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微塾】古诗词对偶句的写法(下)

诗词微塾

古诗词对偶句的写法(下)

在律诗中,对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颔联、颈联,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它是律诗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不仅能使律诗显得凝练、整齐、匀称、典雅,而且也是律诗中最精彩的部分,更能展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胸襟、气度,可见在律诗中的重要作用非同寻常。王力先生说过:“关于对仗,我们不要光看见古人求同的方面,还要看见古人求异的方面,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那么,在律诗的创作中如何写好对仗句呢?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视听转换

在律诗中,视觉与听觉是构成对仗句最常见的感觉形式,当然也可以用味觉、嗅觉与触觉等。

如: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杜甫《春宿左省》)

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

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

以上一句写听觉形象,如“深柳读书堂”、“长乐钟声花外尽”,另一句则写视觉形象,如“闭门向山路”、“ 龙池柳色雨中深”。或一联写听觉形象,另一联则写视觉形象,如“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为听觉形象,而“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为视觉形象。视听结合,声色相映。

叠字连用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叠字在对偶句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而且应该是联中的精华所在。运用的好,能大大增加诗的品味。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王绩《野望》)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李商隐《细雨》)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杜牧《早雁》)远树依依如送客,平田漠漠独伤春。(李嘉祐《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以上所述的只是我们在创作律诗时经常遇到的几种形式和方法,但文无定法,要灵活掌握,力求“中律而不为律所缚”,多出新鲜活泼,与时俱进的佳作。继承传统,汲取精粹,这是我们所要肩负起的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

数字巧对

在同一联的的对仗句中,虽然只有寥寥的几个数字,却能变化无穷,使人得到极大的趣意。通过数字的对比,使语句开合有度,以增强语言张力。

如:

一旦雄图尽,千秋遗令开。(沈佺期《铜雀台》)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崔曙《奉试明堂火珠》)

多时行径空秋草,几日浮生哭故人。(《题灵祐和尚故居》)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以上句中“一旦”与“千秋”、“ 双月满”与“一星孤”,“ 六时”与“几日”、“ 一身”与“万死”、“ 六千里”与“十二年”、“ 万里”与“千家”都是以意象数目形成强烈的反差效应,以抒发诗人某种特殊环境下的情感。既可使句式显得格外工整,又令人爽心悦目。此外,诸、众、独等字均可作为数字用。

虚字奇趣

在古今律诗中,将文言虚字“之乎者也矣哉”嵌入联,若运用的恰到好处可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孙德谦在《六朝丽指》中指出:“对句之中,亦当少加虚字,使之动宕。”我们借以说成虚字对。因为虚字没有实义,所以一幅联中不可能全是虚字。主要是说虚字在律诗中,上下对偶,妙趣横生,又无形中增加了对偶句的古典韵味,亦不失化平淡为奇趣之一法也。如: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杜甫《峡口》)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关故依然。(苏东坡《书普慈长老壁》)日之夕矣归何处,天有头乎想什么。(聂绀弩《代答周婆》)老夫耄矣人谁信,微子去之迹悲哀。(聂绀弩《寄高旅》)

虚实相生

即一句或一联写虚,另一句或一联写实。

如: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上官婉儿《彩书怨》)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兵无阻,穷边有客游。(张乔《书边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此四联中颔联写实,颈联写虚;颔联写虚,颈联写实。虚实结合,相映生辉。

色彩鲜艳

即以颜色词入对,能使诗句优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绿奔穿内水,红落过墙花。(韦庄《延兴门前作》)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韩愈《送桂州严大夫》)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白居易《西湖留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