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肩?颈椎病?4种最易混淆的骨科疾病大汇总!
肩周炎
冻结肩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过去叫做”肩周炎、五十肩“,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肩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人群中总发病率2~5%,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
临床表现
1.肩部活动受限(主动和被动均受限):外展、上举、外旋(特征性表现)内旋
2.疼痛(夜间痛):静息痛
3.影像学表现(MRI)
腋囊增厚,缩小
肩袖间隙炎症增厚
二头肌腱长头炎症水肿
肩峰下滑囊炎
一般情况下肩袖都没有损伤,斜冠状位可见腋囊缩小或消失;横断位上可见二头肌腱长头腱炎症水肿。
临床分期
通常冻结肩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在1~3年不等,其过程又可以被分成相互重叠的三个阶段:
阶段1:疼痛期
症状持续时间2~9个月,以肩关节进行性疼痛加重为主要特点,夜间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MRI显示关节囊明显增厚,腋下隐窝存在;镜下可见盂肱关节滑膜炎,滑膜肥厚,血管增生。
阶段2:僵硬期或冻结期
症状持续4~12个月,这一期疼痛有所减轻,但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MRI显示:成熟的关节囊瘢痕,腋下隐窝和滑膜完全消失;插入关节镜时可感到关节囊增厚,镜下滑膜无明显肥大或血管增生,关节囊滑膜层致密瘢痕形成,关节腔容积变小。
阶段3:恢复期或融解期
一般持续12~42个月,疼痛症状及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改善。MRI显示腋下隐窝开始重新出现,再次出现滑膜。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冻结肩都会出现良性转归,一部分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将长期存在,甚至成为顽固性冻结肩。
肩袖
损伤
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在肩关节软组织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肩关节能健康运行的保障和基础。
1.肩胛下肌;2.冈上肌;3.冈下肌;4.小圆肌
分 类
目前,肩袖损伤分类标准业内还没有统一指标。现在国内外通常使用的分类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Cofield 根据肩袖破损程度的大小来进行分类:撕裂直径小于10mm的划分为小撕裂,在10mm至30mm之间的称为中等撕裂,在30mm到50mm之间的定为大撕裂,超过50mm则定义成巨大撕裂。
2.根据撕裂形状的不同,博肯哈特等把肩袖损伤划分成U形、新月形以及L型。
3.由损伤程度的差异性不同,Neer等人将损伤分为三期:第一期是肩袖出血水肿期,第二期则是肩袖肌腱炎,第三期则以出现撕裂来定义。
症 状
1.肩部疼痛、力量下降、活动受限。
2.部分会出现弹响、交锁、僵硬。
3.最容易痛的地方是肩峰下或前外侧,原因是因为冈上肌是肩部四周力量集中的交叉点。尤其是在肩部外展活动频繁时,由于冈上肌肌腱穿过肩峰下和肱骨头上的狭小间隙,所以很容易受到挤压、摩擦而损伤。
临床表现
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
2.疼痛与压痛: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发性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3.功能障碍:肩袖断裂者,主动肩上举及外展功能均受限。但被动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周以上者,肩周肌肉 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个月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肩周炎VS肩袖损伤
以上表格摘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邹悦《分不清的肩痛 :肩周炎与肩袖损伤如何鉴别》
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后部受牵拉应力,前缘受压缩应力,而产生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引起颈椎失稳、骨质增生,导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继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分 类
颈椎病有很多种类型,如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最容易和肩周炎混淆。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神经根受压迫和刺激。头、颈、肩、上胸背臂痛或串麻,感及运动障碍与颈脊神经根分布相一致。颈椎僵硬,活动受限,头后仰压颈试验阳性及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部分患者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头后仰时在病变相应节段的项韧带可触及囊性变。
影像学显示
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椎体骨质增生,相应节段有时出现项韧带钙化。应与颈肩背筋膜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颈椎结核、腕管综合症、椎间孔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临床诊断与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椎间孔处有突出物压迫颈神经;发病率最高、最常见;多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双侧发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少见。多见于30-50岁者,起病缓慢,多无外伤史;男性多于女性一倍,体力劳动者多见。
椎间盘突出或急性损伤——椎间孔神经根嵌顿;椎间盘突出占20-25%。对于年轻患者直接摘除椎间盘就可以。
退变骨赘形成致椎间孔狭窄;椎间盘高度降低——前方钩椎关节及后方关节突关节退变。对于老年患者清理骨质的同时还要加大椎间孔增加椎间盘的高度。
颈肩痛和颈僵,最早出现。上肢放射痛,前胸后背痛。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呼吸时可使疼痛加重。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的肿胀等,这种肿胀是自觉的肿胀并不是真的肿胀,是视神经受刺激后的一种表现。晚期可有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肩周炎VS颈椎病
1.颈椎病:疼痛常为麻痛、灼痛、放射性痛,多向手部放射;肩周炎:疼痛为钝痛、酸痛,疼痛限于肩部。
2.疼痛点:肩周炎的痛点在肩关节处;而颈椎病的痛点在颈椎周围及上臂部。
3.活动范围:肩周炎肩部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尤以外展时为甚;颈椎病者肩部活动不受影响。
4.病程:大多数肩周炎患者1年左右时间均能取得自愈,而颈椎病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多年积病。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或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在肱骨结节间沟与横韧带形成的骨纤维管道中通过。当肩关节后伸、内收、内旋时,该肌腱滑向上方;而当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时则滑向下方。
当上肢在外展位屈肘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容易磨损,长期的摩擦或过度活动可引起腱鞘充血、水肿、增厚,造成腱鞘滑膜层急性水肿或慢性损伤性炎症,从而导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功能发生障碍,称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或腱鞘炎。
肱二头肌肌腱炎常发生于长期反复过度活动的体力劳动者,可因外伤或劳损后急性发病,但大多是由于肌腱长期遭受磨损而发生退行性变的结果。
此外,由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与肩关节腔相通,故任何肩关节的慢性炎症均可引起肌腱腱鞘充血、水肿、增厚等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临床表现
1.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多因外伤或劳损后急性发病,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肩关节前部疼痛,可向上臂前外侧放射,夜间加剧,肩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急性期不能取患侧卧位,穿、脱衣服困难。
2.其表现主要为肩部疼痛、压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等。早期肩活动尚无明显受限,但外展、后伸及旋转时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患手不能触及对侧肩胛下角。
3.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肩周炎。合并有肩周炎或其他疾患者,疼痛范围广,可见肩关节僵硬及肌萎缩。
4.抗阻力情况下,屈肘及前臂旋后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周围出现剧烈疼痛。
肩周炎VS肱二头肌肌腱炎
肩周炎,通俗点说是病变关节腔受累缩小及粘连主要涉及的肩周肌腱及腱鞘炎症,而其中受累肌腱首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但二者在解剖结构和功能受限范围上难以区分,多数情况下,肩周炎会累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独立存在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