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综艺就是学做人,每个明星都攒了很多人生道理

综艺团队或许都觉得,观众一定想从我们的作品里学些做人的道理。

歌词魔改几乎成了今年选秀节目、音乐综艺的常规操作。“情人、孤魂、一支烟”三观不正,换上“晴日、孤身、一只眼”才合规矩。而改词换字只是表面功夫,最好是主题高度捆绑价值观,留足讨论空间。

于是,选秀综艺必提审美多元,恋爱综艺探讨性别矛盾,户外综艺则集体瞄准公益话题。《乘风破浪的姐姐》《脱口秀大会》等热门作品,哪个不是靠三观争议混得热搜不断?正道的光下,节目好不好笑已经没那么重要,上价值才能收割流量。

从各大卫视、视频网站的招商会来看,综艺一拥而上拼三观的局面也会持续到明年。又是高龄社畜职场,又是胖女孩选秀,还有各种人际关系观察。节目没播,网友们就已先撕为敬。

变味的综艺不再下饭,你最好正襟危坐、备好纸笔。

按理说,有更多节目探讨社会现象是精神进步的表现,值得高兴。可内容困在某一种“政治正确”的价值套子里,也难免进行一定的素材处理而失去复杂性,甚至沦为当代网友的思修网课。这是当下的创作密码,但未必是长久之计。

你看,明年的综艺好有三观

想要探讨价值,就得呈现个体的多元性。观察、旅行、挑战等题材能展现的样本有限,还是选秀最能体现审美融合。

选秀节目霸屏多年,群众对同质化内容明显丧失兴趣。制片方在赛制、主题里求变,找遍了“重新定义偶像”的各种切口。军训式选秀、男女混搭等概念效果甚微,唯有讲述“大龄女星追梦”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尝到甜头,将热度支棱了起来。

明年的综艺市场,选秀仍是重头戏。但这波新原创节目,不再只将镜头对准专业的年轻练习生,转而扫向了胖女孩、五好少年、中年哥哥、幕后制作人……

央视的《上线吧!华彩少年》最受关注。自官宣起,这档综艺被外界调侃为“政治科普节目”,风靡全网。如今,少年们已进入海选阶段,参加首轮考核。在#央视选秀有笔试#的热搜话题下,万千网友参与“选秀价值”“偶像艺德”的讨论,能量提前拉满。引导粉丝树立正确价值观,将畸形饭圈拽回正轨,且看央视爸爸。

央视抬高选秀门槛,卫视、视频网站则讲究多元审美。《浪姐》爆红后,中年明星成了话题富矿,《不愧是姐姐》《热血追光者》《披荆斩棘的哥哥》等同类综艺扎堆开工。在一味追捧青春的倾向开始被唾弃的新思潮下,旗帜鲜明地支持熟男、熟女追梦,真是精准地踩到了社会情绪。

可宣传期“不惧年龄”、“中年逆袭”的口号喊得再响,最终还得看成片卖相。《不愧是姐姐》立项消息刚流出,就因被传拟邀吴宣仪、鞠婧祎、周洁琼引得网友群嘲。年轻现役爱豆都得重新追梦,这分明是挑起年龄焦虑。

明年的选秀舞台,主角平均年龄走高,画风陡然生变。芒果TV要搞胖女孩选秀,号称引领逆流美学,迎合了“拒绝body shame”的价值观。减肥综艺不温不火,是时候换个思路了。可惜群众被《浪姐》成团夜伤得太深,不禁担心起:“想法不错,搞起来又不行”“怕不是最后附赠健身礼包,让人减肥”。

《超A古装女主角》主打全民竞选,为古装剧甄选女主角;《幕后之王》定位首档幕后竞演综艺,将顶级秀的制作人推向台前。拥抱多元虽好,关键得看如何落地。

除选秀外,职场类综艺或将成为新的垂直战场。《周末不上班》《35而已》《神奇公司在哪里》等多档节目,试图通过游戏、观察、挑战等形式,探讨公司经营压力、内部价值冲突等问题。

这几年,在“996是福报”“老员工不值钱”等话题推动下,社畜们的职场焦虑持续加重。而职场综艺呼应观众现实生活,不失为情绪刚需。一档节目若真能传递“周末不上班”的心声,必定戳中打工人的心,引发情绪共鸣。

放眼望去,明年的综艺片单,每个都有价值爆点,唯独少了些娱乐性。可希冀一档节目为人生指点迷津,不就和长辈在家狂买保健品一样,缘木求鱼嘛。至少硬糖君追综艺,纯粹图个乐呵。

吃下价值红利

十几年来,给综艺上价值观其实是基本操作。

长寿综艺《变形计》刚播时,几乎完全照搬海外“交换人生”的模式,策划了母女交换、城乡教师交换系列内容。种种变形模式里,最受欢迎的还是城乡孩子的人生互换。此后,节目组才将制作思路迅速调整成“问题少年下乡改造”。

题材新颖且主题猎奇,让节目的收视率急速攀升,但也开始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在“三观不正”“消费农村少年”“剧情造假”等骂声中,《变形计》口碑连年下跌,最终从台转网。

这一期间,广电总局曾指出,真人秀、综艺节目等存在追求刺激性的严重问题,影响观众精神生活,要求各地方卫视黄金时段娱乐节目周播不得超过三次。限娱令后,《变形计》《快乐大本营》《我们约会吧》等综艺作出调整,有意在内容里增加人文关怀。

随着台网综艺井喷发展,《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等大批极具娱乐化的作品涌现。2017年前后,官方先后书面、口头传递多条政策,综艺再度迎来“史上最严整顿”。

在“坚决抵制粗制滥造、低俗馋媚的错误价值观”、“急需加强综艺娱乐、真人秀节目的管控调控”等条令下,《极限挑战3》《明星大侦探3》等停播整顿。坊间传言,《极挑》喊停的原因是节目有叛徒、内奸、挑拨离间,太负能量。

复播后,综艺们争相甩掉“思想落后”的帽子,一股歌颂生活、赞扬劳动、弘扬主旋律的新风扑面而来。《极限挑战》成功变身成星素互动励志体验节目,开始关注家庭、小人物、生离死别,帮观众熬制浓汤宝。到如今,户外综艺的侧重点早已从挑战、探险转向环保、公益。

综N代靠价值观焕新求生,新综艺更厉害了,直接拿“三观”当武器,在大众热议里强势突围。在选秀内容饱和,女性综艺层出不穷的局势下,《浪姐》未播即爆,得益于现实焦虑和理想鸡血并存的好噱头。

事实上,这档节目播出后,靠得还是“有明星不想红吗”“中年女性究竟在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等争议话题出圈吸粉。万茜、张雨绮等更是凭借“独立女性”标签翻身,收获大批拥趸,商业价值一路走高。

身为综艺爱好者,硬糖君今年追过《浪姐》《脱口秀大会》《说唱新世代》等十几档节目。坦诚说,我一时无法说出这些作品哪里好看,可以安利给朋友娱乐消遣。但我清楚记得:“浪姐成团夜请男明星翻车”“杨笠储殷隔空撕逼”“说唱都在讲逼婚”……

话题才是第一生产力

想要观众真情实感的追综艺,节目之外还能继续讨论,代入感最为关键。

观察综艺的出现,可以视为观众从“看节目”到“谈节目”的关键拐点。这种家长里短的题材,参与门槛简直太低了。评论演技你说我不配,评论嘻哈你说我不懂,但谁家不过日子呢?

情感世界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正是这种天然冲突和观众的强烈共鸣,让任何家庭伦理关系套上观察模式,都能火一把。甚至没看过节目的路人,照样都能参与讨论,无形中为节目传播造势。

而价值观输出型综艺,可以说是在“家长里短”型节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讨论度”的升级。《浪姐》《脱口秀大会》等,将女权主义、年龄焦虑等更难以调和的矛盾搬到舞台,且通过特定嘉宾、剧情充分放大,直接输出金句,争议性话题将更多路人卷入其中。

我们不妨来看《浪姐》的数据曲线。这档节目前期并没有铺天盖地宣传,纯靠网友对主题、嘉宾讨论,就已在全网获得数亿曝光。强势开播后,舞台无聊、姐姐翻车等现象一度导致观众流失,热度略有下滑。

成团夜上,《浪姐》因请来一众男星助阵,全网掀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陈赫遭到集体抵制,单人微博话题创下破亿阅读。节目翻车了,却赢得远超前面几期的热度。

这就是话题的力量,最低成本的流量聚合器。时至今日,话题运营已经成为内容营销的重要一环,好的话题完全可以调动全民参与和传播,完成信息高效的触达与转化。而女性主义、亲子关系等,都是当下绝佳的扩音器。

这不,明年的胖女孩选秀综艺连节目名都没定,微博、豆瓣、抖音等已经有了相关讨论。热心网友自荐参赛,呼唤杨天真当导师,甚至脑补起节目赛制。而帖子评论区里,许多人围绕身体美学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觉得片方走在时代前沿,有人强调“大码”一词就是贴标签,也有人表示此举歧视中码女孩。

其实不只是综艺,影视作品、时尚品牌等都深谙价值话题的力量。他们都在安全范围内撩拨观众情绪,尽量让内容和受众产生认知关联、或是冲突,从而激起热议。

此前,CK招来黑人大码变性模特代言遭群嘲,看似是过于追求“政治正确”翻了车。如果我们剖开细看,这未必不是一次成功的传播案例。在今天的互联网上,“负面”更能把声量最大化。

如此形势下,综艺普遍追求怕是要从“笑掉头”转变为“哭出声”、“吵翻天”。这种创作方式足够讨巧,但也将失去大批找乐子的观众。遇到凶猛的三观党,指不定还会玩脱在失控的舆论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