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风尘女与女英雄的距离有多远?! || 百荷踪影
挑战命运的女子
文//百荷踪影
明朝张四维《双烈记》载:“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梁氏,小字红玉。梁红玉(1102—1135),宋代楚州北辰坊人,抗金女英雄。
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行伍出身,父亲是宋徽宗时期的一名武官,人都说女孩身体里遗传父亲的基因多,红玉正如父亲一般热爱武艺,豪爽豁达,很崇拜武功超群的父亲。父亲又非常喜欢女儿男孩一般的豪气性格,常常在休憩的闲暇教女儿练习武艺。梁红玉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好胆气。她生有神威之力,力挽强弓,百步穿杨;她刻苦好学勤修,自幼精通翰墨文章。少女时代的梁玉红,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不但具有侠女之风范,更有小鸟依人之娇态。承欢于父母膝下的美好日子里,她是父母身边的乖乖女。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对于红玉却很快成为萧萧西风中的云烟。
北宋末年朝廷内部党争愈演愈烈,宋徽宗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主持朝政,他们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制作局,而对百姓的生存在危机却不管不回顾。蔡京、童贯等弄权者贪婪腐化,欺诈百姓,不断加重百姓赋役。使得众多百姓在“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正应了那句:“逼良为娼”、“逼上梁山”的话。农民为了活命,为了一日三餐的温饱,举起义旗,拉杆结义,建立队伍,反抗官府肆无忌惮的盘剥压榨。
方腊竖起义旗,聚集部署千人,以讨伐朱勔为号召,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所到之处,四方呼应。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腊假托“得天符牒”,杀死方有常一家,以帮源峒为据点,聚集贫苦农民,率领农民起义。十一月初,义军尊称方腊为“圣公”,改元“永乐”,置将帅分为六等,头扎红巾为标志,行动起来,捣毁地方官府。建立农民政权。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生活在苦不堪言的状态,又投诉无门,有冤无处伸。在这样状态下,短短几个月,方腊的起义军就发展到了数十万人,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起义军发展到近百万,全国大为震动。方腊起义前后一年,便成功占领了江南地区。他趁热打铁,号召部下以长江为界,守住江南,减轻劳役,减免赋税,使百姓人力物力得到恢复和发展。方腊为起义军做了一个规划:十年之内,终将统一天下。否则,起义将遭到致命打击,最终必将落得一败涂地,白白死在贪官手里。”
方腊的义旗高扬,是布衣百姓所盼望渴求的温饱与富足的生活希望,是打倒北宋腐败无能之政权的投枪。四方响应的义军,像爆发的山洪,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地冲击着北宋王朝的权力大厦。平息方腊义军,成为北宋的当务之急。梁红玉的父亲就是宋朝派去征讨方腊的第一批部将,由于方腊义军聚集的力量太猛烈,势如破竹,如决堤的洪水,要想很快堵截猛兽般的狂涛巨浪,没有切实可行的大政方略做后盾,要遏制方腊义军为生存而迸发的冲击力,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北宋在宋徽宗这个不称职的皇帝手下,已经病入膏肓,有蔡京、童贯一伙操纵权术,打压忠臣,整个朝廷已经陷入到了腐败无能的窠臼。内乱的危机必然威胁朝廷的统治,也必然会有一批官员跟着倒霉,无数百姓无辜遭殃。内有方腊起义,外有金兵进犯,北宋王朝从此再无宁日。梁红玉的父亲就是因为征讨方腊起义战败而获罪,被皇帝斩杀的北宋征伐义军的将领之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梁红玉,一个承欢于父母膝下的娇娇女,虽然捡得一条性命,却沦为京口营妓。这就是所谓的罪臣女儿的下场。
红玉是一位生就的飒爽英姿体,兼具蕙兰之气韵的侠女、靓女,幼年跟随父兄练就了一身的胆气和武艺。父亲被那个傀儡皇帝徽宗当作替罪羊,军法处置之后,她虽然被朝廷贬为营妓,整日为军营将士们陪酒作乐,过着下等人的生活。然而,苦难与不平怎能磨灭一个人从骨子里透出的浩然之气?像梁红玉这样知书达理,又有一身好胆气、好武艺、好容貌的女子。往人堆里一站,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的倩影仙姿,就叫人另眼相看。
一样的生命不一样人生,一样的季节不一样的花朵,一样的播种不一样收获,一样的环境却造就不一样的人生。梁玉红的人生虽然在时代的大背景下,遭遇了那个时代令人唏嘘慨叹,更是见惯了的人生不幸。然而,她的天生丽质,她的才华、善良、卓越,造就了她的品质;她的美貌、淡雅、清纯,给予了她的爱情;她的豪气、傲气、骨气,缔造了她的英雄本色。这就是梁红玉。梁红玉,一个身为营妓的绝色女子,一个不甘于身份低微,一个不相信命运的倔强女子,在军营的妓女生活中,她不间断地苦练武功,学习布阵技巧,时刻准备着有朝一日,也像那些武士们一样,上阵杀敌。她的操守与气质截然区别于其他营妓。因之,她遇见了一场令人艳羡称道的爱情,爱情的主角就是勇猛善战的英雄——韩世忠。韩世忠像所有陷入爱情的男子一样,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梁红玉。
梁红玉与韩世忠结成连理之后,夫妻同为抗击金兵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最终成为一方百姓拥戴的巾帼英雄。
时间是无情的,它往往淹没一些人的足迹,模糊一些人的模样;时间也是有情的,有些人,有些事儿,就像陈年的老酒,年代越久,味道越醇,品之令人心醉神醉,精神为之亢奋,以致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崇拜。梁红玉就是这样的一位巾帼英雄,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女中豪杰。一千九百年的尘埃,也许掩埋了许许多多陈年旧事。然而,却埋没不了一掬飒爽英姿,为国战死沙场的巾帼女杰的英魂傲骨。梁红玉,她在笔者眼里,已飘渺成一缕浩然之气,一曲华夏女儿飒爽英姿之华章。华章从她有备而来的女儿身遇见战斗英雄韩世忠那场爱情写起。
梁红玉沦落为营妓,她有多少的不甘心,除了她自己,恐怕就是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了。因为在无数个夜晚,她都会望着星星或者月亮,倾诉心声。她整日郁闷寡欢,她把苦练武功,看作解脱自己的唯一妙方。她在侍奉军中将士饮酒歌舞之时不经意间,总会流露出内心的忧郁和惆怅,那种抑郁气质,恰恰衬托出她的美丽,含蓄,于楚楚动人中透出一种傲然之风。
军中将领韩世忠在一次战役中立功,受到朝廷嘉奖,在军营大摆宴席,莺歌燕舞进行庆贺。梁红玉为之表演歌舞。舞蹈结束,红玉款步走向席间的英雄——韩世忠,向英雄敬酒。英雄爱美人自然天经地义,佳人爱英雄更是人间佳话。韩世忠神目识得金镶玉,对梁红玉一见钟情;梁红玉凤眼识英雄,对荣立了战功的韩世忠更是一见如故。庆功酒宴上,梁红玉作为营妓,为荣立了战功的将士歌舞庆贺军功。本是一腔热血,敬慕英雄的红玉,得知韩世忠俘获了方腊,立下战功,受到朝廷嘉奖。再连想到父亲的死,她百感交集,对韩世忠自是佩服敬重有加。红玉再次为韩世忠敬上美酒,道:“英雄杀敌有功,红玉敬慕不已,薄酒一杯,聊表红玉敬佩英雄之心。”梁红玉飒爽、纯净、傲立不凡的气质,深深吸引了韩世忠。两人一来一往,相互倾慕之情,杯酒眉梢满满皆是;有一种情遇见了,便是醉心醉魂,再难分清是凰求凤还是凤求凰。那种心醉神迷,有着千百种的迷恋与不舍,更有着万千的怜惜与疼爱,——主人公梁红玉与韩世忠,诠释了英雄美人的佳话。
庆功宴成就了一段英雄美人的绝好姻缘。
梁红玉与韩世忠结为夫妻之后,两人惺惺相惜,情投意合。在抗击金兵的战斗中,梁红玉巾帼不让须眉。跟随韩世忠转战于抗金前线,并参与对金的作战筹划和阵前指挥,协助韩世忠多次击败金军对南宋的入侵。不幸于1135年9月6日,战死沙场,时年三十三岁。红玉命短,但死有其所,她的英勇事迹被时人广泛传颂,至今不衰。笔者也将另辟一节,叙述一下梁红玉在战场上的事迹,以不辜负这位飒爽英姿的女中豪杰的在天英魂。
梁红玉与丈夫韩世忠恩爱有加,却早早战死沙场,那么韩世忠必定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英雄良将,对于他的身世人生,肯定是要费一点笔墨,赘述一二,才不负我们的主角梁红玉与之夫妻一场。韩世忠,字良臣,南宋名将,民族英雄,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汉族。身材魁梧高大,勇猛过人。因家中清贫,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从兵卒开始,不断升迁。宣和二年,韩世忠以偏将身份俘获方腊,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赫赫战功,先后被封福国公、潭国公。他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堪称一位嫉恶如仇、正义凛然之士。他的英雄事迹与一曲《满江红》响彻千古的岳飞相比,也许他只是一个难去匪气陋习的草莽英雄。理由是:说他好色。前后娶白氏、梁氏、茅氏和周氏为妻,还纳妾多人。说他匪气的证据是:侮辱部将妻女,——常常让部属妻妾陪酒。据南宋初年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所载:“韩世忠晚年好游宴,常赴诸统制之请,莫不以妻女劝酒,韩世忠必酣醉而归。唯呼延通忿忿有不平之意,虽备礼邀韩世忠至私宅,然未尝擅离左右。”又据说这次饮酒引起了诸多风波,最终是那位呼延通投进淮河自杀身亡,引起军中诸多士卒不满而纷纷逃匿。韩世忠也为部将的自寻短见深悔不已。这一年是1140年农历12月23日,是韩世忠的五十二岁大寿。“是日,诸军献奢者甚盛”,韩世忠慨然受之。之前因为家宴与韩世忠有过前嫌的呼延通也不得不来祝寿。然而,当呼延通为之献寿香时,韩世忠却进入内府,不出来接见,以此羞辱部下呼延通。
被主帅冷落的呼延通,尴尬之极,伏地流泪。呼延通到营中依然心事难平。从韩世忠寿宴上回来的上司崔德明,又指责呼延通擅离军营,要置罪于他。委屈至极的呼延通愤而出走,“怏怏投运河”结束了生命。呼延通自杀,人们都十分惋惜,韩世忠得知呼延通自杀的消息,也是后悔不已。此时距离梁红玉战死沙场的1135年,已是五年之久。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瞬息之间。也许对与人生,那是一段漫漫长路。韩世忠与爱妻梁红玉曾有一段心灵之语的对白。韩世忠:“夫人啊。都只为金兵入侵神州陷,戎马倥偬二十年。日常总随铁甲伴,晓来常倚马鞍眠。我与你,离时多会时少,只常别不常见。十月寒霜六月天,秋去春来年复年。才觉得,改却三分少年气,转眼鬓丝白发新添。”
梁红玉:“恨煞金虏起狼烟,家国多难遭兵燹。好男儿,胸悬金印腰悬剑,理该把乾坤旋。说什么离多会少,道什么白发新添。只须思,落鬓莫使等闲白,空嗟叹老了红颜。为情白头人笑痴,为国白头人敬羡。相公啊,熬过了十月寒霜三伏天,患难夫妻要齐向前。”
韩世忠:“时听你金玉良言,常使我精神爽健。今夜晚牢龙计定,但愿得一举凯旋,迎二圣靖康耻雪,复神州河山庄严。怎求得解甲归田,安享些太平闲年?”
晚年的韩世忠,却只有对酒当歌的份儿了,且因为饮酒,招致了诸多是非,及至部下自杀身亡,韩世忠再次回想爱妻红玉英姿倩影,郁闷惆怅之态,令人心生悲叹。
男人和女人,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布衣;也无论是贵为皇妃公主,或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只要他们身中丘比特之神箭,只要他们以身相许,那便是生生世世永不分离。“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记得笔者在读到《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那个痴痴傻傻的宝哥哥认准了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更是认准了林妹妹就是他终生要娶,要永不分离的女神。宝哥哥之爱林妹妹,那是爱到进入了境界,深入了骨髓的那种爱,也是那种痴迷的,“只取一瓢饮”的固执,造就了宝玉和黛玉的悲剧——黛玉短命,宝玉出家。若说宝玉是青春年少,对于爱情自然有一种狂热与执迷。那么唐明皇之于杨贵妃的一曲绝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这段流传千年的爱情佳话。是否说明了男女之爱是何等的神秘?!一个生活在万花丛中,三宫六院美女如云的帝王,尚且身不由己地去遵守和维护心灵之爱的无言盟约。可见真正的爱情,这个世界上任何诱惑与力量都无法撼动。自古至今,在中华数千年文明史上,有多少这样的爱情故事,有谁能说得清?又怎能是区区几段文字能够载得起的重量?只可惜,那许许多多撼人心魄,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大多都是以主人公的早亡,或者被迫分离为代价,只留佳话在人间。
老辈人说:“特别恩爱的夫妻,就是上天都要嫉妒的。遭嫉妒者总是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们之中必有一个是要早亡。”这个世界上。人,在更多的时候都是比较感性的动物,他们总是生活在理想(幻想)的王国。永不停止地追求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包括爱情。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抱守着残缺,而在潜意识里则追求着完美罢了。
韩世忠在他的爱妻梁红玉战死之后,娶茅氏、周氏为妻,又纳妾多人。韩世忠,一位站功赫赫,且被朝廷封为国公的英雄,也许他有条件跟着感觉走,并希望在有生之年,寻早到自己在潜意识里渴望的东西——完美的爱情。人的一生有谁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世界在寻找,追求一生?为名利,为爱情,尘世男女有谁能够免俗?又有谁能够逃脱生命最终必为一掬黄土的悲剧命运?一身洁来还洁去,该是一个绝好的终结,不求生前欢,只求死后名,该是最伟大的人生了。然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思想境界,也许大部分人都会有过。正如参禅的想法很多人都有,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彻悟禅机?
“悲剧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韩世忠只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怎能悟得如此禅机?如若不是时代与战争的无情,有那位精通翰墨,知书达理的梁红玉陪伴左右,也许韩世忠的命运和人生将会是另一番风景!
只可惜,好人命短,梁红玉的生命只在三十三岁的门槛上作了短暂的停留,便战死沙场,那个不幸的时代,成就了她身穿铠甲,沙场就义的美女英雄,却给了深爱她的丈夫韩世忠一个中年丧妻致命打击。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960年)建立大宋王朝。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繁荣的王朝从此诞生。赵匡胤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宋朝建立之后,虽然是建都汴京。然而,自唐末形成的各地势力割据仍然存在。赵匡胤是一个胸怀宏图大业之人,自宋朝建国伊始,他就规划了统一全国大业的蓝图,开始了统一大业的艰苦奋斗。他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由于定都汴京,从960年至1127年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形成的四分五裂局面,使中国再次归于统一。宋在167年的历史变迁中,从无到有,到前所未有的世界强国,再到被金兵所灭。与历朝历代一样,都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直至灭亡。这规律几乎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似乎每一个朝代的诞生,都会在华夏的版图上,或多或少地创造一点促进社会文明,为民造福的事迹出来,北宋时期为中国版图上增添了诸多炫目的光彩:农业发展出现了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等农业生产知识专著,使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不断提高;水利事业,开始了修筑堤堰,尤其在南方地区兴修水利的成绩更为显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北捍海堰、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堤、西湖等等,其中钱塘江堤前后修筑多次,以真宗时所修最有成效;手工产业,尤其在瓷器制造上,其质量与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领先水平,而享誉海内外。此外,漕运造船、印刷造纸、丝织产业、城市发展、科学技术等等等等,都取得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在宋朝。宋朝的强盛令世人瞩目。宋太宗赵匡胤的胸怀大志,文韬武略,刚柔相济,军事家、政治家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扬,使宋朝的经济和文化达到我国历史上又一个高峰。然而,由于江山社稷的龙椅是世袭的,到了宋徽宗这里,朝廷的内部结构松懈了,原来的营养成分变味了。内部党争日趋激烈,腐败堕落之风日益膨胀,辽、金、西夏等外部势力虎视眈眈,不但要来抢劫财务,还要霸占土地,甚至那把至高的,尊贵的龙椅。内忧外患中,国都开封的大门终于被金军打开。金军进入汴京大肆烧杀掠夺。城中妇孺惨遭金军蹂躏,财帛尽被金军抢劫,上万名宫廷、宗室、京城妇女成为金军的战利品。公元1127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金兵占领开封,太上皇宋徽宗赵佶、皇帝宋钦宗、皇后、太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押上北去的囚车,从此被关在金人专门为之准备的“五国城”。这就是大宋历史上最令人寒心、悲哀的靖康之耻。在金军的营寨中,她们遭到强暴和蹂躏。靖康之变后,金兵北撤,带着他们的战利品,金银珠宝,金石古玩,也包括皇亲国戚,贵妃宫女。女性在金军的押解下随同北迁,在途中历尽磨难,大批死亡,到达金国都城上京以后,她们被发配到洗衣院,为金国君臣洗衣,有的送往金国皇帝的各大御寨,赏赐给金军将领,甚至流落民间,被卖为奴、为娼。
金军入侵的嚣张气焰,激起了诸多北宋文臣武将的愤慨,他们积极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南宋大诗人陆游,终生主张抗金,在弥留之际作《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以表达他终生的遗憾;抗金名将岳飞哀叹: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近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听信奸臣秦桧的谗言,一心一意要与金议和,从早到晚,连下12道金牌,命岳飞立刻班师。岳飞眼看收复中原无望,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痛感坐失良机,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梁红玉、韩世忠同是抗金将士,又是全身心投入战斗的一对夫妻英雄。
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杭州),汴京旧都以抗金大臣宗泽留守。建炎二年正月,金人大举入侵,宗泽妙算大破金军,金溃不成军,丢弃辎重,北撤。自此宗泽威震天下,金人畏惧宗泽,称“宗爷爷”。建炎元年七月起,宗泽多次上书朝廷,这就是著名的《乞回銮殿疏》,上书中力劝宋高宗还京,以图恢复北方失地,均为奸佞所阻。宗泽忧愤成疾,他明知自己病重,将不久于人世,却依然念念不忘地请求赵构回銮汴京,誓师北伐。临终前,他对前来探望的将领沉痛倾诉心声:“我以二帝蒙尘,悲愤至此,你们能多歼灭敌寇,我死而无恨!”宗泽直至断气,无一语言谈及家事,惟连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
而南宋朝廷则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更加助长了金军不断南侵,扩张地盘的野心。在金军入泗州,直抵楚州的危急关头。宋高宗则仓惶往浙江一带逃跑。内忧外患,国无宁日,朝廷内部更是祸起萧墙,御营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为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目的,强迫高宗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拥戴隆裕太后垂帘听政。以为妇人孺子执政,便可为所欲为。这次叛乱,韩世忠失去了儿子,夫人梁红玉也被扣压。
事变发生之后,宋高宗的行动已是毫无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隆裕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拥有重兵的韩世忠紧急前往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朱胜非又怕韩世忠犹豫不决,而误了大事,与苗傅相商,让韩世忠夫人梁红玉前去迎接,劝韩世忠投奔苗傅,必定成就大事。苗傅听了朱的计谋后大喜,立即派梁红玉出城。谁料梁红玉回得家中,抱了儿子,跨上战马,飞奔而去,仅一昼夜即赶到秀州。韩世忠得知危情之后,会同刘浚、刘俊等将士,带兵平定苗傅等人的叛乱。得到救援的宋高宗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他们夫妇,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由于南宋的内乱,金军南侵的气焰更加高涨,在镇江一代,梁红玉、韩世忠夫妇多次与金军作战,屡战屡胜。红玉不但参与了韩世忠与敌作战的布阵方略,还亲自操桴鼓,指挥作战。古人作战常以击鼓、鸣金作为现场指挥的通信工具,即“闻鼓则进,鸣金收兵”。在古代战争中,旗帜、金鼓就是指挥棒,鼓声代表的就是命令。鼓手和旗手是敌军的首要攻击对象,梁红玉亲自击鼓指挥将士与金军作战,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使将士们愈战愈勇,极大地挫败了金军。
金军遭到重挫,大出金军将领宗弼所料。于是他采取和平手段,派使者假意向韩世忠谈判,声言只要韩世忠肯放他们一条生路,他愿意归还所有在江南掠夺的财物,另外还送给韩世忠骏马若干作为谢礼。韩世忠一口回绝。双方在长江一带展开游击战。金军不熟悉地理,被宋军逼入黄天荡死港。
此时本是消灭金军的最好时机。但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兵力实在太少,又没有陆军配合,宗弼趁机凿通湮塞已久的老鹳河故道30里,撤向建康。宗弼在撤向建康的途中又遭到岳飞的阻击。不得已折回长江继续北渡。韩世忠的水军多为海舰,形体高大,稳性好,攻击力强。为了发挥这一优势,韩世忠令工匠制作了许多带铁链子的铁钩,用以对付金军的小战船。1130年4月12日清晨,金水军首先发起进攻,韩世忠水军分两路迎战,陷敌人于背腹受击的境地。南宋战船乘风扬帆,往来如飞,居高临下用大钩钩住敌军船舷,使劲拖拽,敌船便随之倾覆。宋军再一次获胜。
连战皆胜让韩世忠有些骄傲,也有些轻敌了。他认为金军不习水战,遂大意起来。俗话说“骄兵必败”。不料有人向宗弼建议利用海船无风难以开动这一点,选一个无风的天气,向宋军攻击定能取胜。诸葛亮曾经设坛借过东风,而宗弼倒是设坛祈求无风。在这个仪式中,宗弼杀白马,割破自己的额头,又将掳掠来的女子开膛剖腹,挖出心脏祭祀上天。
不知道老天是特别垂青宗弼,还是被女人那血淋淋的似乎依然跳动着心脏吓坏了。第二天真的是长空宁静,无一丝微风。宗弼立即率领舰队向宋军发起总攻。金军以小舟纵火,用火箭射击宋军的船帆。宋军的海船无法开动,死死地驻扎在码头,成了金军火箭的靶子。一时间,韩世忠的战船全部被烧毁。宋军大将孙世询、严允战死。韩世忠兵败,撤回镇江。金军突围而去。
韩世忠虽然此战败得很惨。然而,他以八千人的绝对弱势兵力阻击十万强兵达48日之久,使金军死伤无数,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自此金兵北去后不敢南顾,达到了击退金兵的战略目的。金兵败北之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书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为此,朝廷加封红玉为“杨国夫人”。韩世忠也被朝廷加官进爵。
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经过战乱浩劫,楚州已是遍地荆榛,荒芜不堪,军民食无粮,居无房。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寻找野菜充饥。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她发现马吃蒲茎,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人食用“蒲儿菜”,相传即始于梁红玉。蒲儿菜也因此被称作“抗金菜”。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拥兵仅仅三万,金人却不敢进犯。
绍兴五年,梁红玉随丈夫韩世忠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于山阳,宿迁,节节获胜,威名远扬天下。金人闻之胆寒。1135年10月6 日(农历8月16日)红玉遭遇金军埋伏,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肚外,她以汗巾裹好继续作战,直到血透铠甲,气力耗尽,落马而死,首级被敌人割去。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南宋朝廷闻知红玉战死沙场的消息,举行了隆重的吊唁仪式。据宋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于绍兴五年八月丁卯条“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诏赐银帛五百匹两”
梁红玉之死,另一说是被奸细在食物中下毒,中毒后痢疾不止而死。自古英雄多劫难,无论怎样梁红玉都是英雄,她是值得我们后人纪念的英雄。
1151年,韩世忠病逝。梁红玉的遗体被迁往苏州。夫妇合葬于灵岩山下。
附录:
英烈夫人祠
去扬州西北三十里有座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
蕲王祠
韩世忠、梁红玉去世后,宋孝宗令竖碑建祠以纪念他们。今苏州市沧浪区枣市街小学即原蕲王祠,供奉韩、梁两尊塑像,壁上有“春祭韩王诞,年正月二十日,秋祭梁夫人诞,九月初六日”。
梁红玉祠
原祠于北辰坊火神庙内,明清时多次进行修建,为一四合院,东西长六丈,南北宽五丈四尺,占地五分三厘,南面为临街院墙,有东厢三间,西厢三间,大殿三间,神台上设置梁红玉泥制塑像,庭院中有一棵古柏,大门面东,在东厢房南面,庭院的东南角。后毁于兵火,解放时已破烂不堪。
1959年,淮安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重新建祠,“文革”中被拆除;1982年又重新建祠。
新建的梁红玉祠,东西长19.56米,南北宽30.53米,占地面积597.17平方米,庭院四面有围墙,大门朝南,门头上为我国已故著名女书法家萧娴所书“梁红玉祠”四个大字。庭院中遍植松柏花木。在庭院北侧,京殿三间,东西长10.5米,南北宽7米,建筑面积73.5平方米,仿明代建筑,古色古香。殿中神台上置有高1.7米的梁红玉戎装佩剑塑像,神采飘逸,英姿飒爽。塑像两侧为当代书法家杨修品所书“也是红妆翠袖,然而青史丹心”的对联。两旁擎柱上挂着一副长达54字的泥金对联: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
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壖。
梁红玉祠现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梁红玉祠联
(二)
风华为人杰;巾帼逞英豪。
(三)
也是红装翠袖;然而青史丹心。
关注 “百荷书房”,阅读全本小说和作者文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