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盘子称》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我家有一杆盘子称。称盘、称坨、称链儿,就连称杆儿上的小星星也都是黄铜的。
  这杆称很平常、很普通,过去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
  家中为啥都备有一杆称?在日常生活中,农村的日子,免不了今天称称、明天量量,一年365天,总不能天天外出去借吧?家中有杆称,使用起来方便。
  这杆称虽然不大,但它的年代久远,要比我的年龄还长。
  这杆称,还是解放前的事呢?
  爷爷在小镇上,出个小摊床。他用的就是这杆称,要说这杆称,那么些年,可没少默默无闻的为他付出啊!
  对于爷爷的小生意而言,说它功不可没,一点也不为过。
  后来,由于″公私合营″,爷爷到供销社上班去了。爷爷不用了,这杆称就归奶奶管了。
  奶奶去世后,这杆称,名正言顺地传给了妈妈。
  现在,妈妈年近90了,也用不了这杆称了。
  在我们结婚时,妈妈又把这杆称传给了我妻子。
  你们还真别说,这杆称到了我们手,还真派上了用场。
  有一年,我们家从老家搬到小镇上。由于,刚买完房子,家里经济拮据,为缓解经济状况,家里开了一个小卖店。
  在经营小店的那段时间,这杆称,还真的天天用着。
  到后来,小卖店也不开了。但这杆称,也没舍得扔,一直在我们家保留着。
  在平时,偶尔也用过几次,但少之又少。现在,人们买东西都去市场、超市,用的都是″电子称″。家里也没有几件要称的东西了。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一见到这东西,都觉得怪怪的。
  家里的孩子们在收拾破烂时,曾几次要把它扔掉。我说:″还是留着吧,有时用用啥的?″其实,那里边深层次的东西,孩子们并不知晓。它作为一种乡土文化,作为一个时期的历史见证,这些,他们似乎一点也不懂。
  这么说吧,在我有生之年,我还得保留着它。
  每当看到它,我就看到了东北人、辽南人、盘锦人一段手写的历史,同时,也看到了一种乡土文化。

  2021.2.19.11.58分于盘锦

———————————————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儿童文学学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赞赏声明规则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上海文坛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稿件所得款项故前100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而后剩余数的4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上海文坛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60%,我们将投入《上海文坛》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最终解释权归本网站所有!

投稿须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