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调而不简单的袁大头
虽然金属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随着年代的久远也会氧化,由银白色逐渐变紫,直至成为黑色,因此在一般保存条件下,老袁大头的表面会形成黑紫色的锈色,称为“传世包浆”,看我的袁大头图很明显的黑锈。
银元包浆入骨如何看,流通币币面磨损自然坑洼,同时坑洼里面存有老包浆,通常这种包浆是无孔不入,或者说均匀自然覆盖币面,这层包浆膜改变币面色感,这种色感温润舒服无火气,包浆厚度不均光反射不同,跟镜面反射是完全不一样,所以不会那么刺眼有贼光,入骨包浆只有时间可以做,即使是原光币也有淡包浆,当然环境不同包浆也不同。
我国真品银圆绝大多数为机制币,造币设备冲压力一般为5-6吨,银圆表面平滑如镜,图像立体感强。早期假银圆多系翻砂作伪,边道发毛,有手工锉边痕迹,内齿粗细不均,外齿宽窄不等,用放大镜观察币面有砂眼或不规则的凸凹。银圆制造,轧边为单独工序,真银圆边齿一般呈梯形状,内齿精细,大小一致,厚薄一致。假银圆非大即小,非厚即薄。
当时钱币的换算关系和人民币一样,以十进位,1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自从《国币条例》公布以后,天津造币厂就开始铸造袁大头1元银元,后来,南京、广东、武昌等造币厂也都开始陆续铸造发行袁大头银元。由于袁大头1元银元币型规整,图案新颖,有明确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识别,因此,袁大头银元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并很快在全国的范围内流通。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
袁大头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其本身的存世量,“物以稀为贵”这条收藏界通用的法则同样适用于袁大头板块。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的数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改朝换代,这类古钱的数量自然就很少。这一点直接影响到了袁大头的收藏投资价值。
原光包浆:原光币是指硬币铸造出来就没经过流通,妥善保存下来的硬币(大多数呈卷保存,或者卷拆密封保存)。原光指在压印时,金属在模具的巨大冲压下,受到挤压而流动,形成的那层金属褶皱,这种金属褶皱会使得硬币的币面在不同角度下产生出一种旋转的光芒。
钱币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铸有“中华民国三年”字样。币中袁世凯目光有神,炯炯注视前上方。衣着干净整洁,彰显着他一丝不苟的作风,十分地形象生动。钱币背面的“壹元”二字被两串对称的麦穗合掌状包围。整枚钱币锻造精细,雕刻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