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第一跖列活动测量定量工具 | 文献述评

为提供「拇外翻」前沿的领域研究进展和专家视角,我们将在近期推出「拇外翻」文献述评专辑,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专家进行介绍和解读。

第一跖列(跖楔关节)的活动度一直是足踝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但是对这一活动度的测量在很多年来没有明确的定义与方法。临床检查中,应当遵循简易的原则。但是跖楔活动的检查与判断方式一直不是简单的方法。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王智医生,对《Sensors》于2020年发表的一篇综述进行文献评述。作者是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Pedro V. Munuera-Martínez等。

背景

第一跖列(跖楔关节)的活动度一直是足踝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但是对这一活动度的测量在很多年来没有明确的定义与方法。目前公认的方法源自Morton的文章,他提出在检查第一跖列活动度时一只手捏住第一跖骨头,另一只手捏住其他4个跖骨头,通过向足背伸方向对第一跖骨头施加力量检查两者相对活动度。Root之后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把施加力量的方向改为背伸和跖屈两个方向最大力量检查活动度。在临床上正常活动度为背伸5mm,跖屈5mm。在这种检查方式中,第一跖列松弛定义为背伸大于跖屈。

研究方法

临床检查中,应当遵循简易的原则。但是跖楔活动的检查与判断方式一直不是简单的方法。检查的主观性比较大,检查者间的误差很大;最早因为人为判断,无法定量,很难对第一跖楔活动度有明确的量化。之后发明的检查工具因体积大,操作不便,无法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研制的这一工具在西班牙的专利号ES201500721。体积小,轻便,操作简单。为了验证其准确性,2018年11月到2019年6月,研究人员选择了两组患者,进行样本估算后,共40人参与了验证测量,平均年龄36.75岁(SD,21.34岁)。一组为拇外翻患者,一组为正常人。每一选择一只脚。通过工具直接测量,与负重位X线的测量进行对比。

图|用于测量第一跖列活动度的新工具
放射线检查时,采用Coleman试验的木块,被试负重站立,调整厚度以得到最大跖屈和背伸活动位。拍摄中立位、背伸和跖屈时足部的前后位像共3张。在X线测量中采用多点测量,测量了三个平面的活动度以毫米单位进行记录,包括:背伸、跖屈、矢状位总活动度;内旋、外旋、冠状面总活动度;背伸时水平面移位、跖屈时水平面移位、水平面总移位量。
图|足部的前后位像(A)第一跖列背伸;(B)第一跖列跖屈

图|第一跖列处于中立位时的X线测量

统计分析发现两组间只有背伸活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5)。对比第1跖骨头中立位置,发现冠状面位置在两组间存在差异(旋前度)。采用工具测量所得的总活动度,对足部畸形进行分类,发现正常足与拇外翻足总活动度存在差异。

图 | 用新工具测量第一跖列背伸(A)和跖屈(B)
手法检查时,根据Root等人描述的方法进行,两名检查者分析检查、记录结果。和放射学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这一简易的小工具的测量能力佳,并可以根据测量得到的总活动度,对患者是否存在拇外翻进行分类。这是一个很方便用于日常工作的测量工具。

结论

第一跖列在背伸-跖屈的运动过程中存在背伸-内翻、跖屈-外翻的联合运动。在研究中发现拇外翻患者组测量出的背伸活动过大。而在中立位,第1跖骨头有明显增大的外旋(旋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采用了二维的X线进行三维运动分析。没有考虑被试的跖楔关节在X线检查中是否存在不同的斜率(影响活动度)。此外由于是二维测量,用于测量水平面活动的参考线可能受到踝关节与距下关节活动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