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经常跟人说,你不要看英美说什么高尚的言辞,更要看到英美真正凶残暴戾的地方,这才是英美的实质。英美是人类历史上最凶残狡诈的民族,这是他们能够战胜无数强者、统治地球的真正原因。若不能理解这一点,就容易对英美抱有幻想,进而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恰如戈尔巴乔夫那种天真。
Final Days of Rome (Uncompressed Mix) Two Steps From Hell - Unleashed
此前我们多次讲述了英美笔杆子搬弄是非的力量,今天我们讲一下英美枪杆子的残忍卑劣之处。盎撒民族乃是从海盗崛起的,就像中世纪的维京人一样,英格兰海盗在整个16、17、18世纪都是世界的祸害,这种长期的劫掠生涯使得盎撒具有其他民族所鄙视的凶残好战、毫无下限的军事道德观念。这种道德匮乏的观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体现得极为明显。与苏联(俄罗斯)、中国甚至德国、日本军队都不同,英美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打击的主要对象从来都不是敌人的军队,而是敌国的老百姓。在战争中,英美的主要策略,就是尽可能打击杀死对方的民众,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英美的策略主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被后来的军史爱好者分别称为:1、瘦身大师:英美通过海上封锁使敌国经济崩溃,尤其是农业崩溃,进而使该国陷入大面积且逐渐加深的饥荒,最终使其崩溃;2、烧烤大师:英美通过战略轰炸蓄意攻击对方的城市、交通设施、居民区和工厂,进而使该国民众大面积死亡,人为批量制造难民,最终使其社会崩溃;瘦身大师:英国海军元帅约翰·杰利科,美国海军元帅尼米兹
一战期间执行海军封锁任务的英国海军元帅约翰杰力科,人称德国人的瘦身大师,意思是他让德国人整整饿了四年,而且越来越饿,最终瘦骨嶙峋
“散播饥饿也许是缓慢的战术,但强大的海权就像无情磨坊,能够磨出细腻的效果,开战六个月后,曾经人烟繁华的德国城市卵石路面上将会长出新鲜的嫩草。”——英国海军情报总长查理奥特利在一战爆发时对战争局势的陈述,在他的坚持下,1915年3月11日英国正式执行全面海上禁运“我相信,最迟到了1915年底,德国人民就会饥饿到任何屈辱都能毫不犹豫接受的地步了。”——1914年9月英国第一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致信外长格鲁,鼓吹对德国人的瘦身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开始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刚开始的封锁政策只局限于军事物资,且对中立国家不受限制,但随后为了强化封锁效果,英国开始对所有德国的邻国(包括中立国)都施加了海上封锁政策,同时定量供应中立国物资,尽可能达成“一袋化肥”都无法运入德国的目标。“凡是中立国船只,从海外运回原料的时候,都必须先向英国海军报告,否则就会被没收货物,英国在各个中立国勾结商家,共同组建海军公司独揽该国贸易,凡是该国运入任何物资,都有海军公司分配……德意志民族的海外来源已经完全断绝,国内粮食就变得非常匮乏”在英国的封锁下,遭受摧残最严重的的乃是德国农业,英国海禁令是极有针对性的,他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让德意志民族的最普通老百姓去承担战争的代价——英国严禁任何涉及民生的物资流入德国,美洲的饲料和智利的硝石对养殖和化肥制造非常重要,都遭到了英国严禁。这种政策的累积的恶果,就是德国及其盟友奥匈帝国的粮食产量暴跌:1917年,德国粮食产量相比于1913年下跌了45%,猪的饲养量下降了77%,牛的饲养量下降了32%,到了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下降了57%;1914年,奥匈帝国的粮食产量是920万吨,到1917年产量减少了300万吨,到了1918年,粮食产量仅剩下530万吨;极度的粮食产量暴跌,必然导致极度严重的粮食匮乏和社会动荡。1917年夏季,由于粮食短缺,德国成年人定量供应是每天1000卡热量,而德国卫生局规定的最低标准是2280卡。在1916年东条,德国政府对几乎所有食品、燃料都进行了严厉的配置供给,到了1917年,德国平民的食谱只剩下分量极少的黑面包,1918年,柏林人连土豆皮都吃不到了。前线军人的待遇下降得同样厉害,1915年,德国公海舰队还能获得蜂蜜、香肠和白菜供应,但随着封锁加剧,水兵伙食越来越差,每天只剩下过期的罐头了。“英国人用饥荒来威胁德国人,但我们要告诉英国人,我们德国将动员最后一块马铃薯参战”——1915年德国汉诺威一位维也纳市民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都市生活,他说,“我们一家七个人,六个孩子,一天只能拿到一块玉米面面包,我们每个人分到几块面包渣,我每天的感受就是饥饿,饥饿,非常饥饿。”食物短期带来了严重的营养不良,战争年代的德国儿童出现了普遍的骨骼变形,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而1917年鲁尔区的死亡率上升了2.6%,其中前线死亡率只占0.6%,大部分都是饥饿带来或引起的死亡;在1918年最匮乏的时候,特定时段出生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甚至到达了50%;1917年,威斯巴登的一位医疗官员发现,自1914年8月战争以来,健康成年德国人体重下降60磅并不稀罕,即便是那些尽一切可能获取食物的人也是如此。饥荒带来了社会不安和分裂:1916年12月,符腾堡宣布本国食品不得外流到德国其他地区;1917年1月,巴伐利亚私自扣留食物,引起各邦不满;在奥地利,1916年发生的罢工和暴动中,有41%是为了粮食,在1913年,这个比例是3%,到了1917年,70%的暴动是为了抢夺粮食。
柏林街边的屠夫店遭到市民劫掠,图为维持秩序的警察和瘦骨嶙峋的市民,英美对德国的封锁直到1919年6月才解除
相比之下,英国民众的生活情况在战争中变好了。为了获得英国工人的支持,英国致力于改善本国工人阶级的伙食,英国工人的人均寿命在战争期间获得了明显增长(工人占总人口80%),“尤其是最贫困的那群人”。到了二战期间,英美同样对日本施加了海上封锁政策,通过空中运输机围绕着日本沿海线部署大量水雷,叠加海军封锁,日本海上运输线在1944年底基本被完全切断,这使得日本本土在1945年陷入极端惨烈的饥荒。1945年,日本大米的收获量只到往年的一半多,加上其他杂粮也只有900万吨,达不到正常需求的40%。于是政府下调了配给标准,居民每天只有粮食290克,其中以杂粮居多。除了有积蓄有权势的家庭及其军人以外,其余人都陷入饥饿之中。到了1945年7月份,日本国内的企业家警告军界如果战争再继续下去,将有700万国民被饿死。政府高层也承认:如果与英美的战争继续下去,势必会造成“大和民族之灭亡”,到了1946年秋天,日本只会有两种人:死人和频临死亡的人。烧烤大师:英国空军元帅亚瑟·哈里斯,美国空军上将柯蒂斯李梅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美最令人震惊的并不是他们的军事力量,而是他们对自身科技和资源优势的滥用,以及毫无道德对平民的屠杀。英美拥有最强的空军技术,以英国喷火战斗机和美国的空中堡垒为例,这两样军机到了战争后期,直接让德日空军绝望,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挑战英美的技术优势;而英美也拥有最为庞大的飞行员储备,美军在战争前有30万飞行员,英国有15万,两者在战争中共计损失了16万飞行员,但德国、日本飞行员则被完全消耗殆尽。但是这种优势,英美是滥用这种高科技武力,他们将这种可怕的优势用来打击德国、日本后方的普通老百姓而不是前线的军人。以英国空军元帅哈里斯对战争目标的论述为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近乎赤裸裸的战争虐杀心态。他说,“我们轰炸的目标,就是德国城市、德国的民居、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和维系生活的设施,我们要通过轰炸制造大量难民和死亡,最终使得德国人在后方彻底绝望。”(原话英文如下)The aim of the Combined Bomber Offensive ... should be unambiguously stated [as] the destruction of German cities, the killing of German workers, and the disruption of civilised life throughout Germany ... the destruction of houses, public utilities, transport and lives, the creation of a refugee problem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and the breakdown of morale both at home and at the battle fronts by fear of extended and intensified bombing, are accepted and intended aims of our bombing policy. They are not by-products of attempts to hit factories.
英国空军元帅哈里斯,人称空中屠夫,主导了对德国的无差别战略轰炸
在英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中,英美共出动400万架次的飞机,以损失1%的代价,对纳粹德国控制的欧洲大陆投弹270万吨,摧毁德国作战飞机5.5万架,造成德国200万居民死亡,1750万人无家可归(总人口6700万),德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沦为废墟,公路运输瘫痪了90%,陷入饥荒和毁灭的惨烈地狱。
美国空军上将李梅,人称烧烤大师,主导了对日本的无差别战略轰炸
英美对日本的轰炸同样惨烈,仅1945年对东京的一次轰炸,就杀死日本人20多万人
1945年3月被英美白磷弹炸死的日本东京民众
所以,英美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中,实际上是以极端卑劣、残暴、无耻和没有底线著称的,当我看到英国空军元帅哈里斯对战争目标的描述和美国空军上将李梅对烧杀日本民众的炫耀时,我无法相信英美来自一个文明的国家。就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目睹德国城市德累斯顿被英美轰炸完毕后的惨状时,也不禁感叹:“我们还是文明人吗?”的确如此,正是基于此,我始终想告知那些对英美怀有天真看法的人,永远不要高估英美的底线,否则必然就是戈尔巴乔夫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