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书评品读|王治安:我与生态文学一起成长——《当代中国生态解密》自序

王治安(成都)

有人说,文学历来都是“贵族”的,而我的作品恰恰相反,始终把笔端聚焦普通人、劳动者,着力反映他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中的欢乐与焦虑。我自称,这些作品是颂扬普通人的“平民文学”。

我爱与他们扎堆,他们喜欢读我的书,作品一问世,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聚在一起阅读、评说。于是,二者一拍即合。其实,许多观念是随着历史的更叠而新生的。今天的社会,主导者是劳动群体,历史使命也就由他们当担与传承下去。我认为,一位作家最幸运的是,你的作品能得到历史的验证,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

我的作品缘何能让读者和当事者接受,就其原因也许是,我的这些文字,说的是真话,没有半点虚拟。还有,在作品中,既说问题,也说功德,对那些与人类有益的事,给予表扬与倡导。同时,也让广大读者看到希望和未来。总之,这些燃烧的激情文字,来自深山和田野,出自肺腑的底部,旨在唤起民众的心灵,唤起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爱护人类生存的空间,点燃生态文明的烛光!

谈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也就是说,讲假话是报告文学的“死敌”,所以我不能说假话,去“蒙”读者,特别是农民兄弟。

报告文学隶属“非虚构”文学。在当今世界文坛上,非虚构文学和虚构文学的发展是与日俱增的。著名评论家雷达在《漫说“非虚构”》一文中向大家介绍说,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虚构与非虚构至少是平分秋色,甚至,非虚构作品占的份额还要大一些。他还说:“如何讲述真实是非虚构的核心问题。如何准确地反映时代生活,如何抓住典型特征,如何一下子就从各种毛糙的感受中一把拎出那最耀眼的细节,是考验作家的时刻。如何活生生的地、毛茸茸地表达我们这个时代,是非虚构的重要命题。”

我的作品,泱泱几百万字,无论从字里行间,还是人物、故事、时间,地点,都讲一个“真”字,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举手可触,举目可见,没有半点水分。

多年来,我在创作中,一直在追求真实,寻找真实。仿佛,“真实”成了我人生的标杆,而虚无缥缈的幻影,是我文学创作的大忌,真诚才是我成功的基站。

大自然的态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要“哄”它,它就要报复你,甚至会出现突然袭击:雾霾、沙尘暴、龙卷风、泥石流……让你无处栖身。保护环境,无论如何是当搁不得的。地球村有72亿个生命,每时每刻,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践踏脚下的泥土,戏弄身边的环境。2015年1月15日,18名国际顶尖级环境专家,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题为《地球的界线:在变化的星球上引领人类发展》的文章,警告人类的行为已经“越界”。科学家2009年作出定论,并量了地球生态可承受的9条生态线。文章说:地球生态可承受的9条安全界线,分别是:气候变化、臭氧空洞、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土地使用、淡水资源使用、化学污染、大气污染和生物化学地球环境。论述的9条“生态界线”中:目前人类活动中已经突破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使用和生物化学地球环境4条界线,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运行,把人类引入“危险地带”。中国的状态更令人堪忧,也许不只是4条。时至今日,气候、森林、土壤、水资源……都是中国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热点。

春秋时期,《管子·立政》中说,“草木不植成,国之穷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而穷富之国可知也”。古人管仲的言谈,对今人是有其深切教意的!

我国的生态环境欠账颇多,如今仿佛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土地在一天天被吞噬,大气污染满天沉闷,生命圈在一天天缩小……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作家,看到地球村如此死迹般的状态,能不急吗?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就察觉到中国生态出现恶性循环,急着搜集材料,执意将民族的忧患注入书中。

若用时髦语言表述,我是一位“两栖”作家,享有30多年的记者生涯。新闻的敏感,铸就了我锐敏的目光,急切地关注人类所面临的困惑。我生长在“皇柏”葱茏、绿树成荫的剑门山区,从小就热爱土地,关爱森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探索生态文明的路上,中国人是吃了黄连之后,才开始回应的。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多啦!20世纪末,出现的那一幕幕难以治愈的创伤让人心辣。改革开放,复兴中华,是不容质疑,但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不是先知先觉的先行者,我的作品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尽可能早日领悟吃黄连的滋味,引发出的胃酸难受的实感。我耗去几十年的光阴,写下了这些“支离破碎”的文字,只录下灾情的一部分。我以为这些文字,有着永恒的价值。它可告诉子孙,在地球上,在中华大地的核心地带,曾经出现的那些让人心酸的景象。

亲爱的读者,在这里,我想声明一点,我所著的生态文学系列,决不是迎合少数读者的低级趣味,也不是为当政者涂脂抹粉,而是要唤醒大地,唤醒民众,唤醒决策者。我的作品也许带着浓郁的酸味、辣味,不那么养眼,不受头头脑脑们的欢欣,但它却是一剂“苦口良药”。我生就是说真话、做实事的人。不会用假话 、虚话,胡弄读者。牢记真情,真话的气度,或许这是骨子里的基因所定。我的作品一半写正面,一半写反面,自称属于问题型、忧患体的反思文学。作为一位有责任心的作家,应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

经过40多年的奔波与劳顿,植成五棵色彩斑斓的“文学树”:生态文学、熊猫文学、改革文学、古镇文学、名人传记文学;其特征有三:大众化、真实化、时代化。

我期待的“这一刻”正向人们大步走来,为迎接“生态文明”建设空前繁荣,祝愿“这一刻”的到来,我刻意从已出版的各种文体20多部、6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中,筛选和拔萃出约200多万字,集结成《王治安文集——当代中国生态报告》,按照主题分土地、粮食、森林、人口、移民、熊猫等六卷。这些文字,是我文学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我所著的生态文学作品,是与自己的人生思路和时代相关的,它记录了我国创建“生态文明”、修复生态环境所走过的艰苦历程,颇为世人关注。在这里,感谢所有关爱和善待我的作品的读者和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