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卓著的造器文明之缩影——笔掭
清乾隆 铜鎏金凤纹笔掭
尺 寸:长11cm;宽7.5cm;高1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成 交 价:RMB 920,000
款:乾隆年制
笔掭整体呈椭圆形,边缘浮雕凤纹,躯干沿边缘随形雕成,尾羽修长,盘绕口沿,尾羽尽处,枝叶自口沿生出,上浮雕牡丹一朵,花立沿上,恰邻凤首。内底似有墨迹斑斑,陆离驳杂,为笔墨浸润年久之征。外底光素,正中署“乾隆年制”四字篆刻款,款字小而笔划精工。凤鸟回环婉转,颇有可观,铸造、雕饰工艺繁缛精细,翅羽层层叠加,透雕颈部翎羽,立体感强,纹饰线条流畅,其造型之复杂,难以掌握。凤为鸟中之王,“见则天下大安宁”;牡丹为群花之首,意含繁荣富贵,牡丹引凤,祥瑞之象。
《史记》言“凤凰来翔,天下明德”,凤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祥瑞的涵义。凤纹自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概括到繁复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凤纹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如商周时期,纹极其朴实,线条简洁,体现了一种粗犷的形式美。清乾隆时期,宫廷器物多精雕细镂,写实风格浓郁,富丽堂皇。
笔掭,亦称笔觇,作舐笔之用,为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后期文房清玩的风气愈渐兴盛,其间文人竞相编书立作,论述文房器物。《考余事》所录文房器具共四十五种,笔觇排于第八位,可见笔觇在当时文人心中的地位。《长物志》卷七云:“笔觇,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琉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可知当时的笔掭多为小浅碟、片叶造型,材质有陶瓷、水晶、琉璃与玉石。本件笔掭取材精铜,雕以繁复纹饰,又施以鎏金,可谓一扫明人旧迹,为推陈出新之作。
清朝康乾盛世,经济、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清王朝国力之鼎盛在器物富丽精工的制作工艺上可见一斑,到了乾隆一朝,更是极尽繁复、华美之能事,将清代宫廷艺术推向了一个后代诸位清帝再无法逾越的制高点,这件铜鎏金“牡丹引凤”纹笔掭传承至今,正是清代宫廷卓著的造器文明之缩影。
笔掭呈椭圆状,施金厚润,边缘浮雕凤纹,凤鸟回环婉转,凤首饰一朵牡丹,有『牡丹引凤』的寓意,繁缛精细。内底似有墨迹斑斑,陆离驳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