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 | 远卿:《游》
游
小时候的出行,仅仅是走出我的家;再长大一点的出行,是离开我的故乡;如今的出行,则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突然间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就是我身处的世界。
(一)
小时候的我,一个窗台,一袋零食。这便是我的世界。我透过窗台去观察形形色色的人。步履匆匆的行人,赶去上班的年轻男子,跑步锻炼的中年女性、大声吵架的一对夫妇等等,我的好奇心变得更加的强烈。而我的世界中只有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偶尔还有停下脚步对我做鬼脸的人,吓得我小脸一白,差点哭出了声,然后一个开心的笑脸,逗笑了我,就在他伸手做搞怪姿势的时候,斜瞟了一眼手表,暗叫:糟糕,快迟到了。则是不敢怠慢便离开了。小时候很羡慕那些能走出自己家里的人,我的活动范围仅仅是在这个家里,最期待的是走出我的家,去看看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看着路过的行人各种各样的表情,我就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有一天,再也抵挡不住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笨拙的爬下阳台,左一步右一步慢慢的挪到了门口,打开家里的大门,看着通往四面八方的路,我皱起了眉头,我的心里还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鸟语花香,总是觉得还是吸引我,撇开小腿,跑向外面的街道,我被外头的景色迷住了,移不开眼。来来往往高大的建筑,身边走过形形色色的人,看花了眼。看着完全陌生的道路,生人的面孔,一瞬间手足无措,心里的害怕换成一声声啼哭,两个小手绞在一起,撕心裂肺的哭着。路边有两个姐姐,看到哭成这样的我,心里不是滋味,便抱起我,买了吃的喝的,交到了警察的手里,不留下姓名就匆匆走了,没过几时,家里的人找到了我,伸手从警察手里抱过了我,从看到家人的那一刻我笑了,笑的开心。好像忘了我自己跑出来的初衷。从那时起,外面的世界就变成了我最想去的远方。
(二)
在长大一点的我,家人送我去学校,教礼仪、学知识、读诗文。那时候是从书本上看到城市以外的东西,还记得那时候互联网刚刚普及,在网络上寻找着城市以外的各种照片,看着那一张张美丽的照片,霓虹璀璨的夜晚、花开艳阳的春天、历史悠久的城市,让我应接不暇。那时候,我最简单的梦想就是走出我的城市,去看看外面那些如同童话一般的城市。慢慢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他是简单的,是我心中最纯净的那一片地方,是我最伸手可及的梦。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写画画,这便是我最开始的模样。在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那便是我今后想要成为的样子。然而,天不遂人愿。我的随便写的东西被父母看到了,他们不想让我接着写下去,觉得这个东西对我没用,这并不能帮助我好好学习,然而,那个时候的我,跟他们吵架,不听从他们的管教,自己默默的、偷偷的写,像做贼一样的看书。但是,他们看到一张,就撕毁一张。终于有一天,我熬不下去了。我渴望着离开,渴望着摆脱他们的控制,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外面的世界,变成了我最深的寄托。我悄悄的在网上寻找着每个城市的照片,每一个我想要去的城市的介绍。我感觉到这是我最想透过双眼去详细端详的一件事,他给我日后留下的最刻骨铭心的念想。离开了我的故乡,我才知道我的见识不过是一点,外头的世界对我而言更加的精彩。
(三)
再一次的出行,是我大学的时候,我从家里出门,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再一次陪伴我的依旧是我最爱的外面的世界。我与它的又一次结缘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来到学校,才明白了远行的意义,是身离而心不离。那时候一篇最简单的描写风景的文章,让我在这个城市中寻找我心中的那一片我最向往的地方,我找到了。我的远行就是寻找这个城市中属于我的那一方净土。那一次,是我这一次真真正正开始写稿子,写第一篇署有自己名字的稿子,那时候最简单的一句表扬:你的稿子写的不错嘛。那时候的我并不满足于寻找白天的景色,还有这座城市外的景色。于是,我又踏上远征的道路,从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语言,远行便是我最期待的、最想寻找的远行。我好像并不满足于我现在所看到的一切。奔腾的黄河,崎岖的山路,淳朴的农民,月上梢头的交谈,我的向往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我的出行变成了我最渴望的一件事,我几乎走遍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留下了属于我的符号。我一直在向往外面的世界,我对世界,从书本、网络的认知变成了现在我自己的认知。看过繁花盛开的城市,看过白雪皑皑的城市,没有看过一个最让我心动的城市。
(四)
如今,我心中的出行,就只能用一句话来说,父母在,不远游。经历过岁月的洗礼,父母变得苍老,我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在我的城市,我从我的身边,发现了最美的风景。他是最简单,是淳朴的、最不可置信的,那就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我所处的这个世界,其实就是我最向往的那个世界。我渐渐明白了,我向往的仅仅是一个有温度的,有亲人陪伴在身边的世界。出行对我的意义,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有家的地方,才是真正要到达的出行。
远卿,本名杜荣榕,2000年生,就读于山西工商学院。爱文学爱摄影,依旧相信那句“镜头拍下世间美景,笔端写出精彩人生”。我愿用笔写出我自己的人生。
文字来源:远 卿
文字编辑:杜荣榕
责任编辑:江忱菊
图文编辑:付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