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应对污泥膨胀的技术管理(上)
绝大多数的市政污水厂都是采用的活性污泥法作为主要的污水处理的核心,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必要性和优势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了,就不用再展开讨论了,但是活性污泥法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污水厂的处理水质的达标,其中最常见的两个问题就是污泥膨胀和污泥泡沫问题。关于污泥泡沫问题,公众号前面的文章中有相关的讨论,大家可以点击文后的链接进行回看污泥泡沫的相关文章。公众号将围绕污泥膨胀的污水厂的运营管理技术管理措施进行一个系列的探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并参与讨论。
污水厂的污泥膨胀可以说在污水厂的运营管理中是最常见的两种异常现象之一(另一种是污泥泡沫),大多数污水厂在生产运行中都曾遇到过污泥膨胀,有些污水厂污泥膨胀甚至频繁发生,也使得很多污水厂的运行员工对污泥膨胀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运行人员口中的二沉池跑泥、翻泥的主要根源。污泥膨胀在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都进行过各种研究,在各种污水处理的专业书籍,网站都能查到大量的关于污泥膨胀的资料文献,这些文献从很多不同方面对污泥膨胀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这么多的现场运行人员的认知,这么多的学术资料来讨论污泥膨胀,足以验证污泥膨胀在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中常见性和严重性。
如此海量的关于污泥膨胀的讨论,如此众多的污水厂处理员工的共同认识,都非常明确污泥膨胀是污水厂的最常见运行异常情况。污泥膨胀的危害在污水厂中基本人尽皆知,但是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污水处理厂仍然不断的面临着突发性,甚至周期性的污泥膨胀的运行压力,这种情况相信在今后仍将不断发生。那么作为运营管理人员,究竟该怎样理解污泥膨胀呢?
污泥膨胀最大的危害是对于活性污泥法的沉降性能的恶化。在正常的活性污泥工艺中,需要在二沉池中活性污泥和水进行分离,二沉池底部的活性污泥回流,上清液出流到下一个构筑物内。当污泥膨胀出现后,泥水分界线模糊,污泥沉降比上升,二沉池内的活性污泥泥位高,二沉池的上清液溢流过程中,会携带活性污泥流出二沉池,这就是运行人员常说的二沉池带泥,翻泥的异常工况。污水厂中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单元,主要以去除二沉池上清液中少量的悬浮物为主,但是当二沉池出水带泥,造成后续的深度处理单元压力增大,并且处理能力和停留时间远远不能保证高SS浓度的进水的处理,这样就造成了最终出水的水质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造成COD,SS,TP等超标。
活性污泥膨胀期间,带来的一个副作用的问题出现在污泥脱水。正常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的污泥脱水,主要采用的都是机械脱水,通过高分子的药剂调理后,在经过机械的压力,离心,挤压等作用,把活性污泥之间的水分挤压出去,形成泥饼运输到后续的处置场所去。当发生膨胀以后,污泥之间的丝状菌或者细胞外物质会形成致密的组织,阻止机械的脱水作用,使其难以脱水,造成污泥脱水的效率下降,脱水后的泥饼的含水率增加。而泥饼含水率增加后,体积成线性比例的增长,实际脱出的污泥干物质下降,剩余污泥排放量也随之减少,污泥无法排除系统,使污泥膨胀加剧恶化;并且大量的含水率高的泥饼,体积远远大于低含水率泥饼体积,造成污泥外运压力增加,外运途中抛漏严重,影响恶劣。
污泥膨胀还带来一系列的次生问题,比如在膨胀期间,为了控制二沉池出水带泥的情况,污水提升量要进行控制,要低水力负荷下运行,造成污水不能进厂,从入口溢流,造成外界环境的污染;在膨胀期间,需要额外投加大量的药剂来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造成成本的额外支出;二沉池出水带泥造成深度处理单元中的滤池严重堵塞,过水能力下降,如未能及时发现会造成污水从滤池的构筑物溢流到厂区内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