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是否值得收藏,以后价值前景如何
珐琅彩瓷器为什么会被收藏者如此青睐呢?这主要是由于珐琅彩的产生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珐琅彩瓷器的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珐琅彩的原料及其绘制方法丰富了中国彩瓷艺术的表现形式;珐琅彩瓷器的形制和纹样构图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适应了新的审美需要;珐琅彩瓷器特殊的生产过程决定了它的存世量较小,市场流通量极低。
雍正珐琅彩瓷最讲究书画的意境,它不仅能将层峦叠嶂的整幅山水浓缩在小碗的内心,还可以将万紫千红的满园春 色再现在一件小瓶的外壁。画中崇山峻岭、苍松翠柏、仙台楼阁、茫茫沧海等景色栩栩如生,宛如一幅工油画水画。珐琅彩彩瓷的最 大特点是瓷质细润,材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
珐琅彩瓷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 峰之作,是皇 室自用瓷器中最 具特色,釉上最为精美的彩瓷器。瓷胎掐丝珐琅器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造办处制作完成。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釉料仍为西洋进口.早期只有白.黄.绿.赭.紫几种.加上胭脂红等色料也就是六.七种作画.用双勾技法.仿铜画珐琅的形式.以吉祥如意的图案制作珐琅彩瓷器.此时常以会以白.灰白珐琅料为地作画.釉料光泽较低.不够精细.施釉较厚.到康熙晚期珐琅彩料已试制出了部分国产彩釉料.有十二.三种之多.有白.黄.蓝.浅蓝.红.粉.绿.紫.雪青.浅绿.赭.黑等.此时的珐琅彩器胎体轻薄平滑.釉质温润细腻.色彩鲜艳名快.釉地除白色外.还流行黄 色.
珐琅彩是康、雍、乾期间最 高艺术品,都为三代皇上亲问其创,每件著作不管从收藏赏识仍是艺术研讨角度讲,均可谓精华。而现代仿品不是粗制滥造即是滥竽充数,极难见到像样的著作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公司进行参拍,可与福羲拍卖邢女士沟通,壹伍柒 六六一九 捌肆柒二 不可否认,仿品中依然是有精品的,但惋惜的是,因为后世绝大多数的仿制者技艺水平有限,加之仿品是以满意社会需求为主,在数量为先的生产辅导思路影响下,粗制赶工,致使仿作仅从表象上看就无法与原作相比较,更谈不上器物的内涵精华了。
珐琅彩的仿制历史是清王朝灭亡以后开始的,民国仿品数量少,质量精,完全可以迷惑一大批未曾真正接触过真品的非专 业工作者,现在流通领域炒作的也多是民国仿品。然而,能拥有一件民国高仿的珐琅彩也属不易,毕竟数量有限。目前社会上的所谓的“珐琅彩”,到处都是,有的人只要一见到华丽装饰的瓷器,就联想到名贵的珐琅彩,再听到一些相关的诱人故事便倾囊而出,如获至宝。实际上现今世界上 流传在外(除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的收藏)的清宫珐琅彩数量很少,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总共还不到20件,且绝大多数收藏在博物馆和著 名的大藏家手中,每一件都出处清晰,流传有序。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民间流传的各式各样的“珐琅彩”精细的多是民国赝品,粗糙的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仿品,它们表面的华丽是肤浅的、浮躁的、充满扑朔迷离的虚假,其“俗恶”之气扑面而来,令人哭笑不得,无话可说。清宫珐琅彩是封建王朝最 高统治者欣赏的“阳春白雪”,充满了文雅高尚的宫廷气息,至今没有人能够企及。造型、胎釉、配图、画彩无一不精,每一步骤都完全到位。应当说民国仿品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而现代仿品首先瓷胎不过关,手工拉坯薄度不够均匀,做极薄的又只能采用灌浆技术。造型不秀美,没有灵气,呆傻蠢笨者居多。图案至多属二三流画家手笔,谈不上有多高的欣赏品位。更有甚者彩绘原料东涂西抹,一疙瘩一块儿,和昂贵滋润的珐琅料根本不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