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常喝温水、姜枣茶,少喝冰镇一类的饮料和食物。今年7月11日开始就将进入三伏天,大家要做好准备哦!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俗话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上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 “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三伏天本身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的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你没听过“冬病夏治”?或者“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吗?”这是因为你可能在伏天时期常做以下事情而导致了寒气入体:受凉,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等,常吃冰凉的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30多岁的女性,夏季一天要吃5根冰棍,每天都要吹空调和风扇,两年以后,她得了硬皮病,全身皮肤变硬变黑,并出现内脏损害,这就是寒邪由表入里的严重后果。还记得当年张无忌中了“玄冥神掌”后,天天一犯病就冻成狗,身体里都是“寒邪”,最后要靠“九阳神功”才能逼出寒气!可见,万一寒气入体有多么可怕。况且:你们谁会九阳神功?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切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1、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3、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洗砚石于飞泉,试茗奴以积雪;欲食瓜而瓜生户外,思啖果而果落树头。明人高濂著有《养生八笺》,专讲养生之道。里面提到:“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捣细,炼蜜为丸。服之令人不老。”夏日炎热,与三五好友相约荷花池边对饮,荷花飘香,繁杂的事情都被这四面的荷花隔离开来,顺手做一碗冰糖莲子粥、银耳莲子汤,正解了夏日的暑湿烦躁。
在清朝,伏天里选择中草药避暑是当时北京地区一大特色,在《京都风俗志》中记载,在伏天,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
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则有健脾补中的功效。
唐朝时流行用水果和清热解毒的草药熬成一种叫“饮子”的饮料,长安街头“饮子店”很多,饮子里加入冰块,生意兴隆,宋朝时的“雪泡梅花酒”也是消暑佳品。另外,利用冰雪、深井来冰镇时鲜瓜果,自然也是少不了的。秦观《忆王孙》里写小姐用冷藏的李子和瓜来消暑:“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胃口不好,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此时适合喝三豆汤(赤小豆、绿豆和黑豆)。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然后用小火慢熬至豆子煮烂,就做好了。
取藿香、佩兰,各10克,泡茶喝即可。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如果有便秘的问题,也可以加点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决明子。三者合用,化浊解毒功效更强,可引湿从大肠排出。
根据食量取白扁豆,薏米,莲子,绿豆一起熬成粥,每天喝一小碗即可,有健脾利湿之效。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翠绿的丝瓜,无论是做清汤,还是做排骨、鸡汤,都能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最好。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棱子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 8℃~10℃ 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 38℃ 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 35℃ 以下,所以 26℃ 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黄帝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问:三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因为“三伏天阳热盛于外, 伏阴潜于内”也就是说:这时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而三伏天天气酷热,人们喜欢一切寒凉的东西:食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总之怎么凉爽怎么做!不仅阳气耗损虚亏,并且埋下病根!体内阳气弱了,寒湿之气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别是人体五腹六脏里的寒湿之气是万病之源!在此时贴敷温散寒邪、扶助阳气或芳香走窜的药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扶助人体阳气、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防治冬季易反复发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炎热,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在“三伏”时节进行穴位敷贴(即“三伏贴疗法”),可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