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4)陕西部分4
凤形玉佩元代
长6.5、高4.3、厚1.4厘米
陕西省长安县上塔坡村元菜出土,现藏长安博物馆。
白玉,玉色纯净。为一较厚的扁平体,两面造型纹样相同。镂空透雕出回首展翅卷屋的玉凤形像,凤为浅窝状圆眼,尖嘴,头上琢出条状凸起之冠 尾后曲成两个相连的圆环形,尾部两侧切割成斜坡、中部成为纵长的脊棱,胸腹微凸,并阴刻短头状细线,翅羽内侧阴刻方格纹,方格纹内又阴刻箭头状线,外侧阴刻密集的斜线纹屋外形呈花叶状。整体抛磨光亮。
荷叶鱼形玉坠 金代
长3.7、宽2.7、厚1.6 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范家寨村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呈灰白色。体呈扁方形,正面为一条浮雕鱼在荷叶上衔水草茎干,荷叶片内卷,两面均以细线阴刻叶脉纹。鱼身较直,钻环状孔表现鱼目,上端钻出一圆透孔。
圆形玉佩
直径62、厚0.6厘米
陕西省户县张良寨贺胜墓出土,现藏于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桃形玉佩元代
长4.4、最宽3.2、厚0.4 厘米
陕西省户县张良寨贺胜墓出土,现藏于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呈白色,微泛红。玉佩外轮廓大致呈桃形,内镂空透雕成石坡花丛,有松树横枝及松塔果,其间雕出一对小鹿,上面小鹿左顾右盼,下面一只小鹿伫立在石板上回首张望,两只鹿当为一雌一雄。正面为镂空浮雕并加线刻,背面平整光素。
俏色鸳鸯纹玉粉盒元代
直径2.9、厚1.2厘米
陕西省户县张良寨贺胜墓出土,现藏于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呈茶色,浮雕鸳鸯为褐色,圆念,由盒身和盒盖组成。益才盐盖之间有子母扣,盒底外而和盖面上均浮雕一对鹭药,神态各不相同,一在空中尼翅飞翔,一站立在石坡上振翅回首期仰望,鸳鸯轮廓为浮雕,又以细线阴刻鸳鸯五官及羽翼。盖顶和盒底均抛光。
龙首形玉带钩元代
长5.8、钩首高1.9、纽高1.5厘米
陕西省户县张良寨贺胜墓出土,现藏于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青玉,夹杂褐色。钩首为扁平体,呈回首龙头形。龙头轮廓近似如意云纹形,表面阴刻三组卷曲的云纹,以象征龙之圆目与阔鼻,钩首昂起,与钩身形成较大的夹角,钩身为长条扁圆体,纽呈椭圆形。通体抛光。
螭纹玉带钩元代
长11.5、宽3.1、纽径2.6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刘读蔡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青玉,内夹有灰黑斑。龙形钩首,龙首颈部较平坦,眉毛阴刻成向上的卷云纹形,鼻梁微凸呈蒜头状,浮雕的双耳连成U"形,角根部为"丰"字形辫结。龙首有短发,并分列颈部两侧。钩背上浮雕一螭,蜿蜒爬行,长尾曳后,口衔三朵灵芝。钩身呈琵琶形,纽作感菇头式,纽柱较高,且靠近钩身尾部。
螭纹玉带钩元代
长14、宽4.8 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小寨瓦胡同村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白玉,玉色纯净。龙形钩首,前额呈三角形隆起,龙眉上扬,眉下双眼,蒜头状鼻,唇端刻两排牙,侧面对钻一孔,以示口腔。浮雕猫形耳,耳尖向后方耸立。双耳根部呈"U"字形,角根部刻两条平行线,龙首后披三绺长发。钩背宽阔呈琵琶形,钩纽原作长方形环孔,大部分已残失。钩背上高浮雕一螭,口衔灵芝。
童子牧牛形玉坠元代
长4、宽3.5、高2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何家村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青玉,灰白色,两侧牛呈青灰色。三头牛两大一小并排四肢而卧,中间一牛与两侧生首屋方向相反,边旁一牛侧首憩息,中间一牛抬头张望,另一侧小牛依偎其身旁,牧童盘腿背靠牛背上,双手捧笛吹秦,浮雕生伯和耳部,牛眼鼻孔以圆孔表现,中部的大牛背两侧及腹部正中各钻一透孔。
雁形玉佩元代
长2.8-4.5、高2.7-3.4、厚0.6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何家村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4件。玉呈青白色。近似圆雕,四只雁姿态各异,或振翅欲飞,或滑翔着地,或伫立眺望,或回首顾盼,无不形神生动。四只雁均为圆眼尖嘴长颈、短尾。身上的羽毛以细线勾勒。背面均有一对穿隧孔,当为衣服上的饰物。
玉带明代
矩形带銙,长4.7、宽3.3、厚0.6厘米;长方形带铃,长3.2、宽1.6、厚0.6厘米;桃形带铃,高3.5、宽3.3、厚0.6厘米;铳尾,长8.6、宽3.3、厚0.6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南廓门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白玉,玉质纯净细腻。此玉带由八件矩形带钧,三件长方形带锈,五件桃形带铃和两件统尾所组成,皆光素无纹,但其背面均有数量不等的隧孔以便与革带相连。正面抛磨光亮,边缘均略有斜杀,背面未进行抛光。
麒麟纹玉带钧明代
长径6、短径4.5、厚0.5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三爻村明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白玉,灰白色。正面一周减地成窄边,中部镂雕一麒麟回首行走于山石上。周饰透空花叶,麒麟三角眼,口微张,颌下有须、鼻上翘、耳斜竖,头顶有角,毛发伸前,肩部琢有火焰纹,尾上翘,周身遍布斜方格纹鳞片。背部平素未抛光,有多处隧孔以供穿丝带固定。
麒麟纹桃形玉带銙明代
高3.8、宽3.2、厚0.5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三爻村明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呈灰白色。与上图除外形有差别外,其内雕刻图案均相同。
龙纹桃形玉带銙明代
高6.7、宽6.3、厚2.1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廓门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白玉,玉色纯净。带铃呈桃形,框内纹饰为双层透雕,上层为一龙盘绕于云中,下层为缠枝蔓草纹。玉带铃嵌入铜壳之中,铜壳底部亦为镂空缠枝蔓草纹,铜壳背面有焊接的铜扣,分为扣身和扣舌两部分,周边有三个钉孔穿铆固定扣身,一侧有桥形纽供革带穿过。扣舌伞形背上有桥形纽,纽上方外侧又有一细桥纽,用以系挂佩饰。
心形玉佩清代
直径5、孔径1.8、厚0.7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何家村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日玉,玉色纯净。佩大致呈圆形,中部有一孔,正面浮雕一对穿云破雾行走状之螭龙,龙身时隐时现,边缘有多处镂孔。
玉镯清代
长径7.3、短径6.1、厚1.1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陕西师范大学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白玉,青白色。玉镯大致呈椭圆状,雕二龙戏珠图案。龙首相向,口拱圆珠,龙造型相同,长嘴,宽鼻,粗长眉上挑,双角及两缕发随形弯曲,连体的龙身中部阴刻云纹,龙口中钻孔。通体地光。
俏色玉童子青代
高3.8、宽2.9、厚2.8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爻村出土,现藏干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玉呈白色和黄褐色。圆雕,童子身体丰满,身着窄袖圆领袍,曲腿盘坐,侧首仰视,双手持一莲,茎上端有宽大的莲花和叶子搭在背上。童子圆脸小眉小眼小嘴,蒜头状鼻。面部五官刻划均采用偏刀斜刻。莲芳与童子之间采用了镂空透雕技法。
玉坠清代
高4.7、宽3.6、厚1.7 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三爻村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白玉,玉色纯净。圆雕,在玉葫芦上雕一童子攀爬,一手抓葫芦藤枝,一手提穿线的绳带,戏嬉葫芦下方的金蟾,童子屈膝弓背,侧头嬉笑,背上落一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