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新冠肺炎有新的传播途径,人类能消灭“辛冠”吗

【关注数字 战疫必胜】

全国最新[2020.02.21.

9时]:累计

确诊75465例·

死亡2236例

——程穆泽原创

昨天看到一个标题叫《好消息,堵车了!》的文章,觉得奇怪,当认真看完后,确实认同作者的观点。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看见堵车了的好消息,我的心情特别舒畅”。“堵车了是好消息”我还第一次觉得。

自从2月17日全国大部分地方己实行开路复工后,公路高铁机场等热闹多了。这是否也意味着此战疫的总攻已经吹起了冲锋号?说明战胜新冠已经不远了。

所以,不少人就开始放松警惕了。

是不是马上就消灭病毒了?

是不是就可以正常复产复工了?

是不是家人就可以放心团圆、聚会聚餐了呢?

越到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越要注意防护,

否则会前功尽弃。

国家在抗疫,医生在抗疫,但最关键的抗疫者,还是我们自己。

严格的自我防护,是我们每个人最后、也最有力的抗病毒防线。

  一、

关于病毒的寿命认识,

我们能消灭“新冠”病毒吗

据史料记载,地球存在46亿年,细菌35亿岁,病毒也有30多亿年了,人类产生才5万年…

5万与35亿!怎么比啊。

5万年的人类,以为自己搞定了35亿岁的病毒?!

就技术上而言,说一个病毒“活着”并不正确,专业上说病毒是在“活化”。

活化之后的病毒,会显示出各种生命特征,不仅能繁殖和进化,还会产生突变,以适应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并在各种苛刻的条件中谋生存。

关于疫情,在医务界有这样的想法,疫情的最终解除,大概率还是要寄托在天气上,期待能熬到待天气转暖,病毒活力减弱,通过隔离,疫情才彻底消失。

我们战胜了疫情,并未战胜SARS。

同样的,我们最终会战胜疫情,并未战胜“新冠”。

我们是打不死病毒的,只能打赢这场战“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成员邵一鸣教授回答记者时说:

我们这个星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他们在多数情况下,是跟人类可以长期共生的。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认为,新冠病毒将更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

迄今为止,人类真正消灭的传染病只有天花,它也是人类用科学方法消灭的唯一传染病。

而多数传染病病毒,学会了与人类共存,人们通过疫苗来预防控制它们,比如流感、麻疹、甲肝等。

结论:

“辛冠”病毒或将与人类长期共生。

二、

关于“新冠肺炎”的命名,

中文名建议叫它“辛冠”吧

先谈谈病毒的基本常识

我曾经读过美国科学家著的一本书,

叫做《病毒星球》,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

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

病毒不仅从未离我们远去,也永远不会离我们远去;

而且,虽然它们的名字叫做“病毒”,但是它们的作用可远不止让人得病这么简单。

文章里说到: 没有病毒,就没有我们的祖先,更不会有我们人类。

病毒暴露出它残酷的一面,那就是大规模的传染病。

最常见的就是“流感”,几乎所有人都得过流感。

病毒是会“突变”的。一个鸟类流感病毒,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突变,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感染人类的新型病毒。……

再谈关于病毒的命名

我想分享的是一句话。

在《病毒星球》这本书的结尾,作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下一次,再有某种病毒从野生动物身上转移到人类身体内,很可能还会引发大规模疫情,而我们完全可能对致病病毒一无所知。”

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时间是2015年。

很不幸,作者说的“下一次”已经到来了,仅仅过了17年,就在我们面前,官方把它的名字命名叫“新型冠状病毒”(世卫组织已命名为COVID-19)【中文简称“新冠”】,而我们起初真的对它“一无所知”。……

我们可以选择更加尊重和敬畏大自然,以及其中的任何一种生物。

这事关每一个人,这事关每一个“下一次”。

因为下一次早晚会来,时间可能三四十年,或者更长,如果那种病毒也和2003年的非典相似,也是“冠状病毒”;

如果又再过一百年后,再发现“再下一次”的“冠状病毒”呢?那个时候,又叫它叫什么名字啊?……

为了我们祖国的子孙后代,为了区分几代的“新型冠状病毒”,待到几百年几千年后,子孙们翻翻历史,不至于有重名的“新冠”,

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行行好,先将那个“新”字换掉,或者改掉吧!而“辛”字与“新”同音,“辛”字又有辛苦,艰辛之意。

所以,笔者建议就暂且把现今的“新型冠状病毒”, 叫做“辛冠”吧。

我们人类对病毒的认识,远比想象中脆弱。希望“下一次”,我们能对病毒有更多的了解,至少可以有所准备。

三、

小心“新冠病毒”还有新的传播途径

大家都知道,目前“辛冠”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等。

而各位亲是否注意到,

刚刚2月19日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最新的第六版,在“接触传播”前,加了“密切”二字。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那么是否还有新的传播途径,比如性传播呢?

这个问题,要等到有关专家经过验证鉴定后才能回答,老程只是在此提醒一下久别重逢的夫妻们情侣们,一定要注意!小心!

其实夫妻情侣之间更密切的“接触”: 包括拥抱,亲吻,搓澡,共餐,性生活等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基本覆盖了上面已知的三种传播途径,甚至有超过之。

所以,这个春节分隔两地,久别重逢的夫妻恋人情侣们,特别是有一方处在疫情中心地的,亲密接触过病人的[一线医务人员,武警官兵等],更有危险,更要小心,一定要戴口罩啊!

笔者建议,各对“亲爱的”重逢后,

至少还要再忍14天吧!

不只限于性生活,所有亲密的动作都再忍,

都免了。

包括亲吻拥抱,免了!

握手,免了!

共床,不行!分床睡!

共餐,没办法,但是

必须隔筷子隔碗分开洗。

或者叫交错用餐吧。

就连家务事,如洗衣服等,

都要小心。……

看到这里,其实对“性生活是否有传播?”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们重逢后,

一定要再隔离至少14天,一定不要密切接触!

一定要忍住啊!

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

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们!

为了全人类……

呼吁:

分居团聚的夫妻伴侣们

一定要再隔离至少14天,一定不要忙密切接触!

四、

我们要对抗战充满战无不胜的信心

虽然现在的疫情有较大的好转,但是形势仍然十分形势。

比如,此次“辛冠”传播的速度快,比17年前的非典快。有媒体多次报道称,“辛冠”病毒传播速度快到15秒,甚至有2秒中招的。

还有,此次“辛冠”发病的周期长,从开始的14天,到24天,最近又发现有30天甚至比34天更长的。

不过,速度快: 2秒,15秒是个例,周期长: 24-30天到34天,都是个例特例,它们发生的机率很小很小。从数学概率角度讲,可能性太小,

更多的周期是14天,发病平均值为4-6天。

大家不必恐慌和过分担忧。

有好领导好政府,有英雄勇士,有大爱无疆,我们战无不胜!我们要充满信心。

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自指挥

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

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形势,部署有针对性加强防控工作。并且亲临湖北省武汉指挥督战。

有专家院士为我们时时提醒支招

钟院士李院士再次介绍,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断病源、阻传播仍然是当前预防“辛冠”最有效的方法。

并且已经研发出新的疫苗,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等等治疗方法,措施。

有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

湖北省常委王贺胜,省委书记应勇,湖北省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等等领导同志,刚刚履新到任,就奔赴一线,亲临战场……

2月17日下午,湖北省委书记,疫情指挥长应勇在孝感,黄岗等农村调研时指出,要实行公共区域管控全覆盖,织密织细基层防控网。实行筛查甄别全覆盖,把隐性感染者、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都找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

还有千千万的一线“逆行者”科学家院士,医务工作者,武警官兵,爱心人士,记者志愿者,还有国际援助,等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所以,

我们要对战疫充满必胜的信心!

最后

1. 声明: 本文观点和数据等,只代表作者个人,只能作为参考和增强信心用。

2. 想举行系列活动,【我为战“疫”做贡献做点事】,欢迎加入我的微信: ycc18385751968,或者美篇圈子: 美篇-圈子-美文-加入【美摘合集】。

3. 欢迎各位亲的关注点赞,转发。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其出处。

参考文献:

1.《一个惊人的事实: 我们从未征服过非典》,作者:思想沉思录

2.《病毒星球》,美国

3.中国新闻网,中国普法等网络

致谢原作者。

🌷🌷——★★★★★——🌷🌷

更新于 2020-02-23

来自作品集美篇篇篇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