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五):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功理与作用
练习本动作主要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人群。
大多数的身心症与脑部的疾病有关,所以一且脑部出现问题,身体内部与四肢的活动就不易协调,容易生病。摇头摆尾的动作,能使脊柱内的脊髓和神经受到刺激,向上可将感觉资讯传导至大脑皮层,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向下传导至躯体和内脏器官,促进神经系统对人体各个功能器官的调节,激发身体活力,改善脚闷、心悸等不适。转胯的动作能刺激盆腔内的副交感神经,可以反馈平衡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
顾名思义,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含义就是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去除心火的方法。摇头摆尾是功法动作的外形,去心火是其功效。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火?中医认为,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从正常意义上来说,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但超过正常范围的火就是邪火,也就是不正常的火,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或产生疾病。
邪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实火多源于阳气有余,或因邪郁化火,或因五志化火等等;虚火多由于精亏血少,阴虚不能制阳,虚阳上亢所致。由此观之,邪火的产生,主要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饮食不慎,恣食辛辣香燥,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一则损伤脾胃,升降失司,气机郁滞而化火;一则积热内生,蕴结化火,薰蒸脏腑。由是而表现出心烦易怒,失眠,口舌生疮,口渴喜饮,小便短黄,舌尖红绛,脉数不平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火”或“心火亢盛”。又如《质疑录》说:“人身扞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变动妄行之谓火。火与气,二而一一而二者也”。情志失调所生之内火,其机要在气机紊乱,情志过极,五志皆可化火,但以心火、肝火最为常见。其次,我们从中医五脏配五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发现“心肾相交”(亦称“水火既济”)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
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属水。就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心位居上,故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居位于下,故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这种水火既济的关系,是以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而一旦肾阴亏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或心阴不足,下汲肾阴,则心肾阴虚,阴不制阳,心阳偏亢,使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心火炽热、心火亢盛的症状。因此,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扶助、加强肾阴是去除心火的有效方法。
现我们再来分析摇头摆尾的动作,从外表看,似乎是头与躯干的左右旋转屈伸运动,但运用五脏与五行的相关理论进行仔细分析,可发现这个动作的功效主要在于通过对腰骶部位的导引活动,刺激脊柱和命门穴,调理肾水,增强肾阴,从而加强肾阴对人体各脏腑器官滋养和濡润作用,进而达到“去心火”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两腿下蹲,摆尾摇头(作用大椎穴),还可刺激督脉、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等,具有调节诸阳经而作用于全身经脉经气的功能,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由此可见,摇头摆尾去心火实为运用经络、五脏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指导祛除心火,健身养生的具体方法。
摇头摆尾去心火的体会
记者:戴树林,采访锻炼摇头摆尾去心火的人。
清晨,省博物馆门口,四位老年人扎着马步,一起扭头朝着一个方向看,随后又慢慢转向另一边。
其中的周大伯说,我们这叫“摇头摆尾去心火”,是气功中的一势,这样扭来扭去,头颈、腰腹、屁股、大腿的肌肉都能得到锻炼,不仅增加关节灵活性,还可以减去腰腹部多余脂肪。
从周大伯随带的练功书上,我抄下了练习要领:
两足横开,比肩略宽,双膝下蹲,成“骑马步”。上体正直,稍向前探,两目平视,双手按在膝盖上,双肘外撑。以腰为轴,头脊要正,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左前方,左臂弯曲,右臂绷直,肘臂外撑,头与左膝呈一垂线,臀部向右下方撑劲,目视右足尖;稍停顿后,随即向相反方向,划弧摇至右前方,复原成预备姿势。反复十数次。
周大伯说,他已经练了三年多,体重由原来的154斤减到了现在的132斤,初学者每个动作做八次,一年后可增至每个动作十六次,练习时要平心静气,最好选择空旷幽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