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嬴)家的诞生(五千年的点滴)
今天这个题目用了两个ying音的字,确实可以说是两个字都有涉及,因为说的是秦国,秦国的国君姓嬴,同时秦国又是东周列国最后的赢家,总之,今天咱们要聊聊秦国诞生的时候那些事情。
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国的祖先是颛顼的直系孙女,叫做女修,女修正在织布的时候,天上掉下来一个鸟蛋,她捡起来吃了,然后就怀孕了,生了个儿子叫做大业。这个跟前面商朝和周朝的始祖诞生的过程差不太多,都属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产物,孩子不知道爹是谁,只知道母亲。
后面就有意思了,《史记》记载,说是大业娶了少典的女儿女华,这就乱套了,前面说了,黄帝也是少典的儿子,这就相当于重孙子娶祖奶奶,差的不是一辈儿了。不过我看了一些资料,这个女华应该是少典部族的女孩儿,相当于娶了黄帝母族的女人,没差那么大辈分。
女华生下大费,这会儿就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大费跟着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给大禹玄圭,就是黑色的玉圭。您注意,这里面《史记》原文是“帝锡玉圭”,这个“锡”就是赐,所以更说明了《三国演义》里那个“九锡”就是九赐,赐给九种东西。
言归正传,大禹得到玉圭,也向舜帝说明大费的功劳,舜帝也就赐给大费黑色的旗帜,表彰他的功劳,同时给他保媒,让他娶了姚姓部族的女人,然后担任了舜帝王家动物园园长,《史记》原文是“佐舜调训鸟兽”,活儿干得也不错,这个时候,舜赐给他嬴姓,他这才有了姓氏。以前说过,那会儿的人不像现在,生下来就有个姓名。那会儿都得是有头有脸的才有姓氏,一般人就有个名字。
大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听第二个名字我总有一种这个孩子智力有缺陷的感觉,若木,跟木头疙瘩一样,这脑子可能不太好使。这俩孩子也没什么事迹。下一个出场的就是若木的玄孙费昌,这会儿就是商汤灭夏的时候,费昌从夏朝跳槽到了商,给商汤当司机。巧了,大廉的玄孙孟戏和中衍,也给商朝的太戊王当司机,《史记》说他们是鸟身人言,就是一个大鸟成精。不管怎么说,嬴姓家族从这会儿就一直给商王当司机。他们家族的人开始抖起来了,后来也成了一方诸侯。您看,古往今来,给领导当司机都是个好差事,离领导近,好处少不了。您哪位在单位不都得对大领导的司机高看一眼吗?
这个部族传到了商朝末年,又出了个奇人,蜚廉,这个人能长跑,大概相当于戴宗,神行太保。他生了个儿子叫做恶来,力大无穷。又要说《三国演义》了,典韦就曾被曹操比作恶来,就是夸典韦力气大。蜚廉和恶来这爷俩都保商纣王。正好赶上武王伐纣,站错队了,恶来就战死了。蜚廉这会儿正好出使北方,躲过一劫。自然死亡,死了以后就埋在霍太山。
按说这个家族就算完了,老主子没了。还真没有,蜚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他又往后传,到了他重孙子造父,他们这祖传的手艺又用上了,接着给周穆王当司机。前面说了,周穆王爱旅行,有八骏,所以特别看中好司机,嬴姓家族又出头了。有一回造父拉着周穆王出门,徐偃王趁机造反起事。周穆王需要马上回到都城处理平叛事宜,造父充分发挥了作用,以其娴熟的驾驶技术,拉着周穆王及时赶回镐京,为平叛工作作出重要贡献。为了表彰造父,周穆王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的族人就都改姓赵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就是这一支的后代。
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恶来革,他的后代也来归附造父这一支,都是一家子,也都改姓赵了。他们还真不白来,造父的直系后代没有什么更出色的人才了,但是恶来革这一支还真有有出息的。恶来革的六世孙非子,擅长养马。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葵花到哪儿都向阳。因为会养马,非子被周孝王找去负责马匹的繁育和养殖工作,主抓畜牧业。
非子的爸爸叫做大骆,因为非子养马有功,周孝王想让非子作为大骆的嫡子继承大骆的位置,也就是赵城当家人。但是大骆的老丈人申侯不干,因为大骆的妻子是申侯的女儿,但是妃子不是这个妻子生的,也就是说不是嫡子,而且不是申侯的嫡亲外孙。这个申侯跟后来吃里扒外,打开城门那个申侯应该不是一个人,都是申国的国君,只不过他们都因为自己女儿的事情在史书上留了名字,而且他们的女儿和嫡亲外孙都面临着被取而代之的危险,这大概是申国的传统。
申侯找周孝王申诉这个事情,周孝王不像后来的周幽王一样一意孤行,当然主要也是因为不是自己的事情。孝王让申侯这个嫡亲外孙接茬儿还当赵城的主人,然后追加奖励,把非子封到了秦这个地方,让非子恢复嬴姓,这个时候,秦国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到了非子的重孙子秦仲的时候,大概就到了上文说的小冰河时期,北方蛮族大量南迁,和中原农耕民族发生激烈的冲突。西戎灭掉了原来大骆那一族,也就是申侯保住的自己那个外孙子,结果死在了蛮人手里。秦仲被周宣王派去攻打西戎。结果事与愿违,秦仲也打了败仗,死在了西戎手里。他的长子庄公再接再厉,终于打败了西戎,洗雪国恨家仇。大骆原来那个嫡子也没了,秦仲这边自然也是庄公继承,于是庄公把两块地方合二为一,进一步壮大。
到了庄公的儿子襄公的时代,正好赶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权且这么叫)。秦襄公派兵救驾,这也说明了并非是诸侯看见烽火都不来,实在是有点儿不赶趟。秦襄公赶到的时候,镐京城已经破了,没办法,襄公保着太子宜臼,也就是周平王迁都洛邑。襄公立下大功,周平王才正式给他诸侯的称号,原来虽然也管这一块地方,但是一直不能和其它周朝初年就分封的那七十多个国君平起平坐,想在终于有了名分了。
襄公死了,儿子文公继位,文公也有三件事情记载在《史记》上面,第一个是在文公十三年的时候,开始设立史官记事,秦国有了正式的国家历史档案。您别小看这个,到了将近一千年以后的三国时期,蜀国都没有正式的史官,以至于陈寿先生写《三国志》,就是蜀书的可信度最低。
又过了三年,文公派兵攻打盘踞在西岐地方,也就是周朝故地的蛮族,把他们赶走,得到大量土地。文公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周天子,岐山以西的就据为己有,秦国的地盘又扩大了。其实诸侯打下的土地都应该由天子处理,而且岐山是周朝的根基所在。但是这会儿周天子说话已经不太管用了,诸侯们胆子也越来越大。不过周天子也没什么话说,毕竟人家要是不出力,你岐山以东的地盘也没有。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秦文公二十年,秦国设定法律,开始有了对罪犯株连三族的规定,可以看出来,秦国从立国之初,法律就很严酷,所以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国也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