里。

终于懂得,不管疼痛还是快乐,都不该一个人。要学会承担和分享,有人与你承担疼痛,疼痛就减轻了一半,有人与你分享快乐,那快乐就成了海洋。

我拿出我的足球,和伙伴们一起奔跑在草地上,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快乐的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原来,世界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绽放的啊!

又一个生日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依然是捉襟见肘。父亲依然没有给我买来一块手表。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自己的手腕上画了一块手表。父亲看到了,摸摸我的头说:“知道你喜欢,等爸有了闲钱就给你买一块真的。这个假手表,不会动啊。”

“不,爸爸。它在走动,不信你听。”我把手腕送到父亲耳边,“嗯,是在走动。”父亲应和着我。

我们绝非掩耳盗铃,我们真的听到了它在走动,走得不疾不徐,不卑不亢。那是我的脉搏,永远与世界同步。

最好的爸爸

秋风

天还没黑,他的心却早黯淡了。这么冷的天,也不知飘雪花了没有……

门被撞开了。不是风,是女儿,是女儿裹着一阵冷风进来了。女儿的刘海上落着几片雪花,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女儿一进门就捂着耳朵跺着脚撒起娇来:真冷啊!他便说:没下雪?稀饭熬好了,快坐下烤烤火吧。说着,只躲闪着女儿的眼睛——如果今天有收获,她恐怕早就高兴得像只喜鹊似的喳喳喳直叫了……女儿似乎也在刻意回避着什么,女儿只俏皮地把头伸到锅边闻闻说:啊,真香啊。

女儿大学刚毕业,是专科,女儿的工作却还没着落。要说找工作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但要找一个稍微满意点的单位可就有门槛了。比方说女儿眼下最想进的这家贸易公司,就有个小小的要求:得先推销三件毛衣……

要是他们的境况稍稍好点,父亲倒是宁愿把那三件毛衣自个儿买下——那毛衣贵是贵了点,但和女儿的前途相比,就太便宜了。问题是女儿上学三年的开销,早已花完了他的积蓄,而现在,他却还要供养一个正上初中的儿子……可他只是个泥瓦工,虽说这几天收工后他还去菜场当当搬运工,有点额外收入,但还是常闹饥荒。

还好,前几天已经推销了一件了。成功的大门似乎正在缓缓向他们打开。

加油,努力!每次出门,父女俩总要击掌鼓励一番。他们的目光互相触摸着迸溅着爱的火花。

女儿整天在街头闹市跑着。女儿都快把腿跑断了,但还是没有任何收获。时不时地,手机响起……但不知为什么,她突然有点怕接电话了。同学们一个个工作都有了着落,独她,还像条狗,流浪在街头……人家都有一个好家庭好爸爸,有什么办法……想着,她的心禁不住像这积着厚云的天空似的阴郁起来,止不住一声叹息。

但是那天,她突然又像一只小鸟似地飞回了家,而且一进门就扑进爸爸怀抱说:爸爸,又卖了一件!他说:真的?快给爸说说。女儿说:是个老太太买的……你还记得第一次吗?是个老大爷买的……爸爸说:记得记得。女儿说着,嘴里只喊着“饿坏了饿坏了”扑到小饭桌前,她本来是想抓片黄瓜吃的,但是今天,桌上却只有一小碟萝卜咸菜……吃着,虽还沉浸在兴奋里,她却仍不忘批评爸爸说:爸爸,你看你,又减了一个菜,你干的都是力气活,这怎么行?爸爸不好意思笑笑说:你正长身子骨哩,多吃,爸爸身体好,没事。

虽说成功距他们仅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时刻似乎格外折磨人。又是几天过去,她仍一无所获,没有。

那天,她拖着疲惫的脚步刚回到出租屋门口,冷不丁突然从旁边闪出一个人问:你是他女儿?她一看竟是买她毛衣的老大妈,惊讶说:是。大妈,您这是?老人笑着递过一个包说:是你爸爸让我买的……我和老伴明天就要到南方儿子那里去过冬,所以,送过来……她一时什么都明白了,却还不死心问:那个买毛衣的老大爷是……大妈说:我老伴。又笑笑说:你爸爸在这里干活多年,我们很熟的……他常说自己有个上大学的女儿……

老人已经走了,她却还在那儿站着。不知何时,就有几滴泪,跌落在包里的毛衣上。冷风吹着,天上又飘起雪花,不多时,地就白了……不知为什么,她突然想起了爸爸。而且再也忍不住,头光着就朝风雪里走去了。

昏暗的灯光下,她老远就看见了爸爸背着大麻袋的身影。她直扑过去抱着他说:爸爸回吧。他从麻袋下露出半个脑袋笑说:爸爸没有给你做饭,饿啦?

走在路上,她坚持要买半只烧鸡,爸爸实在没办法,让步了。

回到家,爸爸什么都明白了。女儿很乖的,总想逗他开心,他却总沉默着不说话……冷不丁就空着眼对着墙没头没脑地说:都是爸爸的错,你要有个好爸爸,会受这么大委屈吗?

女儿再也忍不住哭着抱住了爸爸说:不,你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有你这样的爸爸,我好幸福……

嗜书的父亲

张明泉

父亲70多岁了,但是依然像年轻时一样,嗜书如命。父亲小时候,家境贫寒,加之日本侵华战火不断,后又经历了国内解放战争的3年,而大伯和二伯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外地,祖父是教授私塾的先生,依靠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

尽管家境贫寒,战乱时期,家里甚至上顿不接下顿,一家人几乎走到外出逃荒的地步。但是父亲嗜书的性格一直没有改变。

听父亲讲,那时候,父亲去书局看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会爱不释手,有时就坐在那里看,直到书局下班了,被人家赶出来。那时候,父亲手里是不会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有零花钱的,父亲要买书几乎是梦想,可是他很勤奋,他凭借惊人的记忆,回家后会把书籍的概要默写出来,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父亲读书喜欢记笔记的原因有两个。主要一是因为喜欢这些书,而因为贫困却无法买回家读;二是因为喜欢这些书,即使买回去,也不舍得在书上标注,他读书总是一气读完,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也一手端碗,一手拿书,有时一次读不完的书,他就会找来自己制作的书签夹隔,他绝对不允许自己折书角做标记的。

父亲读完初中就考取了一个中医讲习班学习。那时候,他自己总是把饮食节省下的钱用来买书,父亲买来书,是一定要给书包个外皮的,他总是小心翼翼的把新书从书包里取出来,把找好的牛皮纸或废旧的挂历,画报拿来,给新书包上一层外皮,从我有记忆开始,他就是这样,很认真的给每一本新书包上皮,以至于我们六个姐弟长大读书后,他总是给我们把新发的书包书皮。这个成了我们家的一个传统,直到现在,儿子的新书发下来,也是由我跟他一本一本的包上书皮。

父亲从医多年,购买了很多的医学书籍,一本一本都保存的很完好,父亲将他装在自己的书架的,就是那个父亲自己用木板钉做的书架,让我想起留在记忆深处的一个往事。

那是我读小学的时候,上自然常识课的时候,老师讲到了一些可以入药的矿石,我很好奇,记的父亲的书中就有一本《常用中药简图》,是彩色画面的。于是那天晚上,我趁父亲不在家,就点了蜡烛去书架上寻找,不小心竟将火苗对到上层的书的角上,当时就将一本《中医学理论基础》的书角给烧着了,我赶紧将书抽出来,将火熄灭。才免于一场大火。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很愧疚的望着父亲从来都没有那么严肃的脸,心里咚咚的嘀咕着。但是,还是没有逃脱了父亲很重的一巴掌,他很生气的痛骂我:你怎么搞的,把书烧掉了,要是把全部书烧了怎么办?

这是我记忆中,父亲发的最大的一次火,也是从小到大,至今天父亲唯一的一次向我发火并打我一巴掌。我从时候起,才开始懂得父亲的用心良苦,他是在教诲我,从小就要爱惜书籍,读书人,不爱惜自己的书籍怎么行呢。

2005年5月父亲生病在杭州住院期间,一天晚上他忽然想起了这件事情,对我说:“我只打过你一次,是因为你把我的书给烧坏了。那时候,真的很生气。”我笑了,他的记忆真的惊人,就连这样的小事都记忆犹新,我想主要是因为父亲嗜爱书籍的缘故吧。

父爱导航

我们这座城市的路况很复杂,不光外地人,就是本地人提起有些路来也直摇头。但是父亲有一个绝活,他是专职司机,人称“活地图”。

单位的人都夸父亲司机当得有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他是出了名的勤快、干净。上班的时候,父亲总要穿上衬衣,打上领带,戴上白手套,这样一打扮,本就身材高大的父亲更有派头。母亲经常笑他:“小司机怎么打扮得跟领导似的!”父亲会很正经地说:“这是对别人的尊重。”

为父亲赢得更大尊重的,还是他对整个城市道路的熟悉。无论到城市的哪个角落,他都会用最短的路线最快到达。为此他成了单位里名副其实的出行顾问。

其实我心里清楚,并不是父亲的记忆力有多么好,而是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

父亲是活地图,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路盲。小时候,爸爸用他温暖宽厚的手掌牵着我的手走路,我一直不用担心迷路;大了之后,幸福地坐着父亲的车,上哪儿都不用愁。或许因为有了父亲的依靠,我对路一点都不敏感。

工作后,为了上下班的方便,父亲执意给我买了车。有时候,我要去一个地方,父亲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怎么走,几个路口,多少个红绿灯,哪条是单行线,到哪里拐弯掉头,到了之后车停在哪里,回来的时候如何避免高峰路段。常常是父亲如数家珍,而我一头雾水。父亲没办法,只好给我画地图。行车的方向,每个路口,都勾画得清清楚楚,特别的道路岔口还用彩笔描画,加上几句说明。借助父亲的地图,我渐渐地熟悉了城市的道路,开车的时候自信多了。

一年下来,父亲为我手绘的地图有了厚厚的一叠。每一张我都好好地保存着。每天心静下来的时候,我经常拿着,一张张地翻看,似乎是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虽然是用铅笔描画,但是我能看到斑斓的色彩;虽然是简笔勾勒,但我看到父爱的曲线。

后来,虽然车上安装了导航,但我仍最爱这些地图,每次出门,我都把它们带在身上,有它们在,开车的时候,我感到安心。这一张张地图好像爱的导航,伴着我一路前行。

父亲老了,花白的头发愈加稀疏了。更令人心疼的是,父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拿出那厚厚的一叠地图,试图唤醒他的记忆。他仔细看着,嘴里念念有词,我却听不清他念叨的是什么。只看见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含糊地说:“回家。”我看清了,他指着的那个点,是家。爱的地图上,始发点,是家;终点,也是家。我的泪,终于忍不住,滴落到地图上那个叫“家”的点上。

这一生,父亲一直用他沉默如山的爱为我导航,从小到大,他一直在默默地为我编织着一张爱的地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