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四十一:侯景之乱、东魏亡、府兵制)

公元548年

侯景之乱:梁武帝之死

公元548年八月十日,侯景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梁,开启了祸乱梁朝长达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

一年前,侯景归降梁武帝萧衍。萧衍原本想借侯景之力统一中原,因此封侯景为梁朝大将军、河南王。侯景是一位野心家,从他投靠北魏权臣尔朱荣之后,又多次易主,但他始终不甘屈居人下。刚进入梁朝时,侯景向萧衍申请赐婚。他想娶江南名门望族王家或谢家的女子为妻,以抬高自己塞外鲜卑人的身份。然而南朝门第之见严重,萧衍不同意,但是也没有直接驳侯景的面子,对他说王谢两豪门是不可能的,你再看看其他家族吧,朱家、张家都可以。侯景便心有不满。此外,东魏曾以归还萧衍的哥哥萧渊明为诱饵,要求把叛降的侯景交给东魏处置。侯景听到消息感到不安,多次上书萧衍请缨北伐东魏,但都被萧衍驳回。后来侯景伪造了东魏的信件试探萧衍心意,萧衍在回复中答应了用侯景换回萧渊明。侯景看了大怒。在心腹王伟的撺掇下,侯景决定立即造反。

在准备阶段,侯景充分利用了梁朝内部的各种矛盾。他知道萧衍的养子萧正德也对萧衍心存不满,因此暗中勾结他一起起事。侯景还废除了寿阳百姓的税收和佃租,笼络了寿阳城的百姓。

侯景阵仗这么大,梁武帝当然有所耳闻。朝中不断有人上书,说侯景要乱,但萧衍不为所动,他听信宠臣朱异的建议,认为侯景难成大事,便什么准备也不做。在这段时间里,侯景的叛军已慢慢壮大起来。直到侯景率兵直攻建康城,萧衍才紧张起来,向都官尚书羊侃咨询征讨之策。羊侃提议派两千人急袭马鞍山一带,打已渡过长江的侯景一个措手不及。但萧衍在朱异的说服下拒绝了羊侃的建议。萧衍还任命已经和侯景串通的萧正德为平北将军,正好使得萧正德成为了叛军的内应。萧正德以运送芦苇的名义为侯景军队提供了大批物资。

侯景率军在十月渡江,四天后与萧正德里应外合攻破建康皇城大门,于十一月初一拥萧正德为帝,自己被封为丞相,继续攻城。侯景叛军入城之后,大肆祸乱百姓,城中避难的百姓受惊少食,大多身体浮肿,成批死亡。到了十二月,守城的羊侃也死了。次年三月,侯景轻松攻入皇城,占领建康全城,生擒梁武帝。

梁武帝年岁已高,心中又愤愤不平,恨自己引狼入室,拒绝侯景提出的任何要求,因此侯景断了他的饮食,549年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在建康城。

结论:侯景之乱对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南朝国力大衰,使北朝对南朝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加速了中国的统一。

侯景之乱:梁武帝轻易听信佞臣之言,活活被饿死,最终身败名裂

公元550年

东魏灭亡:北齐,高洋的皇位

公元550年,东魏权臣高洋废掉孝敬帝元善见自立,改元天保,定都邺城,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高洋之所以能够有资格称帝建国,和他大哥高澄的突然死亡有关。高澄是魏末权臣高欢的长子,也是高洋的大哥。高欢去世后,高澄以长子的身份成了接班人。

不过,高澄很快被手下的奴仆兰京杀害。兰京的出身并不卑微,他本是南梁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被高澄在战场中擒获,就成了给高澄做饭的奴才。因为屡次想要赎回自己的身份,惹得高澄大怒。兰京觉得赎回身份无望,趁着送饭的时候,把刀藏在托盘下面,趁机杀了高澄。

高澄死在邺城,而高洋的军队当时正驻扎在邺城城东,兰京作乱的消息从城里传来,高洋立刻率兵进城平乱。很快就杀掉兰京等人,稳住了混乱的局面,迅速掌握了大权。当时的皇帝元善见听到高澄死亡的消息后,就跟身边的近臣说,如今高澄死了,看来皇室要振兴了。可元善见没想到,来见他的高洋全副武装,带着八千身穿甲胄的将士。高洋来见元善见,是因为他想当皇帝,先来试探下傀儡皇帝元善见对禅让的态度。取代东魏建立新的国家,不是高洋掌权之后突然野心膨胀。从他的父亲高欢那时起,高氏家族就将东魏皇室玩弄于股掌之上,高澄被杀的当天,也在和手下大臣在讨论建国代魏,到了高洋这里,称帝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请了。

但高洋刚刚掌权,很多大臣对他不服气,觉得他没水平。回到太原后,高洋召集文武群臣,畅谈国事,把以前高澄执政时很多不好的政令,全都改了过来。众人看高洋能力出众,也很信服,称帝的事情紧跟着再次提上了日程。

听到了众人建议,高洋决定去问问母亲娄氏的建议,娄氏一听,觉得不行。她说你父亲和兄长是龙虎一般的人物,都没能称帝,你有什么大本事,敢当皇帝?高洋一听,没有话说,从母亲那儿回来,跟依附自己的大臣徐之才说了娄氏的话。徐之才告诉高洋说,正是因为比不过父亲和兄长,才要做皇帝提高声望。高洋犹豫不决,去问重臣肆州刺史斛律金,斛律金听了召集,从肆州亲自跑来劝说高洋,然后又跑去找了高洋的母亲娄氏,娄氏听了说,我的儿子是个直肠子,要当皇帝的事儿,一定是高德政教的。高德政是高洋的心腹,斛律金和娄氏准备惩罚高德政的时候,高洋把他派往邺城打探邺城公卿大臣的意见,而高洋自己,亲自率领军队,从太原赶往邺城。

但高洋的出行没能成功,走至半路,很多老臣前来劝阻。长史杜弼说,关中的宇文氏是我们的劲敌,如果废魏自立,我们没了元魏皇帝的旗号,关中就会自称义军,名正言顺地讨伐我们。支持高洋称帝的徐之才说,齐王(高洋)称帝之后,关中只会效忠我们,有什么可怕的?有双方争执不下,高洋只能折返太原。但回到太原后,支持高洋称帝的大臣没有停止活动,他们开始卜卦,得到的是卦象是“乾之鼎”。徐之才解释说,乾就是指君主,鼎是指五月,劝说高洋在五月从太原出发,到邺城接受魏帝的禅让。

很快高洋就来到邺城,看见高洋称帝的心意已决,很多人不再敢出面阻拦。到了邺城的高洋调集民夫,修筑受禅台,太保高隆之问他,你这是想要干什么?高洋冷着脸说,我当然有用,你没事问个什么,难道不怕被我诛灭九族么?高隆之一听,不敢说话了。

没有了内部的阻力,高洋受禅登基。登基后的高洋为了安抚人心,恢复了北魏孝庄帝以来中断了的俸禄制度,同时追尊父亲高欢和兄长高澄为帝,经过高欢、高澄和高洋父子两代三人的努力,北齐建立了。

结论:高欢称帝建国,建立了北齐,东魏随之灭亡。北齐、北周和南朝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奠定。北齐建国之后的第七年(557年),北周建国,三足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公元550年

创立府兵制:宇文泰的军队改革

公元550年,西魏丞相宇文泰设立八柱国大将军,正式创立府兵制。府兵制把关中地区的军人整编成六军,归属于军府,分别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率领,而宇文泰则是全军的统帅。

宇文泰和高欢一样,是北魏末年重要的英雄人物。他是鲜卑族的后裔,家在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六镇之乱爆发时,宇文泰跟随父兄参加了鲜于修礼的部队。鲜于修礼战败后,宇文泰转投到为朝廷平叛的尔朱荣麾下。但在尔朱荣的阵营里,宇文泰并不是最耀眼的将星,他只是作为尔朱荣麾下大将贺拔岳的副手,随军出征的。

不过,宇文泰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机会。宇文泰跟随贺拔岳进入关中平叛后,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所杀,尔朱家族的尔朱兆等人也随后被高欢取代,关中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分别镇守关中的将领是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两强相争之际,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死,宇文泰接掌了贺拔岳的兵权。

很快,宇文泰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除掉侯莫陈悦,掌握了关中的军政主导权,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北魏的孝武帝被权臣高欢胁迫,不得已逃到关中,宇文泰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宇文泰创立府兵制时,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已经不是来自北魏皇族的威胁。此时的北魏名存实亡,分离成东西两部分,东魏被高欢之子高洋建立的北齐取代,西魏则由宇文泰掌握。宇文泰很清楚,魏国皇室只是一面象征自己正义的旗帜。真正的决战要在自己和齐国之间展开。但宇文泰的劣势很明显,在经历过几次和北齐间的决战后,他意识到必须有足够强的军事实力,才能和北齐争锋。宇文泰的征兵节奏很快,但士兵太多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就是兵员的来源太杂不相统属,要发挥战斗力,需要同步进行军制改革。

宇文泰想出的整顿军队办法就是府兵制。府兵制的创立以宇文泰设立八柱国大将军为开端,其实就是用八个大将军来分别统帅军队。

宇文泰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傀儡皇帝封为大将军,为了表示对皇室的尊崇,宇文泰还让魏国皇室元欣也出任大将军之职。不过元欣是个纨绔子弟,根本造不成一点威胁。独当一面的将军必须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剩下的六个名额,宇文泰要慎重选择。最后六个将军的位子分别给了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和侯莫陈崇,他们都是跟着宇文泰出生入死的战友。宇文泰把柱国大将军的头衔赋予他们,字面的意思就是国家柱石,六个将军就和宇文泰、元欣一起,组成了八大柱国。

为了将这一军事制度继续细化,宇文泰在柱国大将军下又设置了十二大将军、开府将军和仪同将军,他们的领兵人数层层递减,构建起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军事领导体制。这样宇文泰的府兵制就建立完成了。

宇文泰的府兵制根据西魏士兵来源的实际情况,对杂乱的兵员进行了切割和划分,也让带兵前来投奔宇文泰的各地豪强,通过被赐予一系列的军事官职,得到了一个合理的安置。关中地区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府兵制的创立影响深远,一群人的英雄事业得以从此开始。宇文泰凭借府兵抗衡高欢,最终奠定了北周的立国基础,而府兵制创立之初的将军杨忠和李虎,也就是后来隋朝和唐朝皇室的先祖。

作为一种军事制度,府兵制有很多可取之处,它被后来的隋朝和唐朝继承,前后延续了数百年的时间。可以说,隋唐时期能取得的诸多的对外军事成就,大都是和府兵制息息相关的。没有府兵制就不会有隋唐大一统帝国在东亚乃至世界军事舞台上的耀眼地位。

结论:府兵制的创立,标志着一种新的军事制度的产生。它不同于汉代的征兵制是朝廷对百姓的征召。宇文泰创立府兵制时,军队主要是来自武川镇的鲜卑族镇兵,是一群职业军人。前来投靠的地方豪强,带来的部队也有着极强的私兵性质。宇文泰通过府兵制,将这些人统合成一个整体,把兵权牢牢操控在自己手中。府兵制帮助宇文泰奠定了北周的建国基础,为隋唐承袭,取得了耀眼的军事成就。

创立府兵制宇文泰的军队改革

(0)

相关推荐

  • 西魏/北周名将韩果:被认为不下李广的“鸟人”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大将贺拔岳出征关中时,带了一位叫韩果的高手为帐内. 韩果年轻时骁雄,善骑射,膂力绝伦,披甲持戈.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有时走了上百天也不喊累,也不知道他平时吃的是什么兴奋剂. 他 ...

  • 南北朝后期:史上第二个三足鼎立时代,为啥曾经最弱的一方赢了?

    南北朝后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三足鼎立"时期. 公元534年,曾经强大的北魏一分为二,西魏.东魏并立,宇文泰与高欢针尖对麦芒.常年殊死对抗:同时,南边则有对这一局面喜闻乐见的萧氏 ...

  • 南北朝历史人物——侯景(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侯景(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别名万景.狗子,羯族人.公元551年,再命萧栋禅让,侯景登基为帝,国号汉,改元太始,称南梁汉帝,史称"侯景之乱".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侯 ...

  • 魏晋南北朝四十三家易学

    添加义项 同义词 收藏 分享 魏晋南北朝四十三家易学 编辑词条 <魏晋南北朝四十三家易学>的作者是徐芹庭.本书上篇对魏晋七家治<易>者展开重点研究,于纷繁的文献之中,考其行事. ...

  • 南北朝之“死神”侯景,一个人向三个国家宣战!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南朝立国120多年,与北朝对抗不落下风,侯景之乱后,南朝彻底衰落,从此沦为任人欺负的弱鸡国家.侯景是何许人,为啥有这么大能量? 一.北朝往事:侯景与高欢 如果没有 ...

  • 饿死80岁皇帝、强娶14岁公主,涂炭江南:侯景之乱南朝咎由自取

    侯景是个烫手山芋,东魏驱逐.西魏不容. 唯独终日礼佛的梁武帝萧衍是个菩萨心肠,大言: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 究竟是塞北山河可清,还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引狼入室的南朝梁廷,终将自食恶 ...

  • 侯景之乱:梁武帝到底是老年痴呆还是聪明过头?

    本 文 约 4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从西晋末年开始,南北分裂两百余年,始终处于相对均势之中.真正打破这种均势.决定了南北朝由北方统一南方的趋势不可逆转的,是著名的"侯景之 ...

  • 侯景之乱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侯景之乱(两晋南北朝)--梁武帝萧衍晚年一心向佛,临了迎来一个凶恶的强盗,败光了南朝所有的资本 战争概 述:公元548年八月,投降南梁的羯人侯景在寿春发动叛乱,大军迅速占领了梁都建康,围困台城(梁宫城 ...

  • 侯景之乱后的危急时刻为何是陈霸先脱颖而出,而不是王僧辩呢

    南北朝时期在经济文化方面基本上是南强北弱,尤其是到了南朝梁的时候,梁的实力远远大于此时的东西二魏,但由于晚年梁武帝萧衍太过于沉迷佛法,以至于朝堂混乱.此时叛逃东魏的野心家侯景的到来,梁武帝采取了接纳的 ...

  • 侯景之乱的前世今生

    一.侯景之乱的历史背景与前因后果. 南北朝中后期,北方的北魏王朝分崩离析.北方大地,东魏西魏并立.而两魏的大权,则分别由高氏(高欢)和宇文氏(宇文泰)把持,他们才是两魏真正的统治者.元氏的皇帝徒有虚名 ...

  • UC头条:侯景之乱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帝被饿死,皇子却忙着内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侯景之乱,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后三国时代大背景 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后,遭到新任君主元子攸猜忌与防备,两年以后,元子攸设计诛杀权臣尔朱荣,后旋即被杀,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