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偶尔﹚翻翻之夜读三国--舜禹之事 朕知之矣
舜禹之事 朕知之矣
曹丕不想学他的老子仅仅当个魏王,便玩起了花招,一方面逼宫,另一方面推让,及至欣欣然做了皇帝,不由脱口而出:舜禹之事,朕知之矣。
得意忘形,忘形了没有事,谁让人家是帝王呢?我们忘形就会有一鼻子灰。罗贯中作践人家,说:忽然坛前卷起一阵怪风,飞砂走石,急如骤雨,对面不见;坛上火烛,尽皆吹灭。丕惊倒于坛上,百官急救下坛,半晌方醒。侍臣扶入宫中,数日不能设朝。
看来古代的人尚且知道尧舜禅让的真实面目(献帝的诏书中说的明明白白),不禅让也没办法了,唯此还能落个不失公候、一辈子不愁吃、不愁喝的下场,否则,命不但要丢,灭九族那也完全可能。尧舜看来是深懂得的,舜当年把尧的两个女儿都霸占了(正统的观点是为了考察舜,呵呵,不至于把两个女儿都给他吧),尧你还敢怎样?
舜禹之事接着演,不久,司马炎“再受禅依样画葫芦”,夺了他曹家的江山,这真让人啼笑皆非。舜和曹家能夺别人的江山,他们怎么没料到别人也会学他们呢?我不清楚禹夺舜的江山怎样,曹丕夺汉家的江山的时候,他的兵权自己已不能完全掌握了,功高镇主的时候,就看谁的手腕高了。据说禹子启广有财产,既然他敢家天下,那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不过按历史的观点,这好像是趋势。
刘备白帝城托孤,“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叩头流血。刘备穷其一生,得于偏安一方做个皇帝,奈何临死时,诸葛亮功高镇主,无人能敌,刘备自知诸葛亮想自立为王,不过易如反掌,毕竟放不下辛苦的得之不易,一方面希望最后一哭,能哭得个儿子安然成王,另一方面也破罐子破摔,警告诸葛亮,同时给身边的其他大臣提个醒,要是诸葛称王,你们集体反对他,是以吓的诸葛亮叩头流血,不过这尚且是诸葛亮,若是别人,恐怕一扭头就把刘禅给杀了,管他别的。
功高镇主,那在没野心的人,说诸葛亮没这方面的野心,我信。许多人都看透了说,他只是文人的命,历朝历代如此这般的文人,大都没这样的野心,这种人在当时也不好看透。没这样的野心,有别的、文人的野心,诸葛临死,“国家旧治,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轻废。”“吾已知公复来之意也。”“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费文伟可继之。”这相当于皇帝安排后事,旧治不可改,旧人不可废,这是他一个丞相应该说的吗?丞相有丞相的职责,你认为你是什么?想是诸葛亮管不了再后的事,也是,就他认为在费文伟死后,改继任的现在是毛头小伙,那他也真管不了了,于是诸葛亮薨。诸候死,才叫薨,这确实给诸葛亮一个很好的待遇。看来,诸葛亮和曹操没什么区别,刘禅做个傀儡皇帝,奈何“弱智”刘禅并不领情,“加蒋琓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加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姜维为辅汉将军,平攘候,总督诸处人马,同吴懿出屯汉中。”连易中天先生也惊叹刘禅之精明,这那是弱智的表现。这真是,政治之事,我们后生小子知道了。
汉高皇帝也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