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板传递内敛之美
广告很多,精彩正文在最下方,请使劲向下滑动
诗书画砚,性情毕现!松月山房鲁之揅,用匠心手作有味的文创器物,用器物承载传统的民族文化,用文化呈现艺术的生活方式。鲁之揅文房,一个文人文房文化雅集的地方!
砚板传递内敛之美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 作者:吴菲菲 2011.3.10砚台,无疑是近年来拍卖市场上的宠儿,但说起它的“近亲”砚板,了解它的人可能并不多。但正所谓石不能言最可人,砚板蕴含的简朴与内敛之美,使其越来越为广大藏家所关注。砚板,亦称为“平板砚”,形制一般取长方形,只进行剔平、磨光,不雕琢,不开墨池和墨堂,有一种朴素的美感,传递的是一种追求内蕴美和自然美的美学思想。古人之所以喜欢使用砚板,除了暗含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之外,同时也是为了用墨时的考虑。古人云:“昔人多用砚板,不凿墨池,政恐胶久而凝滞也。”这无疑道出了使用砚板的优点。在2010年上海的拍卖市场上,一件老坑大西洞砚板,估价50万至6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89.6万元。择砚必首辨其质,砚板最让藏家青睐的就是以鉴藏为主的纯欣赏。此砚雕工简洁,线条流畅,石质细腻、纯净,如此硕大老坑端砚,极为罕见。一块上乘的砚板,除了要石质细腻、体形硕大之外,砚面上的石品也备受藏家关注。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有独特的石质外,还有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石品花纹(又称石品)。这些石品花纹是由于某些矿物成分的局部聚集,在端砚石中由白、青、蓝、红、褐、绿等颜色组成的各种图案,有的呈块状,有的呈斑状,有的呈花点状,有的呈线状,艺人们依据这些花纹的大小、形状,分别用与自然界某些物象相似的名称来命名,并巧妙地运用到端砚的艺术创作中,大大提升了端砚的价值。除了前面提到的冰纹之外,像蕉叶白、天青、天青冻、胭脂晕、马尾火捺、金线、翡翠斑等,都是砚板中的名贵石品。在2010年西泠印社拍卖会上,有一件清代大西洞端石砚板,成交价为10.08万元。其以清代嘉道年间开采的水岩大西洞佳材制成,色紫如肝,集青花、绿豆眼等多种名贵石品于一身,是一方值得收藏的佳砚。砚板收藏也非常讲究名人效应,如果一方砚板曾经由名人收藏,或者在砚板上有名人的款识,无疑可以大大增加其附加值。在2010年上海的拍卖市场上,有一方清初端石长方形大砚板,成交价为7.84万元。砚板石质温润、素身无纹。其落款行书“竹土宅老人铭”及篆文小章“竹土宅”一枚。右下角留篆书朱文方章“平齐清玩”。“竹土宅”是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的号,这方砚板极有可能为朱彝尊收藏的砚石。朱彝尊对砚台有着非常深的研究,并著有《说砚》一书。(60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 作者:吴菲菲 2011.3.10砚台,无疑是近年来拍卖市场上的宠儿,但说起它的“近亲”砚板,了解它的人可能并不多。但正所谓石不能言最可人,砚板蕴含的简朴与内敛之美,使其越来越为广大藏家所关注。砚板,亦称为“平板砚”,形制一般取长方形,只进行剔平、磨光,不雕琢,不开墨池和墨堂,有一种朴素的美感,传递的是一种追求内蕴美和自然美的美学思想。古人之所以喜欢使用砚板,除了暗含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之外,同时也是为了用墨时的考虑。古人云:“昔人多用砚板,不凿墨池,政恐胶久而凝滞也。”这无疑道出了使用砚板的优点。在2010年上海的拍卖市场上,一件老坑大西洞砚板,估价50万至6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89.6万元。择砚必首辨其质,砚板最让藏家青睐的就是以鉴藏为主的纯欣赏。此砚雕工简洁,线条流畅,石质细腻、纯净,如此硕大老坑端砚,极为罕见。一块上乘的砚板,除了要石质细腻、体形硕大之外,砚面上的石品也备受藏家关注。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有独特的石质外,还有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石品花纹(又称石品)。这些石品花纹是由于某些矿物成分的局部聚集,在端砚石中由白、青、蓝、红、褐、绿等颜色组成的各种图案,有的呈块状,有的呈斑状,有的呈花点状,有的呈线状,艺人们依据这些花纹的大小、形状,分别用与自然界某些物象相似的名称来命名,并巧妙地运用到端砚的艺术创作中,大大提升了端砚的价值。除了前面提到的冰纹之外,像蕉叶白、天青、天青冻、胭脂晕、马尾火捺、金线、翡翠斑等,都是砚板中的名贵石品。在2010年西泠印社拍卖会上,有一件清代大西洞端石砚板,成交价为10.08万元。其以清代嘉道年间开采的水岩大西洞佳材制成,色紫如肝,集青花、绿豆眼等多种名贵石品于一身,是一方值得收藏的佳砚。砚板收藏也非常讲究名人效应,如果一方砚板曾经由名人收藏,或者在砚板上有名人的款识,无疑可以大大增加其附加值。在2010年上海的拍卖市场上,有一方清初端石长方形大砚板,成交价为7.84万元。砚板石质温润、素身无纹。其落款行书“竹土宅老人铭”及篆文小章“竹土宅”一枚。右下角留篆书朱文方章“平齐清玩”。“竹土宅”是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的号,这方砚板极有可能为朱彝尊收藏的砚石。朱彝尊对砚台有着非常深的研究,并著有《说砚》一书。(60鲁之揅,原名鲁志深,文学学士、经济管理学硕士,从政十余载,宦海沉浮、案牍劳形,后辞职创业,屡不得法,乃重操祖上旧业,转入翰墨丹青,或以砚为田作杂文激浊扬清,或以石为纸展平生雕虫小技,刀笔合一、自得其乐。近年来,以手作匠人、文房器物收藏爱好者的身份活跃于文艺圈,又以“大王左中右”的笔名在公众号上创作“字体设计文章”,发起国民户外阅读运动、成立“匠人读书公社”、旧石器研习所、砭石砚开发工作室,倡导“天人合一不二”艺术理念;担任松月山房艺术馆顾问、八艺堂设计总监、不器斋常务理事、三文余文化传播投顾。现居深山,隐而不见,作品多发在朋友圈“aidushuxuexi”或公众号“鲁之揅文房”,性情志趣,略窥一二。正文(读罢有何感想或者指教?请在最下方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