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称谓”的变化
闲说“称谓”的变化
老话说“人老珠黄不值钱。”此话对我而言,确实不错。年纪大哉,接触社会少了,脑子越来越迟钝了,像生了锈那样,转不动了。说话也不合时宜了,到了公共场所连打招呼也落伍了,不会打招呼哉。
前几天和女儿去“欧尚超市”购物,借了一辆购物车推行,通道上站着五 六位五十岁多岁的中年妇女,站在路当中拉家常。通道原本狭窄,所以购物车无法通过。只好打招呼道;“同志,让让路。”她们好像一点也没听到,仍然站在那里不动。旁边一位中年苏州男士对我说:“现在不兴称同志哉,要称美女让开点。”我说这个年龄的人,有些人己经有第三代了,都是当奶奶的人哉,称美女阿嫩着点。他说“叫嫩一点,不会见气的,此话入耳。”于是我就鹦鹉学舌说“美女!请让开一点。”确实立竿见影,道马上让开了,车顺利通过。但我那迟钝的脑子还是没开窍。接着问女儿,那么遇到男同志呢?“男的,年轻的要称帥哥。”“那么年纪大男的如何称呼呢?”“那你要分辨一下哉,文绉绉的,称老先生。还有一些人可称老师傅。总之对人尊重一点好。”
记得刚解放时,同志的称呼最吃响,使用频率最多。同志其意思是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那时候人人都想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这是一件荣光的事情。所以也曾出现了“阿毛爺同志”,“阿毛娘同志”诸如此类不伦不类的称呼。总之能称上“同志”的都是革命的同路人。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查了一下有关“同志”的资料,“同志”称呼自古就有。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告诫国民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建国初期同志一词来源于苏联,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在国内,同志也被广泛的用作陌生人之间打招呼用的称呼,类似“师傅”。
同志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称呼,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少了等级观念,少了官场陋俗。即使不认识的路人打招呼,也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后听人议论,有那一小部分同性恋者竟然把他们之间的关系人也称同志。真是亵渎了同志这个既平凡又崇高的称谓。
称谓的变化体现了社会阶层思想、地位的变化。我们小时候还是解放前,当时还流传着“老爺”、“太太”、“少爺”、“小姐”等称谓。解放后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男女平等。没人称“老爺”、“太太”了。封建社会把人划分成“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人与人之间有等级区分。解放后提得最响亮的是“工、农、商、学、兵”,没有等级,只是分工不同。现在好象老板最吃响,一段时间大家都想经商。学生称班主任为老板了,公有企业员工称厂长、经理也是“老板”了。另听人说绝迹了几十年的“老爺”“太太”等称谓又重出江湖了。小姐这个称谓名声不太好,指女性的性工作者。所以不能瞎称呼了,弄得不好要吃耳光。原来是大家闺秀的称谓。现在是一落千丈,成了“卖淫女”的称谓了。真所谓六十年风水轮流转,老脑筋跟不上新形势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