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森||旅游光影——保护珍禽褐马鸡

内容简介

为纪念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本文简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禽褐马鸡,旨在呼吁大众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国际公约》保护对象之一的珍禽褐马鸡,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形象被确定为中国鸟类协会会徽标志,且公布为山西省 省鸟。它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是我国特产属珍禽。目前,只在芦芽山和庞泉沟尚有栖息,国家已在这里建立了以褐马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褐马鸡因其羽毛颜色以褐色为主,并且较深而得名。它是一种大型的雉科鸟类,体长80-100厘米左右,尾长40-60厘米,体重2-3公斤左右。褐马鸡的眼周围裸露无羽,皮肤呈鲜红色,喙为粉红色。它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颏和喉的上部为白色的羽毛,与其白色的耳羽毛连接起来,这两簇白色的耳羽又向头后面的斜上方伸出,似如两只角,故又称为角鸡、角雉。另一处是它的腰部和尾上覆盖着银白色的羽毛,尾羽的基部为银白色,而到了末端则变成黑色,黑色里又泛着紫蓝色的荧光。褐马鸡的尾羽共有22枚,中间的尾羽特别长,向上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又披散垂下来,羽毛离散而蓬松,即像马的尾巴。褐马鸡腿和足都呈珊瑚红色。

褐马鸡之所以被列为世界珍禽,是因为它在距今6千万年前,已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生息。这比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要早5千多万年。这一论断,从周口店新生代地层发掘的褐马鸡化石,已得到证实。

我国对褐马鸡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距今4千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后汉书》《晋书》《尔雅》《本草纲目》《古今图书集成》等古籍,及明、清、民国等历代地方史志,均有记载。

早在战国时期,以褐马鸡羽毛制作的“褐冠”,就是官方用以奖励文臣武将智勇,和用来标志官职高下的贵重物品。

由于生态环境变化,人为捕猎和天灾、天敌危害,褐马鸡的生存数量已显著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全球生存量仅2千多只,且只分布在晋、冀两省的芦芽山、庞泉沟和小五台山。

由于褐马鸡在地球上生息历史悠久,它在中、外古代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使用价值和地位。又因其数少而濒灭,所以对于地球生态环境与物种变迁、进化演替、遗传关系、生物疾病和生物学其它领域科学研究的意义,就尤显重要。

褐马鸡如此珍贵,人类理所当然应大力保护。

对褐马鸡的保护,首先应从认识做起。

褐马鸡是栖息在山地森林环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地面活动鸟类,一般喜栖于较隐蔽的针、阔叶混交林地。它的食物品种繁多,有近200种,主要有沙棘、山楂、刺梨、野玫瑰等。它性喜群居,只有每年3月~4月的交配期才分群配对。它的巢位,一般选择在灌木枯枝,或用华北落叶松枝梢堆积成的柴棚中。

褐马鸡尤喜格斗,对天敌袭击有至死不避的决斗品格,这也正是它受到人类垂爱保护的主要原因。它不善飞翔,一般多游窜于林间灌丛。沙浴是褐马鸡清洁羽毛、调节体温和隐蔽休息的手段,一般有固定的沙浴场地。

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褐马鸡加以保护。

1980年和198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芦芽山和庞泉沟两个自然保护区。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这不仅使褐马鸡栖息地得到合理保护,而且使包括褐马鸡在内的所有野生动物的保护,获得了法律保障。

针对褐马鸡特性和生活习惯,人们大力保护其生息环境,特别是要加强对其生息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之外,对于褐马鸡的天敌,如狐狸、豹、豹狸等,应进行控制性的管理和猎杀。

为了使濒临灭绝的褐马鸡较快增殖,人们还开发异地引种,扩大其种群的地理分布。也就是将褐马鸡的种群,移植到适于其生息的新的生态环境去。之外,随着有关研究部门对褐马鸡人工孵化试验的成功,可以扩大人工繁殖饲养,然后放归大自然,以补充其自然种群的数量。

2013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发起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管理编制工作,首次确定了10种珍稀动物为一级管理物种,而褐马鸡与大熊猫、非洲大象等一同列入其中,再次证明对褐马鸡进行种群管理,编制褐马鸡谱系的重要性。

保护褐马鸡,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光荣义务。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自觉行动,从我做起,爱鸟护鸟,以人类的爱心,去使与我们同居在一个地球上的珍禽,与人类长期为伴,共存共荣。

(本文为纪念《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而作)

作者简介

王树森:山西省宁武关人,1946年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协、山西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历任小学和中师语文、音乐教师、文工团编导兼演奏员、宣传文化干事、县委办副主任、党史县志办主任主编、文联主席等。从事文艺工作50多年,创作出版各类作品600余篇(部),总约1千余万字。成书著作有《兵变》《隋杨泪》《阎锡山这个人》《山西王阎锡山》《冈村宁茨受审记》《血溅中山陵》《履踪瞻絮》《忻州历史文化丛书·方舆概略》《人民艺术家张美兰》,个人作品全集《王树森作品大系》(共30册)及地区文工团专著《忻文诗画》等36部,主编出版亘古第一部《宁武县志》。作品体裁涉及长、中、短篇小说,散文,传记,报告文学,戏曲,纪实和文史专著等多种领域;分别发表或出版于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八一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及国内相关文学艺术报刊。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心灵之窗

*王树森||在南华门东四条的日子里
*霍泛   王树森||文旅光影—— 管涔览胜
*王树森||文旅光影:情洒管涔 ——记管涔山旅游的前期开拓者霍泛同志等
*王树森||党史星火:《红色教育家贾绍谊》——记原五寨师范党委书记贾绍谊
*王树森||党史星火——《走向光明的傅作义将军》
*王树森||党史星火——王震给烈士撰碑文
*王树森||远足长城外的定旅蒙商
*王树森||忻州的古代邮驿和烽火台
*王树森||汾阳宫传奇
*王树森||李自成倒取宁武关
*王树森||党史星光—— 高君宇和石评梅高洁的爱情之旅
*王树森||昭君自有千秋在——呼和浩特市昭君坟游记
*王树森||伟大民族精神的深情礼赞 ——中央台《军事百科》之《忻口战役》等专题片观后
*王树森||党史星火——战斗在管涔山下的民兵英雄
*王树森||熊六起义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0)

相关推荐

  • 中国野鸡品种大全及图片

            中国野鸡品种有哪些?极具价值的野鸡是我国名贵的珍禽品种,近几年进行野鸡养殖的人越来越多,而不同野鸡品种的养殖效益也不同,饲养方式也存在有些许差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野鸡品种有哪些 ...

  •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褐马鸡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 -- 褐马鸡 1998年发行,材质为紫铜合金,面额5元,发行量600万枚.

  • 白冠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在舞台上或高歌.或起舞,将大自然赋予他们色彩斑斓的羽衣,灿烂如花的长尾充分舒展,将最美的歌声与舞蹈展示给庇护他们的松枝与野花,与他们一起渲染着森林的神秘魅力.随着雌鸟的入场,雄鸟开始跳起了求 ...

  • 白马鸡、蓝马鸡、藏马鸡、褐马鸡,马鸡的种类你分得清不?

    不单单是从颜色上分辨哦! 北京动物园新的雉鸡苑位于西区鸟苑的南侧,这里造型独特,设计用心,植被茂密,曲径通幽,其中从左到右的前四个展区的说明牌上依次写着:白马鸡.蓝马鸡.藏马鸡.褐马鸡. 这是一个很了 ...

  • 绿维文旅:狩猎旅游的意义

    春天的傍晚,你背上猎枪,带着狗, 在树林边上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四处察看清楚,然后朝同伴使一个眼色--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愈来愈渴望"回归自 ...

  • 没有原麝,没有褐马鸡,为什么河北驼梁还这么重要?

    猫盟CFCA 民间野生猫科动物保护联盟昨天 22:12 提到保护,很多人会想到热血,但我们认为,保护最重要的是要在热血中保持理智. 带豹回家从2017年被提出,是猫盟毋庸置疑的使命项目,工程之大,无论 ...

  • 王树森||文旅光影:情洒管涔 ——记管涔山旅游的前期开拓者霍泛同志等

    内容简介 原山西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霍泛同志,在80高龄之际,连续10年深入管涔山区进行旅游开发的前期考察,获得重要资源信息,向县.区.省有关领导提交规划设想和建议,为山西旅游事业做出了具有奠 ...

  • 霍泛 王树森||文旅光影—— 管涔览胜

    内容简介 以芦芽山为中心的管涔山旅游区前期考察开发,受到省.区.县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原山西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霍泛.省人大副主任李玉民.省广播电视厅厅长江枫.省社科院旅游开发专家杨晓国, ...

  • 王树森||内长城宁武段的文化积淀与保护思考

    内容简介:本文征引大量历史资料,就内长城宁武段的保存现状,长城建筑,长城在政治.军事.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功用,进行综合性探索研究,并对长城保护提出若干个人见解.文章应省人大领导同志指示写作,曾见于山西 ...

  • 王树森||我的宅居抗战 朗诵||俏佳人

    我的宅居抗战 文/王树森 我的抗战 我不是军人, 我不是医生, 我不是干警, 我不是药械歼究人员员 我不是应征的哥司机 我不是提前上班的工人 我不是超市莒业的职工 我只是一个退休闲居的七零老人. 冠毒 ...

  • 王树森||汾源的史迹和变迁

    汾源的史迹和变迁 文/王树森 "汾源灵沼",盛名远扬.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晚期,为着领略曾在古代被列为宁武府.县两级八大景之一的汾源美景,我们怀着寻幽探胜的浓厚兴致,从宁武县城出发 ...

  • 王树森||宁武清真山风光

    宁武清真山风光 文/王树森 在宁武县涔山乡小石门村后数里的深山沟里,有一个十分幽雅僻静的去处--清真山. 这里,奇峰兀立,古柏参天,松涛滚滚,山溪潺潺,确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我们的祖先独具慧眼, ...

  • 王树森||中华治水大师台骀及台骀神祠

    中华治水大师台骀及台骀神祠 文/王树森 上古时代,华夏大地洪水肆虐,势如猛兽.河谷泥流滚滚,山丘多被淹没.人类的生存,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 为了治服水患,我国远古的一位治水大师--台骀,受命于危难 ...

  • 王树森||清代宁武府八景之一的鸾桥烟虹

    清代宁武府八景之一的鸾桥烟虹 文/王树森 在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宁武府志>里,刻印着这样一首诗词: 山桥危岩下, 桂础㔉云足. 炊烟屋上来, 缕缕与石触. 人语谷传声, 高下远相读. 灌木荫 ...

  • 王树森||晋山之祖——管涔山

    晋山之祖--管涔山 文/王树森 在祖国北方的内蒙古草原上,拔起一脉东西走向的逶迤山岭--阴山.阴山干脉行至云中一带(今呼和浩特及大同左右),分出一支,巍巍南向,直抵晋西南之石楼.隰州一带.茫茫苍苍数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