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的行为实在是可以理解的

近来本城清理原来「名校办民校」的遗留问题,风传将有数所原来的民校会改为公立,这个名单中的学校恰有一所正涉及我所在小区。
这所学校在本城很知名,很多家长买房买到这里,就是因为该校当年与地产商有合约,可以让其子女优先入读。这一策略至今已实行十数年,一直如此,但现在政策一变,就变得微妙了。
因为学校一旦改成公立学校,小区与该校之间不属于一个行政区,很多孩子就读不上了。而改成公办后,教师也大量补换,很多本校的老师要撤回,涉及百余位,这是很大的一个变动。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也不算利好。
对于投资的人来说,很多老房子失去了价值,损失更是在数十万到百万不止。
因此从昨天开始,小区群就开始热闹了。但是应该怎么办呢?地产商早已撤走,何况这种政策的变动,到底属不属于不可抗力?我想毫无疑问,大概率这些风险最终只能家长自担。
但严格来说,这多少有些冤。当年买房的时候,谁知道一纸契约会变成现在这样?从当时的现实来说,他的选择有什么错呢,他还有更好的选择么?
恰好,昨天在豆瓣也看到一个消息,这位家长购买的小区属于对面初中的学区房,这些天也发生了变化,就是第一档录取学生的条件提高了,那些房屋所有权归属于孩子的最为优先。
这位家长也很为难,因为房产换为儿童名字只能赠予。不但短期内不能买卖,而且房屋契税也要发生改变,最终要亏掉一大笔钱。
可是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因为当时买房子,不就是为了入读吗?如今政策轻轻一动,以往所想,全都得变,毫无办法。但是这位家长现在有更好的路可选吗?明知未来有很多问题,但也只能如此。
所以我每次看到有人骂家长群体,总是想你能不能给自己积点德呢。你以为他们有办法吗?
国内四亿多家长,各有各的困境,但选择做某事,肯定各有不得已的苦衷,真正脑子不清楚糊里糊涂的,恐怕是少数。
他报班,不是因为教育竞争激烈而入口狭窄吗?他压制小孩子时间,但学校就没有吗?他不允许小孩子耍手机,原因是什么呢?学校就允许吗?究其根本,他不是产生问题的起点。如果教育没问题,家长干什么做这些。
所以,在我看来,在教育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骂家长不但毫无作用,而且很符合鲁迅先生的判断,有些人,刀口总是砍向弱者,就是孱头。
当然有人说,教育本身就是筛选机制,必须存在,无法改变。那既然如此,你凭什么让家长不去竞争呢?让哪些家长不争呢?那他不去竞争,教育筛选之后带来的后果,谁来承担?而教育竞争所带来的好处,又让给谁呢?
我不是很明白这种逻辑。事实上,你要么是一个非竞争的教育体系,要么,你只能让想获得资源的人相互「撕咬」。
退一万步说,我们假设教育是一种产品,是用来供应家长的需求的话,那么想要解决家长的焦虑,最重要的方法应该是解决供求不足的问题。
同样,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鼓励供应市场。市场是最好的调节剂,它可以有效地找到需求和供应的利益点。
当然人为调节也没问题,但从经济学上都知道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没有人可以造出让每一个人都能满足的产品形态。倘若强行调节,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定会产生「被牺牲者」。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动,同样会再次发生供需关系不平衡的问题。那么这种调节就只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从家长的角度,简单说,如果一个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的话,我们不应该去埋怨需求方,他有什么错呢?难道对一个必要的需求来说,他应该选择不去需求吗?他买不到,所以焦虑,所以使用各种手段,不是很正常吗?
所以,对家长实在应该多一些理解。你真的想要改变,那应该去改变「因」。要「治病」,那就应该去「治本」,只对着表象嘲讽怒骂是没有意义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