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论语滋味长11

(一)论中庸

论点:顺其自然称之中

论据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庸》原文

论据2: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庄子》

论据3:观星台的工具“中”

论据4:“中不偏、庸不易”

论点:不悖常理堪为庸

论据1:甲骨文庸的字形为占卜用的龟壳。要尊重占卜的结果

论据2:成语毋庸置疑的字义就是客观事实

论据3:成语毋庸讳言的意思是坦率的说

论据4:庸人庸事:平常人平常事。

(二)雍也第六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这句话与前文对其他弟子的评价一起品味“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讲专业性人才与一把手综合管理型的人才,进而推出孔门弟子志向成为一把手的学习榜样——冉雍。

南面:坐北朝南听天下,向明而治。老话说:“官府衙门都是门朝向正南,民居朝南往往需要偏倚几度。”具体见以前写的星象——斗转星移

孔子说,冉雍可以当个政府衙门的一把手。

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这段进而解释冉雍为什么能当一把手。“简”的关键在于“敬”字上。

简:简明、简单、简化

敬:洞察情形,契其纲领

冉雍问孔子,你觉得桑伯子这个人怎样?

孔子回答,这个人为人处事简约省事,是还可以的。

仲弓觉得不大同意,又追问孔子说:“在其位谋其政,把该做的事用简单的方式做好,这样对待百姓不就可以了吗?假若在其位简其政,处处怕多事,行事只图简约,这样废事生弊,我觉得偏离了”简“的常理!

孔子回答:“冉雍你说的话很正确。

(一把手要有“庸”的眼光,不去违背常理。)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段与前文谈理想时,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一起品味。进而推出孔门弟子志向求学的榜样、标杆——颜回。

怒:心有所恨责,此恨往往是由能力不足而产生的。

过:因为能力足而做事情超过了尺度。

不迁怒:不把对A的怒火迁移到B身上(A强B弱)

不贰过:不在C事上连续做超过尺度的事

不迁怒,不平恨责如镜悬水止不外泄;不贰过,知过即改如冰消冻释不过度。

鲁哀公问孔子道:“你的学生们,哪个是好学的(榜样)呀?”

孔子说:“颜回是好学的,他做事能力不足时能控制好情绪不会迁移怒火,做事有能力时又能把握好火候。可惜寿命短,目下则没有好学的(榜样)了。”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廋,”冉子 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这段讲公事公办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门三贤:冉雍、冉求、冉耕

冉求之母是华西氏,与子华是表兄弟

原思:原宪,甘贫乐道的代表人物

量具:龠、合、升、斗、斛

两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十六斛为一秉

釜:6斗4升的容器

庾:3斗4升的容器

秉:160斗的容器

子华到齐国执行公务,冉子替他舅妈来领取补给家用的口粮。孔子说,给她一釜吧!”冉子说再多点啊。孔子说,那再加一廋吧。”结果冉子公事公办的领取了五秉口粮。孔子说,子华这次去齐国,开着豪车,吃穿不愁。我之所以没有公事公办是因为君子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原宪当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他俸米九百斛。原宪推辞说给多了。孔子说,不要推辞,觉得多了可以用来救济乡民!”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黎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 宪不忍为也。”

孔子对阔气的子华给的俸禄比标准少,对安贫的原宪给的俸禄比标准多。

冉子按照薪资标准替亲戚领取该领取的俸禄。

这里面没有对于错,有的只是管理上的合适不合适。

6.5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这段讲出身不重要,能力最重要。

孔子评价冉雍说,黄牛的儿子毛红角正。适用于祭祀却因为是黄牛之子而舍弃祭祀,山神会答应吗?

论点:出身不重要,能力最重要。

论据:母骊犊骍,无害牺牲;祖浊裔清,不榜奇人。鲧恶禹圣,叟顽舜神。伯牛寝疾,仲弓洁全;颜路庸固,回杰超伦;孔、墨祖愚,丘、翟圣贤;扬家不通,卓有子云;桓氏稽可,谲出君山……《论衡·自纪篇》

6.6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这段接着讲颜回为什么是学习的榜样。

重点看其心与其余。

其余:是指其他人?还是指心之外的行动?还是三月之外的其他时间?三个答案三个解释。

孔子说1,颜回的内心能长期不违离于仁道。 其他人只能每日每月追求到达仁道。
孔子说2,颜回的内心能长期不违离于仁道。 每日每月他都在身体力行的践行仁道。

孔子说3,颜回打内心就能做到平等爱人、公正客观在,在他无法公正客观判断的时候会像日升月落般顺其自然,按照常理做事。

6.7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这段讲辩证的看管理的难与易。

故事的背景是鲁哀公三年。鲁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季康子刚执政不久觉得管理政事太难了。于是向在外游历的孔子求贤(几年后开启艾陵之战)。

果:果敢决断

达:谙练世故

艺:随机应变

季康子问道:“能用子路帮我管理政事吗?”先生说:“子路做事果决,帮你管理政事何难呀!”季康子再问:“能用端木赐帮我管理政事吗?”先生说:“端木赐谙练世故,帮你管理政事何难呀。”季康子又问:“冉求可以帮我管理政事吗?”先生说:“冉求才艺多能随机应变,帮你管理政事何难呀?”

6.8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这段话要与《家语》映照看才能理解“学而优则仕”的内涵——“学而优则看时势而仕”。

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孔子家语》

费邑邑宰这个职位,在鲁国的权力结构中,很重要很特殊,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闵子骞之前做过费邑邑宰,但因为阳虎作乱的政治事件辞官归田。这句话是在平息阳虎事件后再次邀请闵子骞出来做官。

季氏派人来游说闵子骞做费邑邑宰,闵子骞对来人说:“麻烦您帮我想办法推掉吧,如果恢复我继续做费邑邑宰,我只能亡命天涯了。”

6.9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这段讲环境、时势对人的影响

疾:外伤、皮肤病。疾不致命,病致命。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命:天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冉耕得了皮肤病(不愿意见人),孔子去看望他(仍闭门不见,从窗前对孔子行礼),孔子还礼说,世道不好啊,这样冉耕这样内心纯洁的人居然得了皮肤病。世道不好啊,纯洁君子也正在逐渐被腐朽的时势污染啊!

6.10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段是至今第三次提到颜回。第一次说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是在对待他人的表现;第二次说颜回最为好学,是在对待自己的表现;这次是说颜回的日常生活,点出颜回的追求超越了普通人的追求。

孔子说,颜回真是个贤德的人。他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破败小巷,生活清贫。一般人都以这种清贫为苦,难以忍受;颜回却从不把清贫放在心上,他沉浸在提升修养和追求仁德的快乐中。颜回真是个贤德的人!

6.11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这段从反面讲要提升个人能力。前面都是正面典型,冉雍的出身、冉耕的病、原宪的贫、颜回的乐。

说:悦

女:汝

画:对照“女为悦己者容”理解“非不悦子之道”与“汝画子之道”

力不足:对照前文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冉求说,不是我不认同您的学说以及理念,实在是我日常践行起来感觉力不从心。孔子回答说,力不从心的人做事就会中途放弃。你只是用我的学术理念来做装扮。

6.12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此段从诸葛亮舌战群儒上理解。

儒:通天地人者称之儒。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唯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当君子儒,不要当小人儒

6.13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这段讲做人要光明正大;做事要老老实实。

子游做武城宰。孔子说问他,你在那里发现人才了吗?子游说有,澹台灭明, 他从不走小道捷径,从不为私事私底下找我。

6.14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这段与左传稷曲之战的内容比对,则是在赞美孟之反及林不狃的“几谏”。与前文事父母几谏对照。

十一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孟孺子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五日,右师从之。公叔务人见保者而泣,曰:「事充政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右师奔,齐人从之,陈瓘、陈庄涉泗。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不狃曰:「谁不如?」曰:「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徐步而死。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泄。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泄曰:『驱之。』」公为与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做正确的事与领导要求的正确的事发生了冲突怎么办?看孟之反的几谏。

孔子说,孟之反遵守领导要求的不冲锋砍杀的命令,在即将退入城门的时候,他才催马前进并解释说,不是我天生胆子大、敢殿后,只是我这马再怎么催也跑得慢,落在了队伍后面罢了。(用几谏的方式既做了正确的事又满足了领导的要求)

6.15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这段讲上行下效。与前文巧言令色对应

孔子说,不但有卫灵公喜欢像祝鲩那样能说会道的人,还有南子喜欢像宋朝那样俊朗帅气的人,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今时势变成这样了。

忠者,事上之盛节也;义者,使下之大经也。忠以事其上,义以使其下,斯宰相之材也。忠者,与人之大道也;义者,处己之善物也。忠以与乎人,义以处乎己,则圣贤之徒也。上行下效巧言令色的结果在忠义水浒传中提现的淋漓尽致。

6.16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这段讲修道和走路一样简单。

做人做事能摆对待他人的态度就是待人以礼;搞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做、应该做的就是义当所为;把胜负心放下来就能宽于待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孔子说,出入房间人人皆知要走大门守规矩,为什么做人做事情就不知道守规矩呢?

6.17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段讲中庸之道。

孔子说,待人处事如果过于朴实而不加任何修饰,则会显得粗鄙和简陋;但如果一味讲究礼仪规则而忽略事物本身的实际,则会显得浮夸。保持质朴的本质与恰当的表现形式结合,如此修炼中庸之道,才能成为君子。

团队成员犯了错误,影响了工作进展。作为团队负责人,该如何处理呢?是公开场合拍桌子瞪眼睛,搞得团队人人自危、不敢担当呢;还是怕得罪人不敢批评,睁只眼闭只眼,搞得团队不思进取、人心涣散呢?

6.18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这段讲投机取巧之道不可取。

孔子说,人应靠正直生存;而投机取巧的人靠侥幸生存。

级别越高的领导越听不到真话。他听的,往往是别人想给他听的;他看的,往往是别人想给他看的。高明的领导,往往另辟蹊径,多个层面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另外,不同的人对于风险的喜好程度不同。有的人喜欢循规蹈矩,有的人崇尚侥幸。如果对于违规行为进行管理,那么违规的风险成本就会降低,愿意通过违规来谋利的人就会增多。

What’s the cadet motto at West Point? You will not lie, cheat, or steal, or tolerate those who do.

I was the CIA director. We lied, we cheated, we stole. It’s —  it was like — we had entire training courses. It reminds you of the glory of the American experiment.”

——Mike Pompeo

6.1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获取某个领域的知识。

好之:把某个领域当做爱好。

乐之:以融入某个领域为乐。

6.20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讲要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选择语言,鼓励弟子主动学习。

孔子把人分为:上智、中人、下愚。

孔子说,与中人及上智可以探讨交流知识;不能和下愚探讨、商量。

对照前文的朝三暮四。

门外汉如果意愿的话很难给他们讲清楚为什么。古往今来无数例子证明人的思想无法通过外力改变,所以对不想搞懂的人讲为什么不起作用。只有已经知道怎么办并且想搞懂的人,才有讲清楚为什么的可能。

6.21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知:心中无疑惑

义:御下之大经,老百姓愿不愿给为你效力,全看你怎么对待他。

仁:心中无私念

樊迟问什么是知,孔子说,让百姓安常理做事没有疑惑,对鬼神则敬而远之,就算是知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难事做在别人前,利益让居他人后,没有私念就算是仁了。”

6.22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求仁靠静功

求知靠动功

有静无动则是枯槁之学

有动无静则是术士之道

有静有动则是聚仁聚知

无静无动则将不成世界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的灵动,仁厚的人喜欢山的庄重。知者爱动,仁者好静。知者常乐,仁者长寿。

6.23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对应阳虎事件与堕三都事件。

齐国如果变革为礼仪之邦,那就和鲁国接近了;鲁国如果能真正实施了周礼,那就离实现先王之道不远了。

6.24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这段讲名实之辩

觚:商周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礼器

孔子说,觚以前是礼器,现在成了酒器。我手里拿的觚是酒器呢?还是礼器呢?

对照前文的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6.25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这段讲仁者必有智,面对复杂的诡辩,用最简单的方式就能击破诡辩。因为真理往往是简单的。

宰我问孔子说,有人告诉仁者,有人掉井里了,仁者是听他的话去救呢还是不去呢?孔子回答说,这是去不去的问题吗?君子可以甘愿为了仁义而舍身,但不可以被陷害(以他的智慧不可能被陷害);君子可以被小人欺负,但不可以被蒙蔽(以他的智慧不可能被蒙蔽)。

6.26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这段讲仁者必有智的智慧是怎么来的呢?

博学于文:是对于各种知识的学习、理解、融通。

约之以礼:用礼法约束

孔子说,只要多方借鉴他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按照对社会有利的原则来约束自己,就可以少走弯路了。”

6.27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段是借子路之口反反孔子与南子的八卦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指着天发誓说:“我所行,若有不合礼不由道的,上天会讨厌我!”

6.28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这段接着上文讲做事要有尺度

世人认为孔子不应该去见一个女人,有损儒家清誉;不应该曲中求直,有损正道尊严。而孔子认为自己所作所为符合为人处世的标准、礼法的要求。因为自然平常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而世人则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下失去了平常心。

6.29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段讲仁是恻隐之心,与生俱来的天良,平常心

子贡说,如果能向民众施于恩惠好处,并且能让民众免除困厄贫穷,是否就达到仁了呢?孔子回答,这岂止是仁啊,这已经是圣人的作为。就是尧舜,要做到这样恐怕也力不能及。仁者,自己想要立足于社会则先想到帮别人立足社会,自己想要通达则先帮别人能够通达。能推己及人,切实体察别人就如考虑自己一样,推己度人就是仁的方法了。

(0)

相关推荐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2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雍也第六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quo ...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8

    雍也第六 八 季康子问(1):"仲由可使从政也与(2)?"子曰:"由也果(3),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4)?"曰:&quo ...

  • 雍也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说:"冉雍啊,可以让他去做官."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1

    (一)前言 世间书籍皆是桥梁, 人间众生身处井中. 桥梁有长有短指引人生方向,井口有宽有窄开拓眼界大小. 放眼望,生猛的年代永远是以前而不是现在,因为时间的沉淀让我们有了机会对过往进行生猛的包装解读.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2

    (一)井论 十年前,看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讲述了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当你展望未来时,你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他们串在一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3

    (一)观物观 以眼观物可取风,以心观物可识雅,以理观物可知变. (二)为政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段为为政者画一个愿景讲--如何受人爱戴.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4

    (一)论心与论迹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二)为政第二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5

    (一)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字面翻译: 有子说,礼的作用啊,最重要的是让人心境安顺,处事自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6

    (一)圈定切割大小君 论语中谈论事情圈定在一起,无非天时的事.地利的事.人和的事. 把论语的事切割碎了品味下,只有大人的事.小人的事.君子的事. "大""小"&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7

    (一)论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开放的题目,开放的答案.管理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因所处位置的不同,着重点的不同,管理只有好与不好,适合不适合. (二)八佾第三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8

    (一)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二)里仁第四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与乡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周礼·地官·遗人>:&qu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9

    (一)观观不对观观对 观观不对:任何人的三观都不会完全一致的. 观观对:每个人的三观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三观. 世上没有真正的共情和感同身受.哪怕共同经历,人类的悲喜也并不完全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