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汽大食堂,走起!
芦席营、建设新村、长江新村一带,是一片绵延的古早生活区。斑驳的居民楼墙面、极具年代感的街景,讲述着时间如何在此淌过。
南昌路就藏在这片流淌里。
巷子里,一块毫不起眼的红色电子招牌闯入眼前:南汽大食堂。
毫无设计感的大字,没有slogan、没有大喇叭,更没有优惠广告揽客。老土得几乎和这个营销时代格格不入。
要不是某点评上赫然写着“口味在周围的大食堂中,妥妥的C位”,这里恐怕永远引不起我的注意。
南汽大食堂,走起!
「南汽大食堂,对外供应! 」
“南汽大食堂”的招牌,怕是直接劝退了很多人。毕竟也太像是单位专属食堂了!
佟来艳和老公原先在南汽食堂工作。六年前南汽整体搬迁,佟来艳离开了南汽,在南昌路的巷子寻得一方天地,继续做餐饮。
大厂属性没了,食堂开始对外营业。唯一保留的,是「南汽」两个字。
400平的大食堂,可以同时容纳500多人就餐。
现在来吃饭的,基本是附近的上班族、周边居民以及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偶尔,也能看到南汽老职工的身影。总有人怀念这口了,就回来看看。
11:40是用餐年龄分界线。默契得像是约好了一样。
11:40之前,大多是附近的老人,慢条斯理地选上两三个菜,和老友边吃边聊。
11:40过后,画风突变。步伐匆匆的年轻人陆续入场。被格子间掏空的胃,亟需热腾腾的饭菜治愈。
本着“每天只做一餐,不留剩菜过夜“的原则,每天12:50之后照例是全场菜品半价环节。
虽然不再是厂区属性的食堂,节约惠民的习惯还变。“总有人需要的。还有人会打包回去留着晚上吃。”佟来艳说。
木制桌椅,绿蔓紫藤,小院包厢配齐,农家乐的画风。阳光打进来,春光正好。
「 今天真好吃,明天也要来!」
对外营业,靠的是口碑。
每天的菜品都不一样。“工作够枯燥了,吃饭不能一成不变。”
困扰人类的世纪难题:今天吃什么?终于在南汽大食堂有了答案。
清蒸黄鱼、千张结烧肉片、糖醋里脊……每天都不重样。阿姨不仅手不抖,还为上班族特别定制了商务套餐。
每顿不到20元,营养和口味全到位了!
“我们做的虽说都是家常菜,但是用料完全不比酒店差的。”老板娘说。该用大料时用大料,该花时间就花时间。
做的是快餐,却不敢怠慢每一道菜的口味。
不想吃米饭时,建议直接走到卖面食的窗口。
周二、五卖手工水饺,周一、三、四卖特色面条。讲真,我一定要为南汽大食堂的面食打call!
面条汤底是真正用牛骨煨成的,整整煨三天。
完全不同于浓汤宝或者廉价鸡精的味道,能尝到真正牛骨汤底熬出的鲜香浓郁。
店里的熏鱼面是不少人的偏爱,而我更爱红烧牛肉面。
热气腾腾的大碗汤面,还能自选两种蔬菜。牛肉软烂入味,面条口感筋道,一碗入胃——嗝,舒坦!
当下就郑重决定:明天,还来吃面!
「 光辉岁月匆匆过」
据说大食堂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排队能从店内一直到院子外面。
“也搞不清楚从哪里来的这么多人。”
“经常要催他们吃快一点。”
经历了一场疫情,附近单位搬走了一些,排队现象倒是缓解多了。
附近的小区升级成学区房。不少南汽老职工也搬走了。旁边的空地在动工新的CBD。
时间留下痕迹,也掩埋痕迹。比如路过这里的时候不禁恍惚,当年南汽的热火朝天,是否真实存在过?
吃饱饭走出来,发现街上蔷薇都开好了。
抬头看见“南汽大食堂”不变的毫无设计感的招牌。噢,那段光辉岁月,确是存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