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这三种情况最好不要多说话越沉默,越容易得到重用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

在这个“社交至上”的时代,很多人,尤其是单位领导,对巧言会说的下属,多少都有所偏爱。

记得我之前的一个老板,上任没几天找我谈话,主要内容就是:看你平时不怎么说话,尤其是不和同事闲聊,这样很容易脱离群众啊。

难道,上班不闲聊,不是遵守劳动纪律的表现吗?

总之啊,职场上沉默寡言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如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受欢迎,甚至会被认为能力差,情商低。

但海明威还说过一句话: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中国也有言多语失,沉默是金的俗语。

有些时候,说得越多,反而会让事情越严重,矛盾也很有可能随着你的解释,越说越深。

尤其在心眼儿后面讲到的几个职业场景中,能不说话就别说话。

这样,不仅能显得你情商高,还容易得到领导的信任与提拔。

前几天,我们单位开会。一是要总结前三个季度的工作,二是做好四季度的工作安排。

各个部门都发完言,下面该领导总结了吧。结果一个小伙子站起来了:我觉得今天的会开得特别好,让我今后的工作又有了方向。请在座的领导、同事们放心,第四季度我一定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你能想象到,当时我们的尴尬吗?领导更是一脸黑线。

每个职场人都有一定的职业资本。

职业资本的高低,取决于:你的工龄、职位、与周围同事的关系,领导对你的信任程度,以及承担工作的价值大小。

不同的职业资本将决定你的发言内容,以及发言时机。

像刚才那个小伙子,就是明显没找对时机,即使说的内容没错,还是招来了大家反感。

还有像战略性、决策性论断,必须由管理层,甚至是公司高层决定。

如果你只是一个小兵,将问题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徒弟小王今年的目标是要“升一岗”。他每天加班加点地搞研究,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走的。然后,发现了同事小米经常趁着下班,用公司的打印机打印私活。

“这不是占公家便宜嘛。”看不惯的小王敲开了领导办公室,将小米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

后来,好像老板找小米谈了一次,这事也就过去了。

从那以后,小米看见小王就一低头,两人再也没说过话。

结果到选先进时,小王因一票之差,落选了,因而与升职加薪擦肩而过。

如果你心中有个“大目标”,比如升职加薪、负责大项目等,就最好不要被其他事情干扰。

重点关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学会取舍,千万别因小失大。

很多时候,我们要把话说出来,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获得什么好处。

就是想单纯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或者刷刷存在感。

说白了,就是不考虑后果,自己先说痛快了再说。

这就给自己的发展和人脉埋下了很多隐患。

即使你就跟别人抱怨了几句,也会很快传到当事人的耳中,成为你们之间矛盾的源头。

或者,你将自己的家事拿到单位当谈资,也很可能被认为公私不分,情商低。

所以,下次在开口之前,最好考虑一下这些内容能给你带来什么,会让你失去什么。

然后再决定是否开口。

当明知道多说无益的时候,就要懂得把握语言的分寸。夸夸其谈很容易让你偏离本来要表达的意思,也会让周围人觉得不舒服。

在心中做好利弊分析,才不至于“覆水难收”。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沟通中,很多人总是要表现自己,将话一吐为快,却很少关注谈话环境与对象。

职场中,人心隔肚皮,最忌交浅言深。沉默,能帮你更好地保护自己。

别等到半生已过,才懂得沉默是金。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懂得适时的沉默,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

如果想在职场上走得更远更顺,务必要学会并做到这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