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著名作家有十年婚外恋,之后结婚相伴了24年!吞服安眠药死去
情陷曹禺,义无反顾
方瑞家庭条件比较好,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重孙女,受家庭文化的熏陶,书法和绘画造诣都很高。曹禺可能大家都比较了解,是新文化的开拓者,也是现代话剧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是不容质疑的。
但是很多人对于他的个人生活以及感情经历不是特别了解。曹禺湖北潜江人,自幼丧母,毕业于清华大学英文系,性格比较苦闷内向,也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但是在两人结识之前,曹禺已经结婚,他的老婆是他的校友——郑秀。
有一次曹禺在清华大学里演出《娜拉》,当时还在读高中的郑秀看了他的演出,觉得他的演出十分精彩,对曹禺留下了十分良好的印象。第二年的时候,郑秀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清华大学法律系,与曹禺成为了校友。
郑秀长得非常漂亮,并且家庭条件也极好,父亲是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大法官,舅舅是黄花岗烈士,可谓是根正苗红。曹禺在校期间对郑秀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是郑秀也没有马上答应他。直到有一次暑假,他们二人都没有回家,躲在图书馆看书和创造,曹禺此时正在创作《雷雨》,而郑秀负责誊写。
郑秀是《雷雨》的第一个读者,也给了曹禺很多创作的灵感,于是二人坠入爱河。相恋三年后结婚,婚后不久曹禺出轨方瑞。方瑞与郑秀的性格却是截然不同的,郑秀如果是红玫瑰,热情奔放、强势干练;那方瑞就是白玫瑰,温柔娴静、朴素大方。
就像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所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也许是出于得到了就不会那么珍惜,再加上生活的柴米油盐,慢慢的曹禺心中的天平就更加倾向于方瑞。方瑞与曹禺相识于江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从南京搬到了长沙,后来又从长沙搬到了重庆,然后又搬到了江安。
不断的战争,使得很多人举家搬迁的情况时有发生。方瑞与曹禺就是在动乱中相识,那时候方瑞已经读过曹禺的戏剧作品,对他心生爱慕。方瑞刚好想补习英语,而曹禺刚好是英语系毕业的,由此开启了曹禺给方瑞补习英语的日常。
一来二去,曹禺便和方瑞在一起了。那个时候郑秀可能呆在江安这个小地方觉得十分无聊,开始打牌,再加上生活琐事,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郑秀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可以帮他誊写稿子,支持他创作的温柔的女子,而是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
十年同居,爱恨纠葛
对比之下,方瑞温柔可人,给了曹禺很多的创作灵感。曹禺1941年创作的《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以方瑞为原型,温柔娴静、落落大方,这就是曹禺理想中的妻子形象。后来两人在一起已经成为了半公开的状态,最后被郑秀知道,大闹了一场。
此时郑秀已经为曹禺生了两个女儿,死活不同意离婚。最后曹禺离开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来到了重庆。二人开启了长达十年的同居生活。郑秀与曹禺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但是郑秀可能是出于深爱抑或是不甘,一直不愿意放手,所以两人一直也没有离婚。
后来郑秀回到了南京,方瑞随曹禺去到了上海,就变成了曹禺奔波于两地、两个家庭之间。在这期间方瑞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是陶醉于二人世界。对于方瑞的行为我们无法去单纯的去评判她的好坏,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直到1950年郑秀在旁人的劝说下,才想通了,最终选择离婚。离婚后郑秀依然说;“离婚以后我依然希望他过得幸福”。方瑞才正式与曹禺结婚,结束了十年的同居生活,正式成为曹禺的第二任夫人。这段十年的爱恨纠葛才暂时告一段落。
身心摧残,香消玉殒
特殊时期,曹禺受到冲击,方瑞也受到了牵连。方瑞从小家庭条件好,受到的挫折也比较少,抗挫折能力不强,无法忍受“文革期间”别人对她的指责。特殊时期,让她身心俱疲,只能靠安眠药来助眠。他人的谩骂指责,异样的眼光,就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
曹禺每天出去,而方瑞在家里担惊受怕,承受着心理压力。同时也要为家庭操劳,每天去干活,抚养小孩,慢慢地方瑞的心理就开始出现问题。虽然每天身体很累,但是到了夜里依然睡不着,睁眼到天亮的感觉很难受。
于是她开始吃安眠药,刚开始吃一粒可能会有效果,渐渐地只有加大药量才能睡着。方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人也十分憔悴。后来有一次,因为实在是睡不着,就吞食了大量的安眠药,最终她就这样永远地睡过去了。一位痴情女子就这样香消玉殒。
感情的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她插足别人婚姻的行为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同时她也是一个为爱痴狂的可怜女人。人死如灯灭,一切都归于一抔黄土。再去纠结对错也没有太多的意义。
只希望我们在遇到感情时,依然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破坏别人的感情。既然不爱了就果断放手,徒留也是枉然。人心本就善变,既然变了,就只能在变化中寻求新生。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
毕竟地球离了谁照样转动,面对生活的挫折,我们也只能勇往直前,保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