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万劫,唯“静”保命:静得出奇的人,都是一生顺遂的狠人
01
诸葛武侯有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只有当他安静的时候,他才能够更好地修养自己的品德,涵养提升自己的境界。否则,这个人只不过是盲动者罢了。
动静,本就是这世间的一对矛盾。你能动,这是你的本能。而你能静,这就是你内心的力量了。
在生活中,大多人都认为,一个人安静下来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成为一块没有什么用的木头而已。
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并非如此。真正能够安静下来的人,他们绝非是普通人能够相比的。
要知道,当所有人都焦虑地内心忐忑不安,来回踱步时,这些人还能够镇定自若,谈笑风生。这,便是一种境界。
有诗云:“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我们别管大海中有多少的风浪,只要我们自己能够安稳地坐在钓鱼台上,保持内心的平静,就足以应对一切的困难了。
静,看似很简单,也很平常,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这世上过分躁动的人有很多,可能安静下来的人很少。
那么,这两者的境界便能高下立判了。
02
道家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清静为天下正。”
为何说清静才是天下的正道呢?因为静的本身,并非是你呆坐下来那么简单,而是要将自己融汇到天地当中。
这就是我们常言的“天人合一”了。
天地有阴阳,人间有动静,四季有春秋,苍穹有昼夜,这都是相互平衡,相辅相成的矛盾和现实。
可我们大多人都走了极端,不能做到阴阳相融,不能做到动静结合,以至于内心痛苦不堪,生活也感受不到幸福。
不妨问问你自己,是否每天都感到内心忐忑,不是这里担心钱财,就是那里恐惧意外?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面,大多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人所出现的抑郁焦虑症,将成为了一种社会病。
有些人,今天上班感觉同事和老板对自己的态度不好,那么他们就会自我责备,自我埋怨,从而让自己出现不好的坏情绪。
有些人,他们赶项目,赶工作的时候过分急躁,没有让内心平静下来,到头来他们既没有完成项目,而且还拖了后腿。
这种情况时常发生,而大多人都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殊不知,是过分的躁动拖累了自己。
03
儒家经典《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你知道了规则之后,你才能稳定下来,而你只有内心变得平静了,那么你的心才能够变得平静,从而有所考虑,受益匪浅。
一个终日惶恐急躁的考生,他虽然平时很用功,基础也很不错,可他却经常在大考中失误,而且找不出原因。
那时候,他已经离结业考试很近了。如此,他便寻找自己的老师,让他帮自己解惑。
老师听到他的语气,看到他的行为之后,立马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老师只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那就是让心安静下来。
考生很不明白,便再次询问老师。而老师解释道,要是你的心不平静,那么你答题的时候便会胡思乱想,专注力摇摆不定,那就是根源。
在听完老师的教导之后,考生便按照老师的话去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刚开始还是杂念丛生,于是他逼迫自己专注去看书,不管多躁动都尽量不去想。在日复一日的安静中,他最后还是摆脱了躁动的困恼,在大考中绽放光彩。
可以说,这就是安静的力量。静,让你重新回归理性;静,让你的内心达到波澜不惊的境界。那么,你就能超常发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04
为何静是能力提升的关键呢?
试想,一位科学技术研究者如果内心不静,那么他怎样去观察细小的科学现象,怎样去制造精确的仪器呢?
一位帮别人做手术的医生,要是他的内心不静,那么他怎能完成这台关乎他人生死的手术呢?
一位将领,要是他的内心不静,别人一个小小举动就让他心神不宁,那么他怎样做到后发制人,亦或者抢到先机呢?
谋略,智慧,甚至是财富,都是源于“安静”的品质的。
曾有人问过一位企业家,为何你能够成就非凡,拥有丰厚的资产和财富呢?
这位企业家只说了这么两个字,那就是“安静”。
人要想在这个繁杂的时代中把握先机,单靠躁动是行不通的,只有让自己安静地观察时代发展的规律,你才能抓住机遇,一举成名。
为何别人能够成功,为何有些人却只能焦虑呢?原因还是境界和心态的不同。
唯有安静能涵养如同水流一般生生不息的心态,也只有安静能够让人提高自身的境界,超越凡尘俗世的束缚。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