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统治者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离京,哪一种做法更高明?【图文】

在古代的中央封建社会,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皇帝这个尊贵无比的位置,也受到了不少势力的窥视,在它的面前,亲情也会变得淡漠,历史上因为皇位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事情,可以说得上是大有人在。除去太子,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是谁·?自然就是皇帝们所生下大大小小的王爷了。太子即位后,这些高官厚禄的王爷们,也很容易成为中央政权的心腹大患,明清两朝,为了对于这些王爷,也采取了各自不同的做法。哪种更加高明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

明朝的宗室制度,不同于汉朝,也不等同于唐宋,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和大臣们商讨宋元灭亡的原因一直认为,这是起源于“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的支持,因此朱元璋决定,重新建藩,并且在1370年分封诸个皇子为亲王,并且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被明朝历代皇帝奉为祖训万事不变,并且延续到了明朝末期。

起初明朝的藩王有着很大的权力,燕王朱棣更是直接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但是吸取了自己的教训之后,朱棣自然不愿意再有人模仿他,因此强化了中央集权,限制了藩王权力,因此明朝的藩王,面临了“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这种制度有什么好处呢?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打入北京的时候,明朝依然还有不少宗室血脉被分封到全国各地,他们建立起了南明政权,以至于让老朱家继续掌了数十年的权,只可惜让人遗憾的是,南明亲王各自不承认,比如隆武帝和永历帝,相互不承认,即便是清军大敌在前,两者竟发生内讧,也就给了清军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了明朝灭亡。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人的做法,有了明朝的教训,皇帝为了更方便掌控势力,因此他们不准王爷出京。而是将其安置在京城内,而且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还采用了“隔代降爵制”。但是因为清朝皇帝在康熙之后,都会隐瞒储君的真实人选,这也导致在京城王爷,很容易为了皇权而相互争斗,甚至发生了类似于康熙时期九子夺嫡那样的事件。

明清两种对待王爷的方式,从政权稳定的角度来看,还应该算得上是清朝更加的聪明一些,在明朝历史上,无论是燕王朱棣,还是明武宗时期的平宁王和安化王,都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给明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虽然清朝同样也有政治变动,但是在两百多年里面,真正对清朝廷造成了严重威胁的,只有吴三桂的叛乱和太平天国起义,而清朝皇室内部在面对这些危机的时候,体现得比明朝要更加的团结。

至于清朝培养储君的模式,也逐渐发展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清朝12个皇帝里面,虽说不上贤能开放,倒也无太过暴虐昏聩之人,清朝封建统治提早的结束,对于中国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也离不开西方文明对中国内部的冲击,如果不是这个因素,清朝很有可能还会维持一段很长的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