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阳气不足、寒气重?一穴位,一碗粥,补足一年阳气,来年少生病! 2024-04-30 20:21:36 通元堂健康服务站 深秋寒凉,寒气渐生。正气不足、虚寒体弱等人群一定要做好这几点。 气温明显下降。早晚温差大,路上的行人也穿上薄外套了。元朝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是指此时的气温比之前降低,地表晨露变冷,即将凝结。寒露后也是寒气渐生的转折点。人体也相应的会有寒气的感应和表现,我们也要提前做好准备「防寒于未然」。寒病多发季,侵袭人体脏腑、关节民间有句俗话叫「十病九寒」,说明「寒」对人体影响之大。寒病多发于冬季,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寒邪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不畅通,例如人体手脚冰凉、容易腹泻、宫寒、痛经、腰部酸痛等。寒邪以「寒冷、凝滞、收引」为基本特征。寒伤阳气,故寒邪致病,全身或局部均有明显的寒象;寒胜则痛,寒与痛常被联系在一起,表现在骨关节痛、腹痛、头痛等;寒凝则气收,表现为无汗、拘急作痛或屈伸不利等。1寒邪伤阳,让身体呈现一派寒象寒为阴邪,其性属阴。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阴阳失衡,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伤,故云「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阳气受损,失于温煦,故身体可出现一派寒象。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出、头昏沉等,称为「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中寒」。若寒邪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出现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则宣肃运化失职,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寒伤脾肾,则温运气化失职,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 2寒凝经脉,阻滞气血导致身体疼痛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若寒客肌表,凝滞经脉,则头身肢节剧痛;若寒邪直中于里,气机阻滞,则胸、脘、腹冷痛或绞痛。人身水谷精微物质的输布,有赖于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才能畅通无阻。寒凝经脉,气血失于温煦,易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寒邪致痛特点明显,得温则痛减,逢寒则痛剧。3寒性收引,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的特性。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若寒客经络关节,则筋脉收缩拘急,以致屈伸不利、冷厥不仁;若寒邪侵袭肌表,则毛窍收缩,卫阳闭郁,故发热恶寒而无汗。现代人的不良习惯,让你内寒滋生1长期晚睡,熬出内寒《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季睡眠应早睡早起,晚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如果此时不睡觉,即把阳气之苗扼杀了,长此以往,阴盛则阳虚,阳虚则寒。《灵枢·卫气行》:「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一天之中,阳气昼夜循于周身御敌于外,夜晚归于阴,一年之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秋季特点,阳气逐渐敛降于阴分之中,潜藏封存,阴阳和合才能身体健康,然而很多夜猫子爱好熬夜,晚上还要亢奋不睡,迫使阳气外越,不能敛降于阴,耗散阳气,导致阴阳失调,寒邪趁虚而入。 2露腰露脐,冻出内寒现代社会以「露」为美,女性流行露脐装、露腰、低胸、露背装,够性感,但也够「冻人」。露脐正是神阙穴,神阙是胎儿与母体精神与营养沟通交换的重要联系,其具有培元固本之功,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若神阙受寒,轻则腹泻腹痛,重则胞宫受寒导致痛经、小腹冷痛,不孕不育等。后腰部为一身阳气所过,肾俞、命门等重要穴位均聚于此,背部阳气受袭,易出现腰痛、腰部坠胀感,「腰重如带五千钱」等不适;讲究美的同时也要做好保暖工作,健康的美才是真的美。3嗜食生冷,吃出内寒俗话说:「病从口入」,喝了一夏天的冷饮、奶茶,更有甚者早上起来也是一大杯冰水,水果也是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吃。贪吃冰凉生冷食物,就相当于在体内开了个「大冷库」,长此以往,寒邪就会在体内安营扎寨。脾胃受寒,腹冷如冰,寒凝中焦,很多人会胃纳差,不欲饮食,便秘等,会被误解为「上火」。反而更加进食「下火」的寒凉食物,恶性循环反而不断加剧阴寒堆积。中医认为「塞因塞用」,因寒导致的便秘,就应该忌口,不让寒邪继续「吃进来」的同时,以温中散寒的方法解决。做好这三点,除寒、护阳温暖过冬1多吃温热食物:健脾又驱寒暖身深秋寒凉,饮食可以多选温热之品,晨起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配红枣、山药等,既可补脾胃,又能驱寒暖身。小米可益肠胃、补虚损,加之久熬温食,大可补益中土,脾胃功能为水谷精微物质化生之源,脾阳不虚胃阳不弱,气血津液化生有余,输布四方,营行脉中,卫阳于外,营卫调和,身体健康。但小米性微凉,小米粥多食则从小便出,很多人进食小米粥后会自觉小便量多,可不必太过担心,温粥可覆小米微凉,脾胃功能稍弱者可服用;平日不耐寒热,饮食限制较多的人群建议少喝。2晒背:养护阳气增强抗寒能力后背的督脉,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每日坚持晒后背可增强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晒后背,让督脉有比较高的温度,对养护阳气都是有帮助的。晒后背的时间,建议午后14点左右,可选择较为宽敞地方,晒30-40分钟左右为宜,出少量汗、微微困倦效果为佳。注意,此时不宜吹风,秋风金气肃杀之气较重,多着秋风,易生外感,正如《黄帝内经》所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其中道理便是如此。 3艾灸、泡脚:潜藏阳气防未病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意思是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很快进入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可以通过中草药气味归经之理,持续加热,熏蒸于皮肤表面,风、寒、暑、湿随汗而解,增强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身体机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活血化瘀,消积化滞作用。因此,寒露节气前后施以艾灸可助阳气,阳气足则「抗寒」,收敛阳气使阴精潜藏于体内,防御慢性病的复发。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中医认为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艾灸涌泉穴可以引火归元,潜藏阳气于肾水之中,以树来年之基。 寒从足下生,因此,睡前推荐洗热水澡及用温水沐足,下肢为三阴经所过,温通血脉可更好的保证夜间阳气入阴分,收敛阳气,消除疲劳,抵抗内寒。 赞 (0) 相关推荐 秋冬补阳:用好这一穴,这一碗粥 传播正能量 大医至简倪海厦 2021-10-29 寒病多发季,侵袭人体脏腑.关节 民间有句俗话叫「十病九寒」,说明「寒」对人体影响之大.寒病多发于冬季,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 寒邪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不畅 ... 【每日一穴】高血压,3个穴位每次按摩可缓解! 什么是血压 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 ... 【每日一穴】只要常按这些穴位,想病都难! 通元堂健康服务站 昨天 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 【每日一穴】屡试不爽,两个穴位治鼻炎! 穴位 今天 导读:"鼻炎"是一个西医病名,中医没有这个叫法.它的定义是: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 一.那么,中 ... 【每日一穴】身体这两个穴位,自己常按按帮你降压、降糖,操作简单不花钱 患上糖尿病.高血压不知该如何做,心里很恐慌?其实,降压.降糖并不难,除了规律吃药外,今天小郎中就为您推荐一个更为方便的调养的方法--穴位按摩. 下面要介绍的这些穴位可以称得上是降压.降糖的" ... 【每日一穴】教你八个穴位清 “夏火”! 进入"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气候特点,使不少老年人因体内热量散发不畅而出现上火的现象,如牙痛.眼屎多.鼻子冒火等.此时点按手脚的去火点,可以治疗多种热症,又无副作用,有 ... 【每日一穴】脚上有一个穴位,是糖尿病患者的专用穴 不知不觉中,身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越来越多了,为了控制病情,他们大把大把地吃药,为了药效,也是不吃这个少吃那个.年轻的时候,想吃没得吃,如今有了吃的吧,却又不能吃. 肠胃调理百科 肠胃调理百科, ... 【每日一穴】耳朵有91个穴位,每天揉几分钟,等于给全身做“养生操”! 耳朵是人体的缩影,中医讲"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所以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应到耳廓相应点上.经常按摩耳部,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达到防 ... 【每日一穴】按揉九个穴位,调理九种常见小毛病! 穴位,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可辅助治疗一些疾病. 本篇,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身体问题的治疗穴位,用小穴位来解决大烦恼. 01 少商穴:少商穴位 ... 【每日一穴】善用这八个穴位,小病小痛不用跑医院 第一个穴位," 肚腹三里留 "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 ... 【每日一穴】人体上千个穴位你只需要知道这10个,防病养生又长寿! 科学养生=(中医+美容+膳食+日常禁忌)养生:健康警示:今日不养生,明日养医生. 关注科学养生,免费订阅养生知识,学习中医.美容养生知识.膳食养生. 投稿.合作QQ:3224626909 在人体经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