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效应

来源:http://www.yaolan.com 作者:刘蕾 日期:2010-12-15 关键字:好妈妈心理学妈妈心理学培养孩子方法

  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会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成人心态教育孩子。然而,很少有家长知道,适当地向孩子“示弱”,更能拉近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增进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示弱效应”本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效应,多应用在各类组织中的领导与下属之间。它是指如果领导能够放下面子,向下级请教问题,便可以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上下级关系和睦,促进组织发展。
  确是如此,示弱有时是一种武器。比如在战场上,可以麻痹敌人,达到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效果;在商场上,可以树立自己儒雅谦让、诚实守信的儒商形象;甚至在唇枪舌剑的竞选中,示弱也可成为击败竞选对手的秘密武器,帮助竞选者树立坦荡诚恳的亲民形象,赢得选民支持。
  如果我们家长也掌握了“示弱效应”,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那就相当于掌握了家庭教育的一把利器。也许有的家长觉得不可取,认为家长怎么能向孩子示弱,那孩子还不上天了。其实,向孩子示弱,好处多多。
  一是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始终处于引导地位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万能的,似乎 没有什么能难倒父母。如果在必要的时候,父母恰当地向孩子示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你不妨向孩子求教一个你知道答案的问题。本来孩子对这个问题只懂皮毛,但只要你虚心去问,他会通过查资料、请教老师等办法来为你解答。当他告诉你的答案让你满意时,他同时也会收获很强的荣誉感,自信心也能有所提高。
  二是能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当孩子解答了你提出的问题后,他就会产生成就感。在成就感的影响下,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产生,处理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是能增强孩子的成人感。在孩子心目中,大人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他连大人提出的问题都解答了,他自然会有成人感。于是,孩子会一点点成熟起来,再不是父母眼中的小不点儿了,什么事情他都会愿意与家长分享和分担。
  当家长把“示弱效应”用在督促、指导孩子学习时,效果更佳。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心理学技巧,轻易地改掉孩子学习上的坏习惯,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好妈妈可以这么做
  让孩子当你的老师

  家长该如何妙用“示弱效应”呢?一位父亲向大家介绍了他的教育经验:儿子已经上三年级了,可是他对学习好像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就看电视,或者玩别的游戏,根本不知道复习旧知识或者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我想到了一个引导他学习的好办法。
  晚饭后,我假装很着急地向全家人宣布了一个坏消息:我们单位要组织一次考试,不合格的要下岗,所以我要认真复习。这时,儿子很急切地问我:“爸爸,你不是说你小时候学习挺棒的吗?”
  “是呀,爸爸小时候学习很棒,可是现在你都将近10岁了,我估计我连你现在三年级学的数学公式都想不起来了,我会做的题目还不如你多呢,你说我不下岗谁下岗呀?你帮爸爸想想办法吧!”
  儿子听了以后思考了一下,说:“那就这样,每天晚上我给你补课吧,反正三年级的内容我正在学。”
  说做就做,那天,儿子做完作业后,便拿出他的笔记本认真地给我讲课。为了更顺利地教我,儿子在给我讲之前都认真地复习了一遍,他的这股认真劲儿让我很高兴。
  当然,在我准备“考试”的这段时间,儿子的学习成绩也有很明显的改善。之后,孩子好像找到了窍门似的对我说:“爸爸,原来认真复习学过的知识,成绩就可以提高呀!”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从此儿子养成了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而且还喜欢上了学习。
  这就是“示弱效应”的伟大功效。其实,确切来讲,当家长向孩子“求救”时,孩子心里一定会想:这些问题连爸爸妈妈都不会,我一定要好好表现,帮爸爸妈妈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孩子就会得到一股无形的鼓励,从而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心理专家建议
  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动手

  1.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家长一味“示强”,就会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比如,在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时,我们不必马上给出答案。这个时候可以表现出对他钻研精神的赞许,并请孩子一起动手动脑,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当孩子面对思考问题上的不足时,不必急于指正,这时我们可以坦率地承认自己也犯过类似错误,然后巧妙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极大的帮助。
  2.不要越俎代庖。如果我们处处给予孩子悉心指导,时时给出明确的要求与答案,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像无头苍蝇,茫然不知所措。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不会去开动脑筋。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动脑的习惯,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妨示弱,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教给孩子分析问题的方法、考虑问题的思路。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遇到问题后自然就知道该如何思考了。
  心理学小贴士
  向孩子示弱要有方向性

  “示弱效应”的一个最佳做法是:想锻炼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就在哪方面多示弱,请孩子帮你解决问题。比如你想让孩子养成爱做家务的习惯,不妨寻找种种“借口”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妈妈胳膊疼,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晒一下吧”,“爸爸要迟到了,帮忙收拾一下垃圾吧”,“你看妈妈忙得满头大汗,你可不可以帮妈妈去门口把牛奶取回来”,等等。长期地按照此方法进行训练,孩子不用吩咐也会主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0)

相关推荐

  • “爸爸只是陪你做作业,怎么就让你压力大了?”父母的隐形期待,锁住了孩子的咽喉

    上周我们分析了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自主完成功课. (上周回顾:别再让孩子学「时间管理」!锻炼好孩子的这项能力,一天24小时能变42小时来用) 当时跟大家留了一个小尾巴,就是在做提升孩子专注 ...

  • 心理咨询师带娃,只是心态好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20-12-03  每个家庭中最开心的事情可谓就是有了新的生命降临. 相信每个妈妈在孩子出生之前都暗自努力,希望自己可以迎接新的生命,并且也立志要做一个好妈妈,好好的养育孩子,把自己的最 ...

  • 孩子一上学就头疼,医院检查又都正常?这种情况很多孩子都有

    虽然开学快一个月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孩子不适应上学生活,最近很多医院都接待了很多特殊的孩子,他们一上学就会有各种不适,但是做检查却什么问题都没有-- 女孩突发头疼,竟是妈妈逼出来的 小芹(化名)今年上高 ...

  • 微课直播:如何养出自信的娃

    如何养出自信的娃 一位母亲, 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她写道:我的孩子上初三了,可能就是学习困难型的孩子,有一次哭着回来说,为什么比别的孩子多付出努力,可效果却一般.我的问题是,孩子现在自信心受损,学 ...

  • 人际交往中的“示弱效应”

    当手机变成生活中的身份证.钱包.饭前"试毒的银针".打发无聊时间的伙伴,我们还能离开手机吗?现代生活中,手机变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与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变少了:虽然手机 ...

  • 父母示弱效应

    李玫瑾教授说过:"对于12岁以后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示弱".父母究竟该如何示弱?示弱效应如何?笔者亲历了一些事情,可供大家研究探讨. 当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摔门进入自己的房间时,我选择的 ...

  • “示弱效应”“第十名效应”,这些育儿方法让妈妈们事半功倍!

    教育是一件很让妈妈头脑的事情,那些认为育儿很简单人,往往要么没有孩子,要么根本不管孩子. 但如果学习以下几个方法,能帮助妈妈不少哦~ 一.手表定律 以前小学有一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你知道什么是败犬效应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就是让自己先示弱,而后才能强大。

    你知道什么是败犬效应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就是让自己先示弱,而后才能强大。

  • 心理学效应|适者生存还是强者生存?示弱定律

     戳音频,有请"小声段"↓↓ 1 向人示威是人人都会的.向人示弱却是少数人会的.因为这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蜥蜴是恐龙的同类,我们知道恐龙灭亡了,蜥蜴却存活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 管理定律之“贝尔效应”:真正大格局的管理者,都善于使用一种人才

    做生意,悟透这一定律,敢于且善于使用比自己强的人才,赚钱不难.这一定律就是管理学中的"贝尔效应",这条定律告诉我们,真正大格局的管理者,都善于使用一种人才,那就是比自己强的人才. ...

  • 避免破窗效应

    破窗效益: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及时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古人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纠正,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该处罚一定要处罚,以儆效尤.

  • 经济知识:棘轮效应

    (一)概念解释 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 ...

  • 有关宝石的光学效应

    宝石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了透明度.光泽.颜色.色散.多色性以及一些特殊的光学效应等,它们是宝石对可见光的吸收.反射.透射.折射.干涉.散射.和衍射等作用所致,并与宝石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集合体结构等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