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临摹:三晋小玺——古玺私印的典型

现在我们在书法展览中看一幅书法作品,最常见到的用印方法是盖三方印,两方私玺(姓名印与斋号印等),一方随形印。随形印往往是为了调节章法,并非必须,通常形式不固定,或者是白文,或者是朱文,甚至形状也需要依据当前书法作品的章法需要进行调整。但是作品中用到的两方私印,约定俗成的却大概只有两类:

其一是白文印,汉白文姓名印或古玺白文姓名印;其二是朱文印,汉朱文姓名印或古玺朱文姓名印。当然,这两方印又会随着章法进行朱白和钤盖顺序方面的调整,但形状大致固定,就是正方形,最主要的是,它们最好两两配对使用,避免文字系统不同造成的字法紊乱。

(书法作品中的用印)

汉白文、汉朱文不用多说,因为它太经典了。这回我们说说古玺的私印,典型的用印方法大多是一朱一白,那么,如果用古玺私印,就需要考虑两种:1、朱文古玺印式;2、用古玺白文印式。而古玺印式的朱文印中,最典型的样式是宽边细朱式,如图:

(宽边细朱古玺举例:之一)

就是印的边框很粗,印的文字很细。这一类印在现存古玺私印出土物里非常多,是真正的经典样式。前边我们作业里曾有一方“右司马”(第18方作业)也属于此类,不同的是,那是一方官玺。私印里,我们经常见到这一类边框与文字对比强烈玺印,又比如:

(宽边细朱古玺举例:之二)

再比如:

(宽边细朱古玺举例:之三)

先不用管文字为何,总之,这一类印量非常大,不管是看展览,还是读印谱,我们最常见到的古玺朱文,就是这一类。作业的第23方,我们就来临摹一方宽边细朱的私玺,看看这种印式,为什么说它经典。如图:

(作业23,宽边细朱:夜绾)

钤盖效果如图:

(夜绾)

释印

临这一类古玺,我们得把尺寸标出来,这是一方三晋小玺,印面14.2mm见方,全高12.8mm,见于徐畅《古玺印图典》,亦见于萧毅《古玺读本》,才1厘米多一点,很小啊,但实际上,这个接近1厘米半的尺寸,实际是三晋小玺里较大的一方了。

夜是姓氏,《姓觽》卷八:“夜,《姓考》云:周叔夜之后。《后汉书》有夜龙。”《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三十三:“夜,汉灵帝光和中,雒阳男子夜龙以弓箭射北阙。”指的就是这个夜龙。绾,是人名。在三晋文字中,官常常写作“”(读duī,同“堆”)。

为什么经典?

1、强烈的粗细对比。这种经典的印式的经典之处,首先来源于它文字与边框的强烈的视觉对比。

这个厚壮的边框,除了规整文字,使本不规整的古玺文字形成的空间更为规整之外,它还是粗细对比审美的参与者。边框与文字的视觉差,造成了这一类玺印的基础审美。

这一方印因为印面铺得较满,如果省去边框,还基本上算是一印,只是庄重感非常差,印章属性大减。而大多数古玺印,特别是白文古玺印,如果没有边框,印面空间就被分割得极为分散,各种形状的空间都有,必然造成章法上的零乱。

(消去边框的夜绾)

最主要的还是粗细的强烈对比。这种对比,给人带来审美愉悦。

2、纤细而挺劲的线条。这一类宽边细朱古玺线条虽然非常细,但线条并不软弱,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印面就会发现,这些纤细的线条,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以“中锋”形式存在(或者线条两侧均为梯相同的梯形堆积,或者两侧都是陡峭的直上直下),立体感非常强,显得劲健有力,临摹的时候,要在完成这些线条的线条质量方面下功夫,不要刮削,要保持线条的爽利,以及线条的挺劲(主要是“中锋”)。

(线条质量的控制)

总之,线条要过关,要有力,要扎实。

3、一些额外的灵动的小技巧。当基础的宽边与细字的对比已经建立,印面的已经有了较好的审美效果,这时,如果再巧妙地增加一些小的技巧,印面就会显得格外生动,比如这方印里,绾字的那个“小圆点”,不用多说,这是这方印的“印眼”,因为它格外不同,格外显眼,与细线条的对比格外醒目。有了这个小圆点,印面在简单的粗细对比中,增加了审美元素,更活泼可爱了。

(活泼的小圆点)

当然,这方印里,绾字右部两个圆状部件与夜字的咬合,也值得关注,只不过,那是更加基础的东西,我们就不强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