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秋
秋天到了,瓜果玉米都熟透了,又是一年一度的秋收季节。但在我的老家却不叫秋收,而是叫收秋,意味着收获整个秋天!
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这秋雨却是断断续续下个不停。母亲看着淅淅沥沥的雨自言自语地道:“地里玉米咋回来呀!”我听到后也不禁说到:“别人家的怎么回来,咱家的就怎么回来。”
好不容易碰上雨停了,就趁着秋雨的间歇赶紧把地里玉米给收了,从早上玉米收割机进地,到全部收回倒在家里,两块地才用了一个多小时。刚收完天上就开始飘起了雨点点,不一会就下大了。不由得庆幸,还是收割机收的快。也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收玉米的情景。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种玉米,那会儿没有收割机, 收玉米的时候,全靠人力,都是全家出动。镢锄,蛇皮袋子,架子车,再提上水和吃的,都是打算玉米收完才回。进地就开始挖玉米杆,看挖杆简单,其实是个下苦活,需要一个壮劳力,还有一定的技术在才行。生手稍不注意就会招呼在脚上。一般都是倒着挖,一手抱杆一手抡镢头,光听地里镢头响起的声音都很有节奏感:嗒嗒嗒!……嗒嗒嗒!……嗒嗒……一个好手一天就能挖二亩地玉米杆。以前地里玉米杆是父亲挖,后来就是我挖,挖一晌后双手发软,吃饭时筷子都有点握不住了。更不用说手掌磨出来的水泡了,然而最后所有的水泡都将会变成老茧。
玉米杆放倒后,就开始掰玉米,蹲在地里把玉米棒子一个个都掰下来扔到一堆。初次掰玉米的时候还有点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腿窝的发酸发软,只能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活动一下,再继续干活。当所有玉米杆都挖完,掰完。然后把一堆堆的玉米装进蛇皮袋子,再扛到地头的架子车上。那时候还是泥水路,烂泥路上车辙一尺多深,架子车上装满玉米一人前面拉一人后面推,为拉玉米回家,没少换车胎,没少烂胶鞋。运回家后把玉米都从袋子里倒出来,袋子拿地里循环着用。玉米堆的跟小山包一样高,等天黑从地里回来,一家人再围在“小山包”跟前点上灯剥玉米皮,一剥就是半夜十一二点,直剥得两手手指生疼。玉米棒子剥完皮,拧成一爪爪的,在向阳处埋几根椽,围着椽垒成塔。玉米收完跟着后面就是腾地整地种麦,直到把麦子种到地这才算秋收彻底完了。
发糕平台 www.meitifagao.com,更好的宣传。
秋忙过后,废弃的玉米皮在一些手巧的人眼里就变成了宝贝,在他们手里重新焕发生机,变成了蒲团,垫子,绳等日用物品,还有的变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在地里掰玉米的时候也有不少的乐趣,就是在玉米地里找甜杆,挖累了嚼一嚼甜杆杆补充一能量和水分,一般甜杆是玉米棒子很小或者不结的才有甜味。因为只有他们把无处安放的糖分都积累在了玉米杆子上。在辛劳之余看着一堆堆的玉米棒子,品味一下大地的馈赠,让人感觉到一种收获的喜悦。那时候收玉米虽然辛苦,但是辛苦与幸福却并存着。
多年后,再也不用提起镢头挖玉米杆了,全都实现机械化了,种地的人却少了,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辛辛苦苦种一亩地产的粮食,卖的钱刚够化肥种子收割播种的,还不如在外面打两天工赚的多,所以很多人都给地里埋了树。于是给母亲建议咱也给地里埋上树,以后就不用管了。母亲却说:“咱那是一等地!是好地!埋上树不是浪费了么!地这东西,你只要种,它就能长,就有收成,人就不会挨饿,地是不会亏待人的。”仔细一想也有一定道理,地想种就种着吧,反正现在所有操作基本都是机械化了,基本不用人出力了,也让母亲务个心慌。
粮食价格低,种地确实不划算,但是粮食价格却不能涨,这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活根基和社会稳定。国家为照顾到农民这一点,就给种地的人家发农业补贴,鼓励农民不弃田荒田,然而补贴到农民手上又是另一番景象。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弃田打工,或者埋上树把耕地占下。因此有些地方荒地树地比耕地还多,真是让人感慨呀!
这个秋天雨水特别多,这个秋天金黄色的玉米塔显得格外的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