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七十二座陵寝之谜

中国历代君王大多从登基之日起就下令建造陵墓,这些陵墓工程浩大,要耗费大量金钱。而曹操对自己的身后事却提出了“薄葬”,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君王。

公元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明确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扩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曹操为什么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这与他一生主张节俭有关,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盗墓。

据说,曹操亲眼目睹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的场面,他不愿重蹈覆辙,所以一在要求薄葬。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在他安葬的哪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成了为千古之谜。这七十二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公元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内容如下:

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全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位也不是七十二,而是一百三十四。至此,疑冢之说似乎不攻而破了。

但是曹操尸骨到底埋在什么地方,仍然是个谜。据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可见,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漳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五公里的灵芝村,据考察,这也是假设。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理由如下:

1.《魏书》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二十公里处,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曹丕祠谯陵,一是不忘出生之地,二是祭先王曹操之陵。

2.《魏书·文帝纪》还记载:“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 《毫州志》载:父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哪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说明此行目的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

3.毫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有曹操祖父、父亲、长女等人之墓。所以,曹操的墓也应该在这里。不过,这种说法也遭到了质疑,因为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

另外,2009年河南安阳疑似曹操墓被发现,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也许曹操真正陵寝的神秘面纱将被揭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