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庄(仙女镇)之滥觞
【往期回读】
蔡家庄之滥觞
仙女镇 柏涛
作者柏涛先生,1949年出生,仙女镇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年致力于仙女镇历史文化研究和乡土文学创作,文章散见于省内外报刊。著有《涛声集》《八窍珠出世》。
太平军破扬州城以后,清军江北大营一度退避仙女庙镇。时任江北大营副钦差督军雷以諴在军务之余,曾为仙女庙撰写过一篇《碑记》,开篇云:“江都东三十里有仙女庙,凡客贾士大夫舟楫东行,必过其门,临河数十家,亦自成市。询问土人,则曰此地原名蔡家庄,及询仙女之姓氏并生长于何代,则不可知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关于蔡家庄少有的古人文字。“身在异乡为异客”的雷督军对仙女庙的原地名尚且关注,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则更有必要溯源了。
仙女镇地名历史上多次变更,2005年以前名江都镇,1964年之前叫“仙女人民公社”、1949年前叫“仙女庙”。据说元代称 “黄塘”北宋叫“秦塘”。目前公认“蔡家庄”是江都仙女镇最早的地名。西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吴王刘濞被封于广陵。此后刘濞“开邗沟,自扬州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蟠溪。”开发盐业,丰富国库。这里的邗沟是指运盐河。从那个时候起,有了蔡家庄出现的可能性,但是还不能肯定。现行“汉晋时有蔡家庄”的说法,颇含混,究竟是汉还是晋?其间相隔五百多年呀。
古人依水而居,有水就有人烟,中外皆如此。由于运盐河恩泽,沿途村落兴起、聚集是自然的,但是究竟何时有了蔡家庄,还要以史实为据。要找寻蔡家庄最初的历史踪迹,不妨还从雷大人的《仙女庙碑记》说起:“余尝读《后汉书 郡国志》,汉广陵有东陵亭,注引《博物志》曰,女子杜姜,通神变形,上因以其处为祠庙,号曰东陵圣母。夫东陵即今宜陵……又葛洪《神仙传》:东陵圣母,广陵人,适杜氏,师事刘纲。今之仙女庙距宜陵之西仅三十里,原名蔡家庄”。这里涉及宜陵与蔡家庄的渊源关系。已故乡贤杜明甫著有《江都乡镇史话》,书中有:“有的说东陵圣母原在宜陵后迁江都镇,又说先设江都镇,后迁宜陵,究竟何说,留待专家考证。但仙女庙供奉的是杜、康二仙,庙址在蔡家庄这不会错。”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中,仙女庙到清初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这不是贬低家乡,而是客观历史。邵伯镇在六百多年前,就设有巡检司。清初管辖仙女镇的万寿巡检司还设于张纲,有乡兵51名。后来,仙女庙因为米木业发达起来,万寿巡检司才移到仙女庙。
那么在仙女镇漫长的文明史上何处是源头,在浩瀚的文史深处看得到的蔡家庄在何朝何代?有何文献证明?
《圣母帖》在书法界十分出名,那是唐贞元九年(793)怀素所书,其中有“康帝以为中兴之瑞,詔於其所置仙宫观,庆殊祥也。”的记叙。这是讲晋康帝听说杜姜升仙之事后,认为这是国家中兴的预兆,下詔在杜姜的家乡建“仙宫观”,以庆祝这件大喜事。晋康帝仅在位两年,所以下詔的时间应该在公元343—344年,仙宫观应建于东晋建元元年(343)后。仙宫观究竟在什么地点?历史记载一直含糊不清。今笔者依据日本和尚园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略加说明。
园仁是一个“中国通”,在这《行记》书中,对一路上的地名记叙十分详细,请看:“七月廿四日,申时到宜陵馆”“ 廿五日寅时发去……巳时到仙宫观,直行不休,未时到禅智桥东侧停留。”从宜陵到扬州的水路因为逆水行舟,所以时间长,一共用了四个时辰,到仙宫观要两个时辰,仙宫观应该在宜陵与扬州市中间。那必定是现在仙女镇的位置。不过仙宫观几经兴废,后来更名仙女庙,详情已难知晓。
根据这“一帖一书”可以确定的是,仙宫观就是仙女庙的前身。怀素到仙宫观时, “栋宇未复” 一片荒芜。场面“虽芜翳荒颓,而奠祷云集”, 说明仙宫观香火鼎盛。概因东陵圣母的名声大,当时扬泰地区为东陵圣母立庙祭祀的不止一处,而当时东陵是一方政治宗教的中心,有东陵圣母祠,已初具集镇规模,而蔡家庄那时只是个村落,名气不大,世人只知东陵,不知蔡家庄,故历来仙宫观归入东陵(宜陵)名下,说成“仙宫观在宜陵”,形成历史的误会。
大约1922年,河北姜家巷前一段运盐河浚深河道,挖出大量不明来历的碎砖瓦,堆积如山;1952年挖邵在水泥厂南发现一片铺“对拼罗地砖”的古房基;运盐河河北毛巾厂、农业队、第二中学校址等地多次发现古村落遗迹。这些挖掘发现,是否就是在东晋建元元年(343)后兴起的古蔡家庄的遗迹,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