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公开课第21期《专题组照常见错误案例》》
每周二晚八点
我们相聚在吞像摄影
﹀
﹀
﹀
>>>>
公开课:《专题组照常见错误案例》
主讲老师:袁洁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策展人,老师。
吞像名师团成员,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长期专注于摄影教育实践与当代影像批评。2004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与理论研究室。摄影作品《克拉美丽》获得2013年度丽水摄影节全场大奖,摄影理论文集《光的喜剧—有关摄影的想象》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发行。
>>>>课程详情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我们的吞像公开课,学员们经常学习的是单幅照片的拍摄,在拍摄组照的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为什么拍摄组照会有很多问题呢?我人为首先是对组照的定义不了解,那么在上课前我们先看一下组照的定义:
很多学员认为组照没有什么,无非是把内容一样的照片放在一起凑成一组即可。真是这样吗?
1第一个案例《小喇嘛》
这组照片的拍摄的是西藏的小喇嘛,单幅照片拍摄得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放在一起单幅照片的意义反而削弱了,作为组照这组照片的摄影形式语言不统一。
首先黑白不统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想要照片统一建议要么都彩色一组,要么都黑白一组。不建议黑白彩色穿插,另外其中的彩色照片风格也是不统一的。如下面两张:
第二张照片饱和度很高,很鲜艳很真实,第一张饱和度降的很低,展示出抒情的画面,两张照片风格迥异。第一张抒情,第二张写实。这也提醒我们在后期修图过程中要有一个整体思路,保持整体风格一致。
再比如这两张:
第一张是抓拍,反应的是真实的喇嘛的日常生活,很纪实,下面一张是带有很强烈特写的肖像,展现的是一种肃穆和宗教气质,这两张照片是放不到一起会感到很生硬。完全讲的是两回事情。
那么这组照片哪几张可以放到一起呢?
上面前三张照片是可以放在一起的,表现了喇嘛的肃穆庄重,属于同一个主题,而且后期修图的风格也相对一致,三张作品表现的气质是统一的
2第二个案例《黔东南姐妹节》
这组拍摄的是贵州的少数民族节日,妇女们穿戴服饰的场景。这组照片算不算组照呢?
不算。十张照片讲的虽然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太重复了,只挑一张就可以了。重复也是组照容易犯的错误。组照不是连拍,是主题和形式语言统一的一组照片。比如要拍贵州的姐妹节,第一张应该交代地点和时间,第二张拍妇女、男士、老人儿童的穿戴,接下来拍仪式活动细节等等,这样用20张左右的片子能很好的呈现出节日的整体面貌,目前我们对这个姐妹节的认知几乎除了穿衣服以外就没了,说明这组照片拍的非常简单,很片面。
3第三个案例《消失的古宅》
我们先看一下这组照片的作者前言:
从文字中反映出作者的主题特别宏大,但这组照片和主题不匹配,看这些照片不能表现这一宏大的主题。反正我看了这几张照片没觉得体现出当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PK,我看到的就是一些老建筑。
所以找选题时不要找特别空、大的主题,选择身边的东西,小的、具体的东西,让主题切实落地。否则一组照片很容易陷入空洞难以成组。
4第四个案例《尼泊尔人像》
这组照片从内容上看都有人,可以称作组照吗?能不能变成一组人像的组照呢?我们大部分影友如果拍组照都是按照内容来简单的分类作品,拍人的放一个文件夹,拍风光的放一个文件夹,那么是不是照片里有人的就能成为一组呢?
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这些照片里面还需要细分,这里面有肖像特写、有环境人像、街头抓拍。例如其中:
这张小商贩属于环境人像,通过环境揭示社会身份,表现当地人的生活面貌。
这张属于肖像、特写,展现面孔、五官、表情。
这张则属于街头人文抓拍,讲述的是一件事情。
这三张现了不同的内容,是放不到一起的。那么我们怎么让这些照片成组呢?我发现这些照片里面肖像是比较多的,那么可以把肖像都单独挑选出来,如下:
这几张肖像相对比较统一,可以命名为《尼泊尔的笑脸》,它们有统一的主题,摄影语言方面都是肖像,是有沟通的摆拍,可以成为一组。
最后总结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只是简单按照内容来拍摄或编辑一组作品,很难让照片统一起来。因此,按照拍摄题材来简单将单幅照片组织成一组照片是远远不够的。专题组照的核心标准应该是:
主题突出,形式语言一致,情绪统一
最后上完了这堂公开课,不知道大家对组照有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把更多拍摄组照的技巧在这一堂课告诉大家,袁洁老师会专门开一个系统课程,教授组照和图片编辑的一些专业技巧,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点击《从一张到一组:组照摄影创作与编辑班》相信这个课程一定会对你的组照创作起到更多的帮助,而且这个课程还是袁洁老师的经典代表课程,全互联网独家,真的干货十足。
快到报名截止前来听课吧!
本次课程笔记到此结束,下周课程同样精彩,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