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游记

题记:时间都哪儿去了?不知不觉已是两鬓染霜,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有的模糊,有的清晰,有的已成为残缺不全的记忆。回忆生活中闪着火花的点滴,禁不住又翻出2013年10月穿越天柱时写的一篇游记。

天柱山,何许山也?在我看到报名去天柱山的帖子之前,还真的不知道它姓甚名谁。去过之后,才真正悟出了“曾经桑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含义。

一个出生在平原的人,对大山、大海有一种别样的情结,没去过之前是好奇,去过之后更加憧憬与向往,多了一份钟爱于眷恋。

好久没爬山了,心灵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渴望与向往。单调而重复的工作节奏,难免让人感到乏味,这次我瞅准了天柱山之行很有看头,当“火热的心 ”提出结伴而行时,我们俩一拍即合,我欣然答应。

每次出行都要有个伴,这是我的原则,两个人说说笑笑的不觉得寂寞,彼此也能有个照应,“火热的心”和“战王”是我的黄金搭档。

“火热的心”性格外向,爱好广泛,诙谐幽默,聪明绝顶。他不拘小节,人缘很好,网友不计其数,有无红颜知己,不敢妄下结论,无可奉告。关键是这家伙有一颗火热的心!

一、穿越封锁线

我们一行50人,10月18日18:10,从北关桥头出发,经济(南)—广(州)高速,直奔安徽潜山县。

出去游玩还是比较辛苦的,坐一夜车,休息不好那是没的说,但一想起明天我们就爬山了,心情特别激动。

我们的大巴必须在19号凌晨2点前下高速,因为在2点至6点高速公路实行交通管制,在这个时间段内强制休息,一旦错过这个时辰,将直接打乱行动计划。我们的司机师傅卡的真死,1:59准确通过下高速的收费站,此时离我们的目的地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一个小时过得很快,当我还在朦朦胧胧的睡梦中的时候,突然被叫醒,该下车了。

版主“绿茶”给我们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到景区的大门大家要徒步一个小时,这期间不要说话,手机关机或打到静音,免得惊醒了景区的管理人员,因为我们是驴友,要“逃票”进山,天柱山门票150元。其实,逃票是驴友圈内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平心而论,作个驴友不容易,三更半夜的,别人都在梦乡,我们却在黑暗中背着沉重的装备,摸索着前行,想想这,也自然心安理得了。

我抬腕看表,指针指向3点。下了车,我们各自拾掇好东西,按照版主的吩咐,悄悄地、蹑手蹑脚地前行,每个人都很遵守纪律,大气不敢喘一声,只有脚步声在沙沙作响。我们拉开距离,三五成群的行进在夜幕里。下车时我还睡眼惺忪,让冷气一吹,头脑清醒了许多,急剧的行走加之内心的恐惧(唯恐被逮着),使得交感神经很快兴奋了起来,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心脏剧烈地跳动着,看来,她在我的胸膛内比我还紧张。

山上的公路弯弯曲曲的,呈无数个“S”状,但很平坦。已有很久不走夜路了,记得小时候精神生活比较匮乏,放个电影是逐村的轮转,三乡五里的,和小伙伴一起撵着看,有说有笑地行走在田间小路上,那一幕幕,还记忆犹新。 像《渡江侦察记》、《永不消失的电波》、《闪闪的红星》,如今还耳熟能详,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它们长大的。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前进,信息化的时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无形中却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大家等一等,我去找一下大门。”绿茶的低声提示把我从回忆中拉回。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到了天柱山的售票处,由于是晚上,加之都是初次来,对这儿的地形不熟悉,不知进山的门在哪儿。

绿茶的秘书孟老师不愧是这方面的行家,很快找到了。大家井然有序地排成长队,鱼贯而入,沿着石阶小心翼翼地上山,脚步放得更慢了,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跳动,唯恐搅了旁边房子内熟睡的工作人员的美梦。

过了大门约吸袋烟的功夫,没听到后面的追喊声,绿茶告诉我们:“成功穿越封锁线!”哈哈,依我看,更像是奇袭白虎团。这时心头的石头方才落地。坐下来,喘口气。此时我的内衣已湿漉漉的,说不清是累的还是吓的。

我们放慢了脚步,若无其事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此时已感觉有点累,试想,在车上休息不好,加上那阵子的紧张,现在一下子放松了,要说不累,不管你信不,反正我不信。

我们来到了天柱山庄,已是4:20,我们在一排长亭下的座椅上坐下小憩。我从背包内拿出抓绒服穿上,尽管是南方,10月户外的凌晨,仍让人感到丝丝凉意。

坐着发冷,一些人在亭子旁边的石头铺的广场上踱步,还有人饶有兴致地拿出户外音响放起了《朝阳沟》,更有甚者,两位老兄干脆打开装备,在亭子下席地而睡,好不惬意。我点上一支烟,细细的品味着,打发着这漫长的时光。

天终于放亮了,6:30,我们去天柱山庄住宿,大家自由结合,两个人一间。我自然是和我的搭档“火热的心”住在一起。我们住的是306室,两张床的标准间,有电视,能洗淋浴,真的很不错,在山上能住到这样的房子,出乎我的意料,我们心满意足了。放下背包,简单地洗刷一下, 绿茶通知我们,大家先休息,休整一下,10点钟开饭,饭后爬山。

午饭是十菜一汤,米饭尽吃。菜虽然有点从简,但能吃饱,出门在外,能吃饱饭就很知足了。大家狼吞虎咽的,盘子里的的菜不一会功夫就一扫而光。这样很好,不浪费,不像在家喝喜酒,有吃的有看的,吃一半扔一半,真让人心痛,粒粒皆辛苦啊。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不这样办还不行,随波逐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黄河尿泡随大流,人家咋着咱咋着。你必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你。

我们行程安排是这样的,19日走西部景区,特点是“秀”,路程较长;20日走东部景区,相对较险,路程较短。 
                                                                                                                                         二、风光在险峰

在景区介绍上看到: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坐落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汇处,全山有45峰、17岭、18崖、14岩、25洞、86怪石、18瀑、17泉、7关寨、2寺观、有植物119科、1000种以上。属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

10月19日10:30,我们背上行囊,带上一顿餐,开始了真正的驴途。

我们走的是神秘谷——天池峰——莲花峰——炼丹湖线路,一路往右,最后返回天柱山庄。这条线上有两处比较有名的景点:“飞来峰”和“天柱峰”。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游客是不能登顶的,很简单,山势险峻,没有上山的路。该线路景点多,但美中不足的是,错过了“总关寨”线路上的“百步云梯”,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当你得到一部分,你同样会失去一部分,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美,就像“苹果手机”上的那个带有豁口的苹果的图案;又如断臂维纳斯,那种残缺的美,绝无仅有,举世无双,成为千古绝唱。十全十美只是人的愿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大家个个精神抖擞,步履矫健。这是个很成熟的景区,石头砌的台阶,很板正,台阶并不陡,走起来不费力,两边是高耸的松树,还有诸多叫不上名的树种,这儿的植被很好,到了这个季节仍郁郁葱葱,或许这是南方的山与北方的最大区别吧。

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一种“青城天下幽”的感觉油然而生。很快到了石头上刻着“六月雪”的景点,但没搞懂它的含义。几个小姑娘在那儿合影,递过相机让“火热的心”给拍照,我也趁机按下了快门。“火热的心”大发感慨,看她们多么阳光,多么清纯,我们要是有她们这个年龄,该有多好;或者停在现在的这个年龄50年。哈哈,这小子又在说梦话,真是痴心妄想。愿望是美好的,但衰老是一切生物发展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快快乐乐,趁走得动多去几个地方,才是最重要的。

回头想想年近半百的自己,岁月的刀锋已无情地在脸上刻下道道皱纹,时间的年轮更是近乎残酷地染白了双鬓。我感叹于朱自清《匆匆》上的名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柳枝枯了,有再绿的时候;然而,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很快我们经“南关寨”来到“上站”,这儿有一个宽敞的平台,飞来峰已清晰可见,我们走四方户外的部分驴友在这儿合影留念。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经“总门”,“虎啸峡"来到一处周围有栏杆的巨石上。

在旁边的石凳上,坐着一对老夫妇,我感到很惊奇,这么大岁数了还爬山?我走过去和和他们搭讪,一问,两位老人均81岁,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在女儿的陪同下来游天柱山。这个年龄了还走出家门,去户外,真不简单,令人肃然起敬。我用相机让这瞬间定格。我不敢想象,我到了这个年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走得动吗?我为他们孩子的孝心所折服,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不仅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

我们的部队此时已比较分散,三三两两地边走边看,我和我的搭档“ 火热的心” 一起经“ 象鼻石” 进入“ 通天谷” 。这个山谷四周都是石壁,内部巨石耸立,形态迥异,有“乌龟探海”,“大象吸水”,“石瀑布”,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我俩在此坐下,休息一会儿,吃点橘子,苹果,补充点水分,拍拍照。我在想,我们郓城要是有这么个景点,该有多好,闲时到这儿坐坐,和朋友聊聊天,叙叙旧,沟通一下,加深一下感情。若有闲情逸致,甚而至于来点疯狂的,捣鼓个篝火晚会,KK歌、跳跳舞,弄点摇滚的,那露天的“Party”想必会迷倒一大片。

接下来的进入如同迷宫一般的“ 神秘谷” ,有“ 逍遥宫” 、“ 迷宫” 、“ 龙宫” 、“ 天宫” 。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可谓“洞天福地”,有的地方只有一肩膀宽,上边巨大的石头愣是卡在那儿,岿然不动。路上的台阶变成了水泥预制的,以往爬山,还真没走过这般的台阶。

“ 飞来峰” 上的那块“ 飞来石” ,宛若一顶毡帽顶部的小妞妞,稳稳地盘坐在那儿,忠于职守地守望着这片秀丽的大山,欢迎每天来这儿的游客。飞来峰的石头呈灰白色,表面光滑洁净,崖缝间长出的松树,有极强的生命力,不管风吹雨打,顽强地生存着。

远处,两个小姑娘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专心致志地用手机照相,两个人位置不变,“摄影师”和被拍摄者角色却相互转换。我在想,我们平时的换位思考不有点与之相似吗?变换一下角色,站在别人的角度,或别人的处境下看同一个问题,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问题可能随之迎刃而解。

两个小姑娘还别出心裁地摆出各种姿势,有点意思,我情不自禁用长焦拉过来,记录下这一瞬间。

继续向上,来到一处小的平台,这儿有三块孤立石头很奇特,分别是“ 飞来石” 、“ 斗笠石” 、“ 螺顶石” ,他们又统称飞来石,三块石头共同特点是底部有圆形契合点为支撑点,因此,看上去岌岌可危,实际上安然无恙。特别是那块斗笠石,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扣人心弦。它是由于水平垂直节理发育,其他岩块崩塌,幸存的石块重心较稳,经数以百万年的风化形成覆盖石。

告别“飞来石”,向上来到“ 天池峰” ,站在峰顶护栏旁,极目眺望,隐约可见对面的“ 天柱峰”和“ 蓬莱峰”。他们像一对初恋的情人,“蓬莱峰”小巧玲珑,亭亭玉立,娟秀俊俏,宛若一个少女,头顶一袭薄薄的面纱,时不时害羞地露出她那绯红的面颊,含情脉脉地依偎在“天柱峰”的怀抱,情意绵绵;“天柱峰”英俊潇洒,高大挺拔,棱角分明,充满了一种阳刚之气。

弥漫的大雾把两座山罩得若隐若现,俨然李可染笔下的一幅水墨很浓的巨型山水画,被渲染的淋漓尽致,让人浮想联翩,为之咋舌。不一会儿,浓雾弥漫,对面的一切销声匿迹,无影无踪。

今天的大雾影响了我们观赏与拍照,确实有点遗憾,但雾天有雾天的景色,是晴好天气是所欣赏不到的。

13:00,在“ 天池峰” 顶部的“ 天庭” 上,我和“ 火热的心” 找了个石凳坐下,开始就餐,我拿出随身携带的小二锅头,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过的真是神仙的日子。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不同。幸福是一种感受,是对生活的满足。好比我憋得很厉害,想上厕所,然而只有一个坑,有个人在那儿蹲着,我急不可耐、无可奈何地徘徊着等待,那么,他就比我幸福,就这么简单。

用过午餐,我们又上路了,迎面而来的是“双乳峰”,她活像少女的一对乳房,丰满、浑圆而挺拔,看上去富有弹性,上面具有点睛之笔的乳头更是恰如其分,活灵活现,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火热的心”走到这儿腿都拉不动了,目不转睛,不难看出,他早已心猿意马,意乱情迷。哎呦嘿,如若不是我在旁边,没准会碰出点火花来。

前方的“拜岳台”尽收眼底,登台的台阶及上边修建的环形栏杆清晰可见,周围被翠绿的松柏环抱,我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机,拍下她迷人的靓影。

此时左拐是“天柱峰”和“蓬莱峰”,此二峰观赏完必须原路返回。既来之,则观之,不能留有遗憾,我和搭档“火热的心”异口同声,说去就去。台阶的右侧,是一块颇像鹦鹉的“鹦哥石”,看上去还真的形神皆备,看到我们,似乎跃跃欲试,要叽里呱啦地学舌了。

“天柱峰”就在眼前。一位老师傅在一丝不苟地擦拭山下的景点介绍牌子,那个认真劲称得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我被他的敬业精神打动了,从“火热的心”和他的攀谈中,我得知他每天都要清理一次,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我从中深深的领会到: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把它干好,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的差异,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简单的事只要把它做好,就不简单,平凡的工作,只要做得有模样有样就不平凡。

在“天柱峰”下举目仰望,由于大雾缭绕,看不到山顶,往上走几十凳台阶,山脚下的石壁上刻着“顶天立地”四个大字,字体圆润,苍劲有力,我想这就是对天柱山最好的诠释,真实的写照吧。

字体的右侧是“一线天”,“天柱峰”的这一侧,宛如被一刀劈下,留下一道20公分见宽的缝隙,直上直下,光线透过缝隙,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被大自然这无穷的魅力征服了。

回走几步拐过来,是通往“蓬莱峰”的两边镶有护栏的石阶,起名“蓬莱峰”,我推测是借故蓬莱阁八仙过海的缘由吧,那儿想必蕴含着一分浪漫的色彩,驱使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前往。

果不其然,山顶十几米见方,周围安有石栏,往下一看令人炫目,右手是耸立的“天柱峰”,左侧不远处是“天池峰”,远方山峦起伏,重岩叠嶂;山下云雾缭绕,变幻莫测。这儿风光旖旎,在大雾的衬托下,宛若世外桃源,比真正的蓬莱阁还要迷人。我仿佛看到吕洞宾、张果老他们,在飘摇过海,各显神通。可谓雾里有山,山中有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此时隐隐约约听到我们的版主“绿茶”那熟悉、富有磁性、极具号召力的声音。顺着声音望去,“天池峰”上一抹红色的抓绒服,高挑而修长的身材,欢快而活泼的马尾辫,配着一副斯斯文文的眼镜,顷刻间跃入眼帘,使我轻而易举地认出了她,奥,她的小分队在我们后边。

我朝她们高声呼喊,招手致意,她们听到了,遥相呼应。我用相机把镜头拉近,聚焦,“卡嗒”一声按下快门。雾中的天池峰看上去竟分外妖娆。

此时,一个小姑娘,独自一人,穿着一件米黄色的一次性雨衣,安静地走过来,然后不声不响地坐在石阶上,左手托起下颌,目视远方,若有所思。酷似戴望舒《雨巷》中那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默不作声,似乎无心观景,看上去心事重重的样子,又一个人独来独往,莫不是失恋了吧?来这儿寻觅那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抑或心灵的寄托?

看上去颇有几分黛玉葬花时“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的意境,悲凉而凄美;困惑、迷茫而又多愁善感的黛玉,终于没能用那颗一往情深的芳心打动自己的心上人,让世人为之扼腕叹息。出身的卑微,家境的贫寒,寄人篱下,那个“白玉为床金做马”的名门望族与之格格不入,巨大的反差使“门当户对”无从谈起,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铸就了这一爱情悲剧,情何以堪?

相逢何必曾相识?小姑娘还在那儿坐着,我不忍心打扰她。我没有神机妙算的本事,无法去了解她的内心世界,但看她确实没有想不开的意思,也就打消了英雄救美的念头,决意离开。

都怪我自作多情,想入非非,莫不是怜香惜玉了吧,怎么不往好处想呢,想必人家是走累了,坐下来休息呢。

我们在这儿拍了照,从“蓬莱峰”往回走,看到“天柱峰”半山腰陡峭的石壁上的一棵“挂壁松”,根硬是扎进了崖缝里,树身与岩壁垂直,枝干在风中摇曳,它历经风雨,饱受严寒与酷暑,送走了无数个漫长的黑夜,历经沧桑。它扎根的崖缝,水分一定不充足,每次下雨时,才如降甘霖般地受到点恩惠,颇似朝廷三宫六院中一个极其普通的宫女,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难得受到皇帝的润泽。但它依然顽强地生存着,无怨无悔,无忧无虑;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堪比高尔基笔下搏击长空的海鸥。

“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我曾经听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揣摩一下,不无道理。一个人,如若有“挂壁松”这般境遇,一定顾不上患抑郁症了吧。

告别“挂壁松”,再回眸近距离瞅一瞅“天柱峰”,依依不舍地前行。来到“拜岳台”旁,此时那一对81岁的老夫妇也赶到这儿,坐在石凳上休息,他们走的还真不慢。这时我想起赵咏华的歌曲《最浪漫的事》中那句经典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的我们哪儿也去不了 ……”听上去虽说有些伤感,但情真意切。记得第一次听这首歌时,竟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老来伴,老来伴,老了就是个伴啊,谁也离不开谁,一天不见对方,心里就有空荡荡的感觉。每次出门,都叮嘱你注意安全,每次离开家,都告诉你,没有我的日子里,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就像所说的“挖一块胶泥,捏两个泥人儿,一个是我,一个是你;然后把他们打碎,和在一起,重新捏两个小人儿,那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浪漫,具有诗情画意。

“拜岳台”是一个十几米高的巨石,四周陡峭,上边较平坦,呈勺子状,勺子柄向北,是一个如恐龙背样的山脊,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上边周围一圈石栏,要不是这石栏的保护,具有非典型性恐高症的我,打死也不敢走到山脊的那一端——勺子柄部。

我琢磨着这“拜岳 台”的含义,大抵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很好地观赏天柱山,信佛的人,可以在这儿打坐,虔诚地礼顶膜拜吧。想起今年早些时候去五台山时,在去往东台崎岖的山路上,看到一个僧人,朝着东台的方向,每走三步匍匐一次,五体投地,机械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天都黑了,而且大雾弥漫,天气阴冷,却丝毫没有打消他义无反顾地朝拜东台的决心。我当初迷惑不解,后来慢慢领悟,是信仰使然,驱使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修成正果。

我给绿茶、青茶、步行者、天马行空、孟老师等一行8人在“拜岳台”照了合影,又开始了我们的驴途。经“争秀台”来到“天元石”旁。“天元石”是块巨大的石头,光整而圆滑,像是人为摆在那儿,看上去重心及其不稳,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其下方就是我们必须从那儿经过的台阶,胆小的简直不敢从那儿通过。经过一个狭长的的下坡,来到出口处,那儿一块巨石卡在两边的山体之间,最低点与人的高度相仿,我让绿茶摆出Pose,站出马步,左手托起巨石,颇有些“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味道,这美好的瞬间被永久记录下来。

走过“仙人洞”,经“朝天阶”,上“青龙背”。“青龙背”处已没有可走的路,然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修建的栈道绕了过去。下来后回头看走过的路,硬是在陡峭的山体上,凿出深深的石洞,放上钢筋,经混泥土浇筑而成。下来便是一个像莲花瓣样的弧形巨石,直立在那儿,比悉尼歌剧院的房顶造形标致多了,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用相机拍下,只可惜离得太近,不能拍出它的全貌。

经“七星池”,“青龙轩”,“西关寨”,走过“莲花栈道”,来到“莲花山”,山顶有块巨石,像是在产蛋,我们拼命给它加油,嗓子都喊哑了,可是直到我们离开,还是没有产下,看来,真的是难产啊,十年八年的够呛了,很可能胎死腹中,早知如此费劲,还不如剖腹产呢。山顶一块光整的巨石立在那儿,要是把它运到我们郓城的唐塔广场,由文人墨客提上几个字,那将很“罗曼蒂克”!

走到“甘露泉”旁,原来就是一个不大的池子,一边依山,一边是石头砌的,水是山泉水,或许是久不下雨的缘故,里边的水已不太清澈。接着是“南山八卦阵”,我们进去,仿佛走进“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当中的“天门阵”,迷宫一般地绕来绕去,只是看不到刀光剑影,听不到人喊马嘶。

很快,我们来到“炼丹湖”旁 ,它三面环山,湖周围有修建的小道,曲径通幽。湖虽不大,但山清水秀,碧波荡漾。饶有兴致的游人,在一叶小舟上荡起了双桨。一路最后的两个景点是“仙桃石”,和“天柱晴雪”,最后回到我们的大本营“天柱山庄”。此时时针指向16:30,历时6个小时。

三、高处不胜寒

回到驻地,用过晚餐,洗了个热水澡,早早地睡下,养精蓄锐,因为明天还有一天的行程等着我们。一天的徒步,体力透支地很厉害,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6:30就餐。早餐很稀松,差强人意,着实不敢恭维,小菜因陋就简,总共两个,还是小盘:一个炒花生米,一个雪里蕻。馒头、米汤到尽吃。10人一桌,每人两筷子就把雪里蕻给夹没了。再要去,却难心刻意地不给上。绿茶好容易从里边操作间端了两盘,来到大厅又被服务员给没收了,真没办法。我在想,要是有点老咸菜也能将就将就,对我们来讲,这时最普通的咸菜,已成为求之不得的奢侈品。

草草地吃过饭,在外边的小广场上集体合影,这当儿我成了不折不扣的摄像师,随着倒数“三、二、一”,聚焦,定格,瞬间成为永恒。之后我们各自拾掇好自己的东西,全都带上,因为我们返回时已不再回到这儿。我两个包,背着个,里边主要是衣物;提着个,里边装的是水果和水。告别天柱山庄,又出发了。
       经过一夜的休息,体力恢复了许多,但小腿肚子仍隐隐作痛,还好,走起路来并无大碍。老天还是比较眷顾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的,今天为多云天气,雾气小了许多。我们经“丹砂亭”上山,远眺“飞来峰”,白云缭绕,时隐时现。蓝天、白云、青山,那么和谐,令人流连忘返。

走过“丹砂亭”,迎入眼帘的是三座大山,我先声明,这可不是旧社会压在我们头上的那“三座大山”。由近致远,一字排开,错落有致,分别是“飞虎峰”、“迎真峰”和“石纽峰”,雄壮巍峨,气势磅礴,霸气十足。我选择好角度,在近景松枝的点缀下,给它们拍下了合影。“飞虎峰”上的石阶从山脚延续到山峰,清晰可见。看来,我们就要从那儿上山。

绕过几处奇石,来到“飞虎峰”下,在崖壁上凿出的台阶盘旋着上升,看不到终点。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沿台阶而上,来到半山腰,向下一望,双腿发软,紧张地光想尿尿。我的手都发抖了,“火热的心”却在那儿卖萌,装模作样、煞有介事地摆出Pose:那个前腿登,那个后腿弓,右肩扛起登山杖,把表情来放松。兴致勃勃地让我给他来一张,你就臭美吧!真没办法,恭敬不如从命。

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我这时哪还顾得上看景?光看脚底下的石阶了,你还别说,还真看出点门道:这台阶是在石头上凿出的,有角有棱,原汁原味,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这次在天柱山长见识了:台阶有石砌的,有水泥预制的,有栈道样的,还有在石头上凿出的。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命题在这儿似乎不太成立,这儿的路,是修出的,而非走出的。敬爱的安徽人民为了打造这个景点,真是想方设法,苦心孤诣,励精图治。

千金难买回头看。上得山来,再看看我们走过的路,蜿蜒、逶迤,九曲十八弯,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如痴如醉。

来到峰顶,找个石凳坐下,放下包,扒个橘子,补充点水分和能量。向北望去,“画眉岭”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登高望远,尽情的享受这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心也随之纵情地驰骋,要是自己的住处周围有这样的景致,有这般山景房,真的赛过神仙了。异想天开,心比天高。梦寐以求的愿望与现实总是相隔是相隔十万八千里。

不知过了多久,感觉到山风阵阵,吹到身上,拔凉、拔凉的,禁不住打了个寒战,该启程了。

走下“飞虎峰”,来到一个小山顶,回看飞虎峰,则是另一番景色,还真的像一只猛虎,盘踞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看守着这儿的门户。只是这“飞虎峰”的“飞”字,应体现出如虎添翼的味道,打量了许久,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看问题大抵亦如此,站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

几个驴友站在几块奇石旁,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不停地拍照,我很纳闷,想看个究竟,迫不及待地走过去。原来,是由石头自然形成的“祖孙乐”,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太太领着个不谙世事的孙儿,尽享天伦之乐。看上去,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叹为观止。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奥妙,无与伦比。我也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

我们来到“画眉岭”,山顶修了个小亭子,供游人休息。在这儿观看我们走过的“飞虎峰”,一览无余。我们小分队以“飞虎峰”为背景进行合影留念。休息一会儿,不觉身上有点发冷,不能久停,会受凉的,我们又迈开了脚步。

下了一段之后,一处写着“前方施工,游客止步”的字样,孟老师拿出地图查看,今天的线路就必须从这儿经过,我们义无反顾,还是按原计划行进。这段路的确在修缮中,一些石块之类的原材料胡乱地摆放着,但还能通过,只是没有护栏。前方往左一拐,一些工人师傅在工作,电锯切割石块时飞出的扬尘弥漫着飘进空气里,他们有的有自我保护意识的还带个防尘面具,有的什么也不带,例如口罩。这是很危险的,时间久了有患上矽肺的可能。我紧走几步,快速通过。看到他们这般辛苦地劳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地保护景区的各种设施,爱惜这儿的一草一木。其实,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文明的游客: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能留下;除了留影,什么都不能带走。

过了这段路右拐,是一个小小的平台,站在那儿可很好地观赏对面的“麟角峰”和“覆盆峰”,此时的雾气,从山的右边缓缓左移,笼罩地这两座峻峰时隐时现,“麟角峰”的峰顶有一颗生命力极强的松树,我几次想把它拍下来,因浓雾弥漫均未成功。

对一个户外爱好者来说,走,是永恒的。我们又开走了,接下来的这段是人走出来的小路,与两边各种植被近距离亲密接触,间或看到一些红叶,说真的,这儿的红叶,与博山“和尚坊”的相比,逊色多了。一个驴友说,走这样的路才叫爬山。不错,走“捏户的”(博山话:这样的)山路,才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倍感亲切。不远处的路旁有块突兀的石头,修有栏杆,走近一看,是“回音台”。我登上去,吸足一口气,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到嘴边,朝着对面的山峰放声长吼,不间断地足足持续了20秒,直到实在是没有气力了方善罢甘休,被迫停止;我喘着粗气,侧耳倾听,却没听到半点声音,哈哈,原来这回音壁徒有其名,言过其实啊。也罢,多这么个景点,多一点看头,何必那么挑剔,那么刻薄呢?

接下来的路,是石头铺成的小路,空无一人,我用相机给了特写。“火热的心”跑得真快,大概这伙计是属兔的吧,行如风,撵都撵不上他,我紧追不舍。爬山的目的是观赏一路的风景,走走停停,看够了再走,不能走马观花,前提是不掉队的情况下。

半道上,“绿茶”他们看来消耗得比较厉害,需要补充点能量,几个人席地而坐,吃了起来,绿茶居然还津津有味的吃起了面条,还有这等快餐?不可思议。他们招呼我也来点,我哪还有这个心思,得赶快去追赶“火热的心”,要是被哪个暧昧而多情的美女拐跑了,弄出点绯闻来,回去后我可没法向他老婆交代。

好不容易追上了,坐下来,喘口气。对面的山坡上,忽然发现一个庞然大物,身体滚圆,结实,皮毛光洁,体部呈流线型,上面纵行的花纹,清晰可见,前后几乎一般粗,头的顶部有一对长长的触觉,尾巴扁平,呈扇形,还埋在灌木丛中。正“吭哧、吭哧”地向上爬呢。我认不出它是何物,压根就没见过,没腿、没翅膀的,更像是海里的动物。不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弋,怎么跑到天柱山来了?莫非也来凑个热闹,游山玩水了不成?问问“火热的心”,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写到这儿,才想起翻一翻“天柱山导游全景图”,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这么令人伤脑筋,这么捉摸不透;按图索骥,你猜那是什么?谜底终于揭开,它原形毕露,那叫“鼓槌石”。

往前走,对面的半山腰有一个亭子,叫“叠翠亭”,顾名思义,这儿绿树成荫,苍翠欲滴,高低错落,层出不穷。这儿的意境,有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只是我们不去这座山,而是从山腰处右拐,急转直下,下到谷底,再经“千丈崖”,进入“天狮峰”与“覆盆峰”之间的峡谷——“阳关三叠”而上,到达“大天门”。

从“叠翠亭”下方下到谷底的这段路,台阶比较陡。一对63岁(男的、女的均63岁)的夫妇走在我们前边,很抱歉我叫不上他们的网名,只知道男的是从中医院退休的,姓樊,他身材魁梧、伟岸,人高马大,一头乌黑的浓发,看上去没实际年龄那么大,瞧那体格,“站如松,坐如钟”,像是行伍出身,依然不减当年;大嫂虽也年过花甲,仍身板硬朗,风韵犹存。他们一路放着户外音响,好不惬意。

对他们,我打心眼里佩服。早在将要从半山腰往谷底下时,老樊听说要下了再上,不由自主地说:“哎吆嘿,这么个玩法?”似乎有点苦不堪言。不难看出是有点打怯,60多岁的人了,若不经常爬爬山,跑跑步,突然走这么个强度,是有点够呛。我虽然小他十几岁,两天下来,也是咬紧牙关,硬撑。我到了他这个年龄,说不准真的不敢报名了。我打趣道:“我看老哥你走这种山路是轻车熟路,小菜一碟,若以后再有这般强度的还来吗?”他回过头,朝我摆摆手:“不走了,力不从心啊。”

在后边的“游目骋怀亭”处,我特意给他们夫妇照了相,以作榜样。我们就地坐下,来个原地休息,喝口水,喘口气。累了就歇歇,歇罢再走,不能久停,不然的话身上很快就冷了下来,容易感冒。

站在石阶上,远方的“千丈崖”已清晰可见,崖高约120米,崖壁峭立,光滑圆浑,气势磅礴,可望而不可即也。

下到谷底,大部队已陆陆续续开使就餐,我和“火热的心”也找了个较平的石头,摘下背包,坐下,掏出鸡蛋,五香花生米,拿出小酒,每人押了两口,因为后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敢贪杯。由于十月已是深秋,天气变冷,气温较低,所以出汗不多,我背的四瓶矿泉水还没动头。根据以往爬山的经验,途中是不能吃得太饱的,从医学角度讲,餐后血液重新分布,消化道血液增加,大脑和四肢的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使人感到没精神,浑身乏力。喝水亦然,少量多次,不渴也喝,等感到口渴了,实际上体内已经缺水,体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迫使大脑发出口渴信号。

吃罢饭,收拾行囊,向“阳关三叠”进发。沿山谷拾(shè)级而上,不大会就气喘吁吁,得站住歇口气。

早在上初中的时候,老师组织去梁山参观,那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懵懵懂懂的我,背着小被子,带上干粮,和小伙伴一起徒步去36里以外的梁山,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称得上是我的第一次“户外”,堪称“处女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爬梁山时说是去山上看喘,可爬了大半天也没看到喘在哪儿,老师说:你不是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了吗?那就是你要看的“喘”,那是留在我记忆中的第一次被忽悠。

上山还是比下山累,要克服地心的引力,步步登高,不背东西还好,肩上扛着个,手里领着个。人家手里拿的是登山杖,我手里却是个包。终于来到“阳关三叠(1)”,明白了,这所谓的“阳关三叠”,就是登一段石阶有一个宽敞、平坦的地方,修有石栏、石凳,可以休息。这“阳关三叠”路程可不算短,10:00开始上,等走到顶端的那个垭口——大天门,已是10:30,用了整整30分钟。此时一些女同志坐下来休息,放弃爬“天狮峰”了,“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明智之举。部分男士开始酝酿着爬“天狮峰”,我和“火热的心”跃跃欲试,一商量,一个字,爬!一辈子说不定就来这一次,不能带着遗憾回去。

从下边的牌子上了解到,“天狮峰” 海拔1550米,与我们山东的五岳之尊——泰山,不相上下。因这儿是在半山腰,向上望去,并不显得多高,上山的路也是在石壁上凿出的台阶,悬崖的一边安有钢筋护栏,可以作扶手。我们把包放下,让同行的不愿登“天狮峰”的女同胞给看着,轻装上阵。这台阶还是比较陡的,我用相机记录下来,大约用了一刻钟的功夫,成功登顶。

峰顶呈穹窿形,石面光洁,四周有保护栏,站在峰顶,极目远望,“一览众山小”,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高处不胜寒”的名句。当下某些人,随着地位的升高,权力的膨胀,如蝉脱壳、蛇蜕皮一样,摇身一变,变得很陌生,很难接近,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说话的语气大不一样,甚至盛气凌人。让人敬而远之。“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人性的弱点。

“照相了,照相了。”“火热的心”那清脆而富有童音的吆喝声把我从思绪中唤回,是啊,来到峰顶了,总得留个纪念,也不虚此行。此时一个和我们一起出行的小姑娘在照相,她穿件大红色外套,军绿色户外裤,很可体,戴顶画着红色五角星的浅绿色遮阳帽,一副小巧的眼镜挂在眼前,帽沿下的刘海儿有点凌乱,生得眉清目秀,颇有几分姿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倾国倾城。等她完事以后,我们依次进行拍照,四周就是悬崖,安全第一。“火热的心”照出相来依然很阳光,很青春,不像我,已是一头银发,未老先衰。想起这,禁不住黯然神伤。

我们不敢久留,又原路返回,下到“大天门”处,已是11:00,背上背包,开始下山。这次登“天狮峰”的也就十来人,大多数都从“大天门”直接下山了。慢慢走着,此时已感觉不到身体的劳累,我忘情地唱起了张雨生的《大海》,“如果大海能够唤回曾经的爱,就让我用一生等待;如果深情往事,你已不再留恋,就让它随风飘远……

自娱自乐。很快来到一个叫“鹊桥”的景点,不远处,见一块巨石从一侧远远地伸到另一侧,颇像食蚁兽硕大的鼻子,我们从下面穿过时,蹑手蹑脚地,恐怕惊动了它,误把我们当成它的美餐。“鹊桥”上,我目光努力地寻觅着,搜索着,却始终没有看到前来约会的有情人。

接下来的路台阶很陡,需小心翼翼,走着走着,进入一个长长的石头缝隙中,最窄处只能侧身通过,两侧是巨大而光滑的石头。“火热的心”歪戴着帽子,这小子擅长不按套路出牌,我喊:“ 回头”,他的光辉形象刹那间进入我的相机。走出这长长的缝隙,回头一看,右侧的岩壁上用楷书刻着“奇谷天梯”四个大字。美哉!妙哉!不走寻常路。

继续往下,来到了“游目骋怀亭”,这是人工修建的一个小亭子,站在这儿,四周远处的景色,一览无余。我搞不明白这四个字的确切含义,回来后查阅词典:“纵目四望,尽情舒展胸怀。” 原来如此。游完天柱山了,最后再回味一下,做个总结,让人有更多的想头。

这次出行,夫妻驴友不少,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八、九对,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夫妻双方一起出坡,成双成对,同甘共苦,情意绵绵,令人羡慕不已。男的总是把负荷放在自己肩上,对妻子百般呵护,无微不至地关怀,患难之处见真情。观后为之动容:尽管我的胸襟不是那么宽广,但可以给你遮风挡雨;虽然我的臂膀不是那么坚强,但可以为你撑起一片蓝天。不管来世何如,只求今生牵你的手,风雨同舟,一直到老;海枯石烂,地老天荒……

来到山脚下,时间是12:00,今天的穿越时间是5个小时。在天柱山茶庄吃过午饭,已是13:30,坐上大巴,一路向北。

过了商丘,听绿茶说,我们的大巴,在定陶接了个活儿,连夜从郓城直接去定陶,这样菏泽的5名驴友就无法跟车回菏泽了(注:我们用的是菏泽旅游公司的大巴),绿茶又特意电话联系到朋友,从郓城开车到菏泽的高速路口等着,免费送他们回家。我被她的这种时刻为驴友着想的精神打动了,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10月20日21:30,历时8个小时,我们顺利回到温馨的家——郓城。

这次成功的穿越,感谢绿茶、青茶以及绿茶的秘书孟老师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感谢绿茶的逼迫,正是这个“逼宫”,使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闲暇之余,拿起笔,才有了这篇游记的出炉,断断续续用了一周的时间。只想把美好的旅途,记录下来,留作永恒的回忆。

拙笔陋文,以飨驴友。

稿于2013年10月27日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0)

相关推荐

  • 浮盖山,徐霞客曾游历过并称之为神奇之山,却不为多数人所熟知

    浮盖山距廿八都古镇不远,但交通并不方便,公交车只能到山下,而景区大门售票处在半山腰,从山下走上去起码要30分钟.我们包了辆车,把我们送到半山腰景区大门口,然后,留了个电话,游玩结束后打电话给司机再来接 ...

  • 雨中登顶梵净山

    自从看过贵州梵净山的照片.视频及相关介绍,那座直插云霄的金顶就深深刻在脑海里.如此天空之城,没有理由不成为向往之地. 离开镇远古城,车行约三小时,我们便进入梵净山景区.虽然天公不作美,下着细雨,天气又 ...

  • 狮山钟秀,长发其祥:峰峦绵延狮守山,尘劫虽移终不朽

    2017年10月,我发过一篇文章:第16次鹿亭行,不解之缘,还有第N次. 网友"狮山风情"在文末留言说:"敬爱的笔者先生有时间也到余姚裘岙走走,中村至裘岙千年古道仅5.5 ...

  • 雨游孤石峪

    文图均为原创 雨游孤石峪 周六阴天,是夏季游山的好日子,于是慕名前去石门寨镇孤石峪村.孤石峪距市区20公里,沿秦青路转祖山线可达.行进在新修的道路上,一路坦途,四面风光,车子还没开过瘾,目的地就已到达 ...

  • 登天柱山(2014年7月27日)

    这些照片的顺序是从上山拍到坐缆车下山. 登山前的远眺 开始登天柱山了 有一个基站伪装成松树的样子. 感觉是个石头山,到处是巨大的石头. 这种植物不知道叫什么? 这块石头长着一个长长的鼻子朝着天空,像大 ...

  • 骑行云翠山

    从昨晚的八月十五云遮月蓝黑色背景里判断,次日应该是一个晴天.早晨朝霞满天,映红了东方,按着"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今天应该是阴天有雨,可是,一旦有骑行云翠山的目标之后,就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天柱山·“潜山洞”​II霍建明(安徽省)

    2021"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天柱山·"潜山洞"☆ ☆霍建明(安徽省) 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安徽潜山市境内的天柱山,主景区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我画天柱山II曹秀(辽宁省)

    ☆我画天柱山☆ ☆曹秀(辽宁省) 没想到这一辈子还有机会到天柱山,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件大事,对社会来说也是一件光彩夺目的事.既然如此,我连续绘画,一下就是五六幅,除了几幅报废外,剩余的画都有朋友们看中 ...

  • 胶东游记:莱阳濯村之印象

    花开花落,五月将近中旬,胶东的樱花也已经过了最繁盛的时节.落花,是很容易让人回忆往事的场景.于是,我也想起到莱阳樱花胜地濯村游览的一段经历. 去年的五月初,樱花盛时,我和周张二友,去了一趟莱阳濯村. ...

  • 【旅行者说】赤壁游记/徐纪林

    "赤壁"二字闻名于世还要感谢罗贯中所著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赤壁大战.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应该在以赤壁命名的咸宁市赤壁市,距离省会武汉市仅有百八十公里之距.当我们面对公元 ...

  • 【游记达人】幸福路口:韩国济州岛

    被称为大自然的礼物的济州岛,是韩国最南端的岛屿,位于韩半岛的西南海域,是韩国的第一大岛,面积约莫1800平方公里, 因地理位置,温和舒适的天气,成为韩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度蜜月之地,堪称为是"东 ...

  • 【游记】成都望江楼公园​

    成都望江楼公园是成都市所有公园中比较独特的公园,它除具有其它公园所具备的特征外,它更有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内涵.   如果公园评等级的话,在我参观过的所有公园中,个人认为望江楼公园属于最高级别的公园. ...

  • 南行游记 黄鹤峰林 土家女儿城

                                                                  pingpu

  • 南行游记 恩施大峡谷

                                                                            pingpu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湘黔之行感怀II庞华新(广东省)

    2021"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湘黔之行感怀☆ ☆庞华新(广东省) 芷江风雨龙津桥 中华受降日寇枭 凤凰涅槃沱江上 古城日夜尽逍遥 千户苗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