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风区曾经竟有圆明园遗物?

天津的意风区与百公里外的北京圆明园有什么关系?今天,《话说天津卫》节目资深话友唐文权先生将讲述一个两者紧密联系的“故事”!

唐文权

青年文史学者、《话说天津卫》节目资深话友

津门文人折扇艺术传承人

幼习书画,又好戏曲、曲艺、收藏

01

现在的意大利风情街(原意租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概从2004年左右开始动迁,把它逐步修复的。意大利风情区其实是过去意租界的很小的一部分,建国道以北的原来的老意租界基本都已经拆除了,现在已经没有了,看不见了。2006年的时候,我开始参加到民间的文化遗产保护团队,最早叫「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也就是后来大伙都知道的,我们改名叫“天津记忆”的这个团队。在这过程中,我们拍摄了很多的即将拆除的老街区的房子,留下了很多照片资料。
2006年,很偶然一个机会去意风街拍照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民族路口,也就是一宫旁边原来的原潘毓桂旧居。过去这个房子应该是一个机关在使用,它围墙挺高的,从外边能看到它围墙里边有个中式的亭子,凉亭在院的西南角上,琉璃瓦,当时已经挺破败的,但是从墙外边能看见亭子尖儿。在民族路这个侧面,我们能看到它内部的一些情况,也就是院里头,能看见有亭子,跟前有太湖石,亭子里边有石桌、石凳,还有一些个石鼓墩儿这些东西。
最早惹我注意的是他院子里边一对石头墩儿,上面是西洋的西番莲的卷草,刻得特别精细,然后到2006年潘毓桂这旧居开始拆除围墙,把这座中式的亭子也给拆除了,很可惜。据我推测,这个亭子应该是他从别的什么园林里边迁建过来的,因为这亭子规格很高,制作也特别精细,但是可能意风区的修复方就觉得意大利风情街应该是个洋味的,中式亭子搁这儿有点不伦不类,而且正好在民族路口上,一进来头一家,先看上一个中式亭子,这跟所谓的意大利风情街可能格格不入,盲目地把它给拆掉了,其实很可惜!我觉得,这个亭子正好体现了虽然是意大利风情街,但是是中国人在里边住,他有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在里头,正好是一个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见证,很可惜的是给拆了。
我有一次偶然去到意国花园——就是一宫跟前的花园里边去拍照片去,我突然就发现在一宫大剧场(即原回力球场)东北角上,也就是工人文化宫的院里头,我头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这对西洋花纹的石头墩儿,特别显眼儿,在它的旁边还有一对雕刻特别精美的石头缸,里边应该是养荷花的,荷花缸,上面都是高浮雕的大狮子狗,卷草花纹,这其中还有一对石狮子,这石狮子已经残破不全了。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要说的这块匾:应该也是汉白玉的,这一套东西全都是汉白玉的,连着我刚才说的石头墩儿和这对荷花缸,还有一个石头桌子,这个石头桌子也是雕刻精美,尤其它的腿跟托都是莲花瓣,就像佛坐的莲花座似的,一层一层雕刻得特别的精细。桌子檐儿一圈的藏八宝、卷莲纹,底下是一层一层的莲花,特别好、特别精细。
石头桌子旁边就是这块石匾,当时我没太注意。这块匾风化得很严重,上边包括千疮百孔的。很明显原来被水泥给抹上过,在这次拆迁的过程中可能是把它给拆出来了,上面可能還有用凿子把水泥凿下来的痕迹。这块石匾写的什么呢?写着俩字,叫“负隅”,很明显,这是一个堂号或者是斋号,或者是自己的花园的名字的匾。上款是“庚辰孟夏”,我查了查,应该是1940年;下款叫“小壶天主人”,不是名字,它是个号,叫小壶天主人,这又是谁呢?这套东西既然我看到过这对石头墩儿是潘毓桂这院里头的,那么这对石狮子,还有石头桌子、荷花缸,还有“负隅”这块匾,是不是也是潘毓桂的院里头的东西?“小壶天主人”是不是就是潘毓桂呢?我打了个问号⋯⋯

02

再转年,应该时间不长,我再去,这一套东西就不翼而飞了,没有了。至于去哪儿了,后来我扫听了一个朋友,他跟我说,这个东西后来稀里糊涂就被我们领导给卖了,不知所终了,所以这个文物流失很可惜!我也曾经向河北区的文物部门报告过这个东西,我觉得应该把它收起来,哪怕不知道它的身份,也应该把它收到仓库里头,起码以后作为研究的一个资料,后来也没有得到回复,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大伙可能知道我我从小对古玩、对文物比较感兴趣,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这么一种敏感,冥冥之中我就觉得这对石头墩儿,因为上面是很罕见的西洋的西番莲的卷草纹样,雕刻的工艺特别的细致,我冥冥之中就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圆明园的!当然是我的一种很主观的推测,没有依据。
但是,后来随着我朝着这方面去研究,我在大概2008年突然看到了一张一八八几年的时候,也就是圆明园被毁时间不长,因为石质文物,尤其是西洋楼这片景区的石质文物它是不会被火烧坏的,而且圆明园在被英法联军烧完了以后,其实后边它更大程度被破坏,是到了民国的时候,尤其是西洋楼这片区域它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建材市场,说白了谁有需要用的,谁就上那拉去。
咱知道慈禧从清末的时候,她就开始把圆明园的一些石构件拆建到故宫里头,甚至拆迁到中南海里边。中南海里边有个地方叫海晏堂,圆明园也有座海晏堂,据说她就是把圆明园的海宴堂的一部分的构件迁建过去的。到了民国,这些个军阀也好,王公大臣的遗老遗少也好,一看既然你们已经那样干了,我们干嘛不那么干?都去圆明园去买点石雕的构建,作为自己家里的一个装饰,或者是花园里的小摆设。咱都知道清华大学里也有,北京的翠花胡同的喷水池子也是圆明园的东西⋯⋯谁都去弄点石头件来。
我看到了一张1887年的一张圆明园的照片,叫远瀛观遗址的一张照片,已经杂草丛生,但是建筑基本的外观都还存在。我一看这个远瀛观,我一眼就注意到照片上,它有个象下坡似的这么一个步道,两边有扶手栏杆,这个栏杆我一眼就认出来,这不就是潘毓桂他们家亭子跟前的那样的东西嘛!因为那张图的精度特别高,我放大了一看就是一组西洋式的栏杆,里边这一个栏杆柱就是潘毓桂家门口亭子跟前摆着的两个石头墩儿,就这个东西。
与此类似的,我可以透露一下,这个东西天津还有,中心公园原来教委的房子,应该是叫庄乐峰旧居,(其实我看老的民国的画报写这个人应该叫庄乐峰,念yuè,不念lè),他是个大实业家、大教育家。庄乐峰的故居就是后来天津市教委的院里边也有同样的石头构建。

03

咱还回来说潘毓桂家。我考证出来它这个是圆明园的东西,我特别高兴,就更坚定了我应该把这个东西保留下来的一个信念。但是很遗憾,当时这东西已经不知所踪,我一个人能力有限,我也不可能把它追查来这东西到底哪去了?后来我一个朋友——他是北京圆明园管理处的,他当时正好搜集关于圆明园的流失文物的一些个资料,我就跟他提了这件事儿,他也很感兴趣,找我要了相关的这些照片、资料等一些东西。2013年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这些研究成果集结出了一本书,就叫《谁收藏了圆明园》,就是关于圆明园一些文物的现状,其中他就收录了我2006年在一宫院里边拍摄的这组圆明园的远瀛观的石构建的照片和我的一些文字记述。
咱还接着回来说这匾,虽然是匾现在下落不明了,但是我还算幸好地是留下了这块匾的高清的照片,我就反复地看这块匾,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突然地发现这个匾的一些端倪,就是落款“小壶天主人”左下方的两方名章。

咱们先说说这刻章的规律,四个字的名章,在刻章的时候的讲究叫“回文”,这回文怎么念?从右上方的头一个字念起,然后念左上,再念左下,再念右下,这么逆时针的一个“C”字形地念,这个叫回文。我照回文念,右下角是个“印”字,没错,某某某印,其它的那三个角,我突然看见左下角它就是个桂字,就桂花的桂字,我说这别带就是潘毓桂自个写的。我再往右上看,明显就是个三点水,左边是水字,姓“潘”么,我再看左上边,左半边是篆书的“每”字,没错了,我说这就是潘毓桂本人写的!虽然是模糊不清,但是这是潘毓桂本人铁定了。

图|潘毓桂书法

我再往下看名章下边这方印,潘毓桂字燕生,因为他是河北盐山人,河北古称为“燕”,他字燕生,不就是燕国生的嘛,他叫潘燕生。底下这俩字儿就是“燕生”,再看这落款——小壶天主人,没跑了,就是潘毓桂的号!
好,然后我们再回来反推。“庚辰孟夏”是1940年,我们再来说说潘毓桂。潘毓桂1884年生的,1961年死的。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他就出任“伪天津市长”,45年抗战胜利以后,给他定了个汉奸罪,给他押到上海提篮桥监狱去服刑了,一直住到61年,他病死在提篮桥。

图|潘毓桂(1884-1961)

还有个事,就是咱们大伙都知道,日本有个著名的歌星叫李香兰,她本名叫山口淑子。李香兰曾经长期地在天津生活,她曾经拜潘毓桂为义父,改名叫潘淑华。李香兰曾经也在潘毓桂民族路口的家里长期的居住,一直到日本战败之后她被遣送回国。

图|民国六大当红歌星合影——右三为李香兰(山口淑子)

潘毓桂还有个儿子,亲儿子,叫潘铁华,号骏千,在日本上的大学,读的医学,还娶了个日本媳妇。后来潘毓桂被捕之后,潘铁华——他的儿子就长期地在这个房子这儿开设私人医院,叫骏千医院,解放以后他又曾经在天津市的卫生系统工作过⋯⋯
说这些个就是想证明石匾恰恰正是潘毓桂本人给自己的民族路口这个房子写的斋号的名字,堂号就叫“负隅”,这也有偏安一隅、负隅顽抗、抵抗到底这么一种思想在里头,包括他这些个石头桌子、石构建,从圆明园买来的这些个文物,其实应该都是潘毓桂花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惜这些东西都在2004年到2006年意风区的整修过程中,这些文物就都流失了,很可惜!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想让更多的人提供一下这块匾的线索,看看还在不在天津?在不在河北区?这个东西到底哪去了?如果他能恢复到潘毓桂旧居这个院里边,它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就更加地增强了,这个是我的一个心愿。
另外,我还想说潘毓桂这个房子。这个房子现在看起来平淡无奇,可是有个偶然的机会,也是我收集到了几张老照片,我们能看到潘毓桂的房子的原貌,它是通透围墙的,是铁栅栏,他的院里头花木丛生,一进门正对着有一块影壁石,太湖石作为影壁,等于从大门不能直接看到屋里头,然后右边就是亭子,我说的那个亭子。
最重要的一点,大门正对着主楼,跟现在,用四个字形容吧,叫面目全非,跟原来是一点也不一样!最北头上应该还有一座三层八角的一个塔楼,这个塔楼现在已经没有了,跟这房子融为一体了,这尖儿也去了。是不是在76年地震以后给拆除的,我这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没赶上,也希望更多的知道这个房子历史的老先生们,可以说说房子的一些具体的情况。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