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四俊”交游考(中)
图片可上下滑动
JiuHua SiJun JiaoYou Kao
“九华四俊”交游考
吴振华
微信版第783期
“九华四俊”是晚唐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诗人群体,他们分别是许棠、张乔、张蠙、周繇。四人均来自皖南九华山周边地区。四人均出生贫寒,困顿科场几十年,人生经历坎坷。对于他们的生平记载,文献中记载甚少。《新唐书.艺文志》录张乔、张蠙诗歌各二卷,许棠诗歌一卷,未著录周繇集,《直斋书录解题》录周繇诗歌一卷。有关其生平事迹的资料散见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等书中。
唐人喜好游历,交游之风很盛。“九华四俊”为了求第而漫游南北,除了他们之间相互交游以外,还跟晚唐很多寒士一样,与当时很多朝廷官员、诗人文士及僧人禅师都有交往。
“九华四俊”长期奔波于江湖和京城之间。《唐才子传》云张蠙“初以家贫累下第”,谓周繇“家贫,生理索寞”,又云许棠“后潦倒辞荣”,云张乔“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
“九华四俊”除在长安参加府试及会试交往外,诗人间互为好友,互有唱酬。如许棠在参加京兆府解试时,《唐才子传》载,其年(李)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这可能和李频的同情有关,可也与乡友张乔的谦让有关。《永乐大典》引《池州府志》记:“时李频以参军主试,……试以《月中桂》为题,乔诗擅场,人皆推为首选,乔曰:‘许君场屋旧游,乔何敢居上。’遂推棠为首。”
许棠年岁在“九华四俊”中最大,其高才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张乔和张蠙所尊重。张乔明确写给许棠的诗歌有五首,当许棠下第时,张乔有《送友人进士许棠》《江上逢进士许棠》《送许棠下第游蜀》,而在许棠咸通十二年及第后回乡时,张乔《送许棠及第归宣州》:“失计复离愁,君归我独游。”其中有离别的难堪,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苦楚。在留守京城备考期间,张蠙作《和友人许棠题宣平里古藤》。许棠和张乔有共隐庐山的经历,许棠《题张乔升平里居》的“匡庐曾共隐,相见自相亲”一联,回忆了自己与友人往昔的隐居生活,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张乔《城东寓居寄知己》:“病来久绝洞庭信,年长却思庐岳耕”,感情真挚。共同的隐居经历,使二人交谊深厚。
张乔、张蠙没有反映交往的诗作,可能和作品散佚有关。周繇被保存下来的只有十八篇作品,这和他被列为《唐才子传》很不相称。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是一部经典著作,入列者只有二百四十三人,又附传者四十四人,一共二百八十七人,现今我们所见到的周繇著作,只有《全唐诗》卷635的二十三首诗和《全唐文》卷821中的《梦舞钟馗赋》一篇文章,作为终生吟诗作赋的才子,他的作品当远远不止这个数目。据陶敏考证,二十三首诗歌中只有十八首为周繇所作。这些作品反映其交游的名篇《送江州薛尚书》,而没有与“九华四俊”其他三人的交往之作。然周繇的好友,李昭象和杜荀鹤,二人又都是张乔好友,所以,张乔和周繇关系应该很亲密。“九华四俊”同属“咸通十哲”,“十哲”之名,与李频和薛能有关。李频是“咸通十哲”举进士的主考官,薛能是京兆尹,京兆府解试当与他有直接关系。况且,四人都有隐居九华的经历,又来自九华山周边地区,同时参加京兆府解试和次年会试,四人关系应该亲近。
1、李频
李频是姚合之婿,大中八年擢进士第,授校书郎,受辟于黔中幕府,后官南陵主簿。试判入等,迁武功令。频性耿介,刚直守正,颇有政声。曾受懿宗褒奖,赐以绯衣、银鱼,并被擢为侍御史,累迁都官员外郎。乾符二年表为建州刺史。既至,更步教条,民赖以安。翌年卒于任。《新唐书·文艺传》卷二○三云:“李频,字德新,睦州寿昌人。” 即今浙江寿昌。同传又载:“表丐建州刺史。既至,以礼法治下,更布条教。时朝政乱,盗兴,相推夺,而建赖频以安。卒官下。” 据《旧唐书·僖宗纪》所载,(乾符)二年春正月,以都官员外郎李频为建州刺史 。三年十一月,以度支巡院使李仲章为建州刺史。” 可见李频于乾符三年(876)卒于刺史任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频诗》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三卷,自卷五八七至五八九。
“九华四俊”参加咸通十一年的京兆府解试,其年李频以京兆府参军主持此试,他们都是李频的门生。许棠落魄长安,应举多年不第,老于场屋,为李频所悯,乃以其为首荐,许棠最终于次年登第。李频有诗歌《送许棠及第归宣州》《送许棠归泾县作尉》赠之,饱含对友人登第作官的无限欣喜之情 。许棠也有两首诗歌《送李频之南陵主簿》和《寄黔南李校书》赠李频。张乔有《送南陵尉李频》:“重作东南尉,生涯尚似僧。客程淮馆月,乡思海船灯。晚雾看春谷,晴天见朗陵。不应三考足,先授诏书征。”字字包含对李频高风亮节的赞许,结尾对李频为官清明表示敬佩。
“九华四俊”很尊敬李频,乾符三年频卒后,张乔、张蠙有吊唁的诗歌,赞扬其清风亮节,叹其生平坎坷。张乔《吊建州李员外》(此诗一作曹松),曹松有《哭李频员外》,故《吊建州李员外》应是张乔所作。诗云:“铭旌归故里,猿鸟亦凄然。已葬桐江月,空回建水船。客传为郡日,僧说读书年。恐有吟魂在,深山古木边。”张乔试《月中桂》诗擅场,尽管因为许棠在场屋多年而首荐,乔因此得京兆府解试第二名,李频对乔有知遇之恩,张乔对恩师兼友人去世是伤感的。诗中用“猿鸟亦凄然”来诉说自己的悲伤和悲叹友人一生困顿不遇的凄凉。张蠙《哭建州李员外》云:“诗名不易出,名出又何为?捷到重科早,官终一郡卑。素风无后嗣,遗迹有生祠。自罢羊公市,溪猿哭旧时。”首联叹李频怀才不遇,也有一种自伤,颔联用李频的人生遭际来反衬其生事艰辛,后四句赞颂李频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在《全唐诗》中,李频和周繇没有相互酬唱的诗作,周繇在京兆府解试名列第七,他肯定与李频有交往。
可上下滑动看图
2、薛能
《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均载:“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生卒年不详。仕宦显达,会昌六年(846)进士,曾任京兆尹、工部尚书、许州刺史等要职。薛能“为政严察,绝请谒,耽癖于诗,日赋一章为课”。《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全唐诗》存诗四卷,收诗三百六十余首,见卷五五八至五六一。事见于《唐才子传》卷七、《新唐书·僖宗纪》、《唐诗纪事》卷六、《唐藩镇年表》卷二、卷三等。
“九华四俊”共同参加京兆府解试,当时京兆尹就是薛能,薛能“耽癖于诗”,应该和“九华四俊”有交往。薛能权知京兆尹在咸通十一年十月至乾符初,据《旧唐书·懿宗纪》载,咸通十一年(870)“京兆尹温璋贬振州司马,制出之夜,璋仰药而死。……十月,以给事中薛能为京兆尹。” 薛能和李频对包括“九华四俊”在内的“咸通十哲”是有知遇之恩的,郑谷称他们为“皆一时骚雅宗师”。
张乔曾受知于薛能,《唐摭言》卷十云:“其年府试‘月中桂’诗,乔擅场。……其年频以许棠在场席多年以为首荐,乔与俞坦之复受许下,薛能尚书深知,因以诗唁二子曰:‘何事尽参差,惜哉吾子诗。日令销此道,天亦负明时。有路当重振,无门即不知。何曾见尧日,相与啜浇漓。’” 又据《唐才子传》,薛能肯定了二人的诗作和才华,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黑暗局面的不满情绪。张乔诗中没有和薛能的酬唱之作。
张蠙有诗《送徐州薛尚书》:“上将出儒中,论诗拟立功。州从禹后别,军自汉来雄。远驿消寒日,严城肃暮空。龙颜有遗庙,犹得奠英风。”薛尚书即薛能,《唐刺史考》定薛能刺徐州于咸通十四年至乾符五年。此诗作于此期间。张蠙高度赞扬薛能有儒将之风,具治国安邦之才,相信他将作出辉煌的功绩。张蠙有《送薛郎中赴江州》诗,溢美之情贯穿全诗。薛能诗歌中没有赠与张蠙的文字。
周繇《送江州薛尚书》:“匡庐千万峰,影匝郡城中。忽佩虎符去,遥疑鸟道通。烟霞时满郭,波浪暮连空。树翳楼台月,帆飞鼓角风。郡斋多岳客,乡户半渔翁。王事行春外,题诗寄远公。”对江州之景描写很细腻,从“烟霞”“行春”可见,薛能出刺江州在春天。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卷六三五《周繇》条:“按《旧书·懿宗纪》:咸通十一年十月,‘以给事中薛能为京兆尹。’疑能自郎中出守江州,复入拜给事中,方尹京兆。” 则此诗应该作于咸通年间。
“九华四俊”,许棠和薛能交往最深。咸通十一年许棠能获得首荐,李频的同情很重要,但也和薛能的应允不无关系。薛能有《送进士许棠下第东归》:“长安那不住,西笑又东行。若以贫无计,何因事有成。云峰天外出,江色草色明。谩忝相于分,吾言世甚轻。” 诗歌用“西笑”之典故喻许棠高兴来京城应举,却失望东归,此诗字字饱含对朋友的安慰和劝勉之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同时表达了对当时不公正的科举制度的不满。许棠《寄盩厔薛能少府》:“满县唯云水,何曾似近畿。晓庭猿集惯,寒署吏衙稀。冰色封深涧,樵声出紫微。时闻迎隐者,依旧着山衣。”按《唐诗纪事》卷六十《薛能》:“大中八年书判入等,补盩厔尉。” 此时,许棠名落孙山,心中不免有无限的感伤,以诗歌赠友人薛能,倾诉心中的惆怅和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可上下滑动看图
3、陆肱
陆肱与许棠、张蠙有交往,与许棠的交情较为深厚。现存张蠙赠陆肱的诗歌一首,而许棠作为陆肱故交,竟然没有诗歌留存下来。
宋王谠《唐语林》卷七云:“许棠初试进士,与薛能、陆肱齐名。薛擢第,尉盩厔,肱下第,游太原,棠并以诗送之。棠登第,薛已自京兆尹出镇徐州,陆亦出守南康,招棠为倅。” 按前文所考,许棠自会昌元年(841)开始应举,三人在此时已经齐名。可见,三人关系甚为密切。
郑谷有诗歌《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因有寄赠》:“江山多胜境,宾主是贫交。” 可见二人在陆肱及第前已有交情。《唐诗纪事》卷五十三《陆肱》云:“肱,大中九年登进士第。咸通六年,自前振武从事试平判入等。后牧南康郡,辟许棠为郡从事。” 据《唐才子传校笺》考证:“然其谓棠为淮南馆驿官及陆肱南康郡倅之任则尚可信,惟其两任时间未明言,今亦未能确知,然大致在咸通十三年春后,任泾县尉之前。那么许棠何时作泾县尉?据吴在庆先生考证,《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作年在咸通十三年春 。其八云:“应念无媒居选限,二年须更守渔矶。”则许棠在咸通十四年底或者十五年初应作泾县尉。又由郑谷《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芜湖春荡漾,梅雨画溟蒙” ,知许棠当在咸通十五年(874)春作泾县尉。
陆肱和张蠙应该有交往。张蠙《南康夜宴东溪留别郡守陆郎中》云:“飘然野客才无取,多谢君侯独见知。”说明张蠙为陆肱激赏和鼓励,诗作有对陆肱的感激之情。被保存的陆肱诗歌只有一首。陆肱没有与“九华四俊”酬唱的诗歌。
字子溥,号孤卿,大中末为宣歙观察使,咸通中官至左丞,后以太子少师至仕。《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大中十一年(857),郑薰在宣歙观察使任。” 《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大中十二年七月,丙寅,宣州都将康全泰作乱,逐观察使郑薰;薰奔扬州。……八月,甲午,以(崔)铉兼观察使。” 《新唐书·郑薰传》记:薰奔扬州。贬棣王府长史书,分司东都。” 同传又载:“薰端劲,再知礼部举,引寒俊,士类多之。既老号所居为隐岩,莳松于廷,号‘七松居士’云。”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卷载:“咸通中举子骑马,惟张乔跨驴。” 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崖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云:“寄鹤眠云叟,骑驴入室宾。”自注云:“咸通中,举子骑马,唯张乔跨驴。乔诗苦道真,孤卿延于门下。” 李频也是郑薰门生,《登科记考》卷二二云:“大中八年(854)颜标榜擢进士。” 同榜有刘沧、李循等三十人。知贡举为礼部侍郎郑熏。张乔与李频可能在咸通中就认识郑薰,郑薰何年去世?张乔有《隐岩陪郑少师夜坐》《七松亭》《经隐岩旧居》,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张乔还有《送龙门令刘沧》,张乔与刘沧的交游当在咸通年间张乔入郑薰门下时。
《唐诗纪事》卷七十《许棠》条云:“棠《洞庭》诗,有‘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之句。人以题扇。”许棠以《过洞庭湖》闻名当时,郑薰应该熟知。大中八年,许棠也参加会试,许棠下第东归,有诗《下第东归留别郑侍郎》云:“无才副至公,岂是命难通。”把自己落地的原因归为自己的无才,感伤中说着违心的话语。《唐才子传》卷八《刘沧》:“大中八年,礼部侍郎郑熏下进士。”郑薰为宣歙观察使时,许棠应该和他有交往。大中九年许棠下第东归,有诗歌《东归留辞沈侍郎》,《唐国史补·因话录》卷六载“大中九年沈询侍郎以中书舍人知举”。许棠集中有游宣歙诗数首:《题青山馆》《登凌歊台》《寄敬亭山清越上人》《宣城送进士郑徽赴举》等。郑熏和许棠应该有交往。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