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确认的前提
PharmaGMP PharmaGMP 2020-12-04
工艺验证的首要目的在于对设计出的工艺进行评价,确保流程输出是可重复的,可靠的以及稳健的,为了确保流程输出的3R,所以在工艺验证第二阶段-工艺确认开始之前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从人、机、物、法、环几个方面,结合WHO以及中国GMP指南,对于工艺确认的前提条件总结如下:
从人员的角度,合格的有资质的人员是开展工艺确认的前提条件(People as Part of Process)。对于生产部门而言,在设备的确认阶段,通常是OQ阶段,设备操作的作业指导书就应该已经批准了,整个OQ以及PQ的过程对于参与确认的人员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完成设备相关的培训,到了工艺确认阶段,人员应该对设备有相当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相比较经过验证的自动化设备而言,往往有的时候人的不确定性会更高一些,所以培训就尤为重要。生产部门的人员除了对于设备的知识掌握外,还应该对工艺知识以及产品的质量属性、关键控制点有所理解,这样才能保证工艺确认的顺利进行,这也体现了工艺确认是一个技术活(Scientific Based)。
除了生产部人员外,涉及到工艺确认过程中的QA人员可能会涉及到取样,实验室的人员会涉及到检测,并且由于是工艺确认批次,取样和测试的要求与常规的商业化生产批次要求往往还有所不同,所以对人员的培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从机器设备的角度,工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生产设备实现的,要想工艺确认的结果可靠稳定,经过确认的生产设备必然也是一个前提条件。而设备确认工作的本身和工艺验证又是遵循着同一个理念,基于风险的确认与验证,这就很考验方案起草人对于工艺的理解。在设备的确认过程中,需要考虑工艺过程中的可能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因素,需要对于关键的工艺参数进行精准的控制与监测,设备确认不是最终目的,设备永远是为了工艺实现而服务的。
除了生产设备之外,经过确认的厂房、公用系统(空调系统,水系统,压缩气体系统等)以及各种辅助支持系统(比如过程控制过程中的检测设备,最终成品的检测设备等)也都是开始工艺确认的前提条件。
从物料的角度,昨天的推送中就提到,在技术转移的文件中应该包括物料相关的信息,BOM和批准的物料供应商信息,物料的批间差异也有可能会对工艺验证产生影响,所以用于工艺确认的物料也应该是批准的。工艺确认传统的做法是三批,考虑到物料的批间差异性以及产品的历史数据,WHO指南中也是允许基于风险确定验证批次的,不过话虽然这么说,实践操作起来难度确实也有些大,GMP指南中的原话是“验证的批量应该与大生产的批量相同,验证的批次可以依据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特点确定,但不应少于三个连续生产批次”,从GMP指南中的描述来看,连续三批是最低的要求,至于如何去理解这个所谓的连续,可以参见Q&A:如何理解三批连续工艺验证。
至于方法和环境,就不多做解释了,方法主要是指批准的生产工艺文件,包括批记录,工艺验证方案,质量标准(包括成品和中控),取样计划(包括取样位置、取样方案和取样量等),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包括产品的稳定性试验方案,环境主要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对于洁净级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