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为政第三章 好德尚礼

今天学习论语《为政》篇的第三章。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里又是孔子的一句话。再次表明了孔子“以德治国、以礼治国”这样的一个理念。德和礼在孔子的行政思想中占据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个“道”就是引导的“导”,和之前我们学的“道千乘之国”的“道”相同,引申为治理的意思。“道之以政”就是通过法规、政令来引导人们,治理国家。“齐之以刑”就是用过周密而严酷的刑罚让人们变得服从命令,在国君的领导下变得整齐划一。

这样治理的做法,会怎么样呢?“民免而无耻”人们可能能免于惩罚,但是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廉耻之心,在这里孔子就批评了以政令和刑罚来治理国家的做法。

“齐之以刑”的极致,这就是后来的法家。法家思想就是要通过严峻的刑法来治理国家,比较注重法令和暴力机关。法家的典型代表人物是韩非,法家集大成的著作就是《韩非子》。

据说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荀子是孔子之后的又一大儒,但是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纯儒,所以他教育出了两个法家弟子。

韩非子去拜访秦始皇的时候,李斯已经是朝中重臣,他知道韩非子虽然有口吃的毛病,但是才能超过自己,所以心中很忌惮,就离间了秦始皇和韩非的关系,导致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并最终被杀害。司马迁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就是说韩非被囚禁在秦国的时候,写出了皇皇巨著《韩非子》。

虽然韩非子被杀害,但是他的思想却被秦始皇加以利用,在实践上发扬光大。秦朝的体制就是在法家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看《史记》,就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出秦法的严酷。

秦朝之后的两千多年间,儒法之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甚至延续到了现代。恕不详说。

汉代初年,尊崇黄老之学,崇尚无为而治,对法家思想是一种反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德治成为主流。但是法家思想始终在治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孔子批判了以政令和刑罚来治理国家的做法,提倡“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用道德、礼仪来引导人,实现治理的良好效果。用德治和礼治,人们就会变得听从指令,变得彬彬有礼,而且“有耻且格”。就是有羞耻之心,有敬畏之心,会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这样就会达到一种非常非常融洽的社会关系。

这里“格”,有不同的解释。在这里我们可以翻译成有人格。有规格,有品格。人们在德治、礼治的社会中,就会变得有廉耻之心,并且会注重和塑造自己的人格。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孔子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思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