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一定要进入亲密关系吗? | 人生答疑馆第62期
这两年,只要一上网,随处就能看到很多阴间新闻,比如“杀妻骗保”、“恋爱诈骗”、“家暴”、“碎尸”……
身边以及网络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表示“真的不想结婚”。
但除却那些被新闻案例吓坏了的“恐婚”女性,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表示自己算不上恐婚,就是单纯觉得自己一个人过得也很好,似乎根本不需要亲密关系。
真的有人不需要亲密关系么?亲密关系是人生的必需品么?
今天的人生答疑馆,带你一起用心理学视角看亲密关系。
来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问: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问题详情)
人这一生一定要选择进入亲密关系吗?为什么?
我们可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游、一个人吹夜风发发呆,好像人生所有的事情都能够由一个人去完成,也并不觉得缺憾。 两个人一起吃饭、旅游、发呆,真的就有所不同吗? 人这一生一定要选择进入亲密关系吗?为什么?各位是怎么用心理学来看待的呢?
选择独身的原因不同,体验也不同
亲密关系指向情感,伴侣只是生活陪伴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燕归来
用心探索,用爱陪伴
看到你问出这个问题,忍不住让我猜想,你是一个可以与自己相伴,悠然自得的人?还是一个对情感有些隔离,需要照顾自己内心的人?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与自己建立了良好的亲密关系,不需要靠他人来给养自己。
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习惯了独自一人,情感上有孤寂感。
虽然这两者都不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但体验感却是完全相反。
我们可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游、一个人吹夜风发发呆,好像人生所有的事情都能够由一个人去完成,也并不觉得缺憾。
一个人吃饭、旅游,所有事情一个人都能完成,这是生活。
一个人也能吹夜风发呆,这是情感。
生活上的事情好解决,情感上的处理,需要有自我满足的能力。
两个人一起吃饭、旅游、发呆,真的就有所不同吗?
如果只是找个伴,没有深度的情感交流,一个人跟两个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亲密关系跟伴侣关系,还是有区别的。
亲密关系是指向情感的满足,伴侣关系是生活上的陪伴。
一个人如果想要爱和被爱,亲密关系对他来说,就是重要的。
而一个人只想在生活上,经济上,互相支撑和帮助,那么,就相当于搭伙过日子。
所以,要不要进入亲密关系,想要的是亲密关系,还是伴侣关系,关键看每个人的需求。
楼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看看自己对心理的满足愿望是否强烈,自己能不能做到爱自己,再决定是否要进入亲密关系。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祝你幸福。
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当然允许不同
孤独听上去很酷,但真实的关系才有滋养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学乃身之宝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其次,我希望你能明白,选择和需求,是不同的。
我猜想,你很可能是后一种孤独状态,这时,我建议你问问自己,是什么让你不愿进入亲密关系?
人的成长,需要在反馈中汲取营养
自然和书籍,都缺乏及时且真实的回应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无妻曰矜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
话不说满,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需要亲密关系,除了性的吸引和文化传统,我认为更深层的心理原因如下:
人生来不完善,体弱无力、情绪容易失控无法表达,需要通过外界的回应来吸收养分成长补全。
向自然求成长?但自然没有情绪只会按照它自己规律回应,需要你自己观察和思考。
比如苹果砸了无数人,几乎所有人都只是生气,只有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而无回应之地即地狱,如果单靠这个,只怕大多数人在读懂自然的回应之前,就已经绝望了。
人的回应就要快很多,但问题是其中夹杂回应者的各种情绪和局限的认知,容易让人成长出现偏差,即在关系中成长,也在关系中形成一些问题,代际传递。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关系中解决,只是看书没有用,因为书写出来就固化了没法给出回应,给你回应的其实还是你自己的想象。
没有新的回应就无法继续吸收到新的养分来成长补全。就好比在哪里丢的东西,就要在哪里找,否则就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了。
因此后天建立的亲密关系就是一个机会,一段全新的不同以往的关系。
对比,观察,思考,发现自己重复、刻板、固着停止成长的部分,发现新的不同世界,继续吸收养分,进而孕育新的生命,从亲历者变成旁观者,从不同角度再次感受生命的萌动,返老还童再活一次,那感觉我想想就觉得美。
如果只是找个人来一起发呆?太奢侈浪费了吧。
你觉得如何呢?
喜欢孤独?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真正的亲密关系,了解比爱和性更重要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白帽子
迈出第一步,就是最好的开端
你好!非常感谢你提出这个普遍而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讨论一番。
不知道其他的答主在看到这个提问的时候,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有一些恍然若梦的感觉,以及有那么几秒钟的沉默,我自己正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的确,从表面上来看,如同你所说,我们可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好像人生中所有的事情都能够由一个人去完成,也并不觉得缺憾,甚至可能还会很自如。
村上村树曾说,“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也许,这个简单的句子会在某个时刻莫名地戳中我们内心深处那一根最敏感的神经。
从现实生活中来说,从我们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说,当我们走过路口,望向窗外的时候,我们不可能不被窗外的成双入对的恋人和夫妻所吸引。
也许,在表面上,是云淡风轻,在内心深处,是风起云涌,这就是内心的变化与真实写照。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愿意走进一段亲密关系,即使是像叔本华和尼采这样的超越时代的伟大哲学家,也同样如此。
但,还会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他们可能出于某种现实需要的考虑,而忍痛拒绝了亲密关系,而不是不愿意进入亲密关系中。
比如像我们熟悉的丹麦童话大王安徒生,他拒绝亲密关系的理由简单而直接,他担心自己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中,他就可能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写自己的童话。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只是原因和理由不同罢了。
可是,我们大多数就是这样奇怪,即使内心无比渴望,表面上却一定要做出一幅毫不在意的伪装模样,我们总告诉自己说,你不能输。
这样的想法和行动让许多可以续写的故事都戛然而止,硬生生地挤出一句“我写不下去了。”其实可以的,只是不愿意承认,只是有些害怕而已。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了太多故事变成事故的场景,在亲密关系面前,我们的伪装和防御也开始用上了各种“化妆品”,也热衷于开各种“滤镜”,我们喜欢去追逐那些短平快的东西,我们只要这一刻的需求被满足就好,至于明天和下个月,没有多少人关心。
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惹哭自己的通常不是沉重的压力,也不是社会的残酷与现实,而是来自一个陌生人不经意地一句“你还好吗?”
你问说,一个人做这些事和两个人一起做这些事,是不是就会有不同?
我想,这个不同并不是发生在数量的变化上,也不是发生在做事的环境和具体事件的不同,真正的不同是发生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情感与理解之中,发酵于这种爱意和浪漫之中。
也就是说,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也许,这样说会显得有些幼稚和天真,甚至是有些不切实际。但是,没有关系,我依然要这样表达,要写下我最想写的那个句子。
就好比说,如果你想要去旅行,你自然是可以约上三五几个好朋友,或者参加旅行团,似乎也能够体验到旅行的快乐,如果你想要享用美食,你当然也可以去到那些高档的餐厅里尽情地享用你的美食。
可是,你毕竟是不快乐的,这种不快乐是来自一种单调,来自一种虚无,类似于空心病,你不是放松的,舒适的,快乐的,而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焦虑的,虚无的世界里头,好像那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一样,患上了“空心病”。
我们说了生活中的普遍经历与经验,现在,我们再用另一个比较抽象的故事来说明这种状态。这个故事叫做《上帝的惩罚》。
在一个安息日,这位犹太教长老觉得手痒痒,很想去挥杆打高尔夫球。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就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受教规,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因为打得太神乎其神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
打完十八个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可把长老乐坏了。
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说:“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和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这大概就是那种无法言说的隐痛吧,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如此。
人这一生是不是一定要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为什么?从心理学上怎么看?
我的回答是各有所需,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没有什么是一定的,只有自我的选择和决定不同;有人选择进入亲密关系,有人选择拒绝亲密关系,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自己的理由,当然也就有自己的绚丽,同时也必然感受到自己的落寞。
这一部分人群中,又有多少人是从一开始就明确而坚定地要独自走完人生的全程,并且心甘情愿如此的呢?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有人因为女友父母要求放弃歌唱,然后去日本生活,他思前想后,选择了拒绝,从此再也没有寻找过任何人;
也有人因为曾经身心受到巨大伤害,于是选择独自走完人生之路;
我们不能说他们不渴望亲密关系,只是一个人因为没有爱到自己想爱的那个人,只是因为另一个人在行走的途中走向了另一条路,两个人走散在茫茫人海,从此再也没有相遇……
怎么说呢?就如同在《一百个可能》中所唱的那样,在一瞬间,有一百万种可能。
不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其他什么学来说,有太多的研究、资料、事实可以说明亲密关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每一种解释都可能让我们信服;
同样,也有同样多的资料可以说明,我们可以独自过好一生,告诉你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幸福;你要选择哪一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写在最后
现实中,确实存在“不需要亲密关系”的情况,但这可能只是一个人在其生命里程中的一段状态。
就是说,不存在“不需要亲密关系的人”,只有“不需要亲密关系的状态”。
享受孤独的人,大多有非常成熟和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自己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并且怡然自得。
如果因为恐惧或逃避什么而选择孤独,那可能还是会感到痛苦和不适。
其实亲密关系也并不等同于恋爱关系、婚姻关系,父母、朋友甚至未曾见面的网友,只要因为彼此的存在,收获喜悦、经验、能量和成长的都可以被称为有滋养的亲密关系。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需要亲密关系,而是不需要糟糕的亲密关系。
为你推荐
不需要亲密关系,很多时候,其实是害怕长久的亲密关系、甚至想回到一个人的时候。
大多数人在小时候由于跟父母有着糟糕的互动关系,积攒了太多的失望,从而影响了长大后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态度:不再保持期待和探索。
当你学会去探索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你会发现,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亲密关系模式。
向你推荐心探1v1陪聊,心探教练如同你的知心朋友,会一直陪伴你、支持你,给予你温暖的接纳和倾听,陪伴你找到真实自我。
人人都需要一位心探教练
↓点击体验1元陪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