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通彻天地”的站桩功,要诀何在?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站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古代养生术,因缺乏文献,现已无从考证其起源于何时。但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经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后世许多文人武士也是依此来修身养性。
站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古代养生术。(资料图)
站式练功法于唐宋时期日趋完善,并且已经出现了八段锦、金钢十二式、罗汉十八法等多种功法,由于其效甚捷,法门简便,且讲究“与天地相沟通,借天地之气而养我身”,故被誉为“通天彻地”的功法。但是到宋朝末年,受当时政治、社会影响,“禅坐”吐纳兴盛,而随着时间流逝,真正的练功方法、真正的武术却逐渐被湮没。至清末民初,残留者只散见于民间。
一、站桩养生在于增补元气
站桩功法在古代被当作练习拳术中的辅助健身法,并不被当作医疗的手段。其原理在于在练习站桩不动的过程中,能够较快地得到元气充盈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内劲”,而这种劲道很难从拳脚套路中练出。通过站桩的辅助练习,有了源源不已的内劲,不仅容易“出功夫”,还能起到健身养生的功效。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资料图)
道医学认为,道教养生术之精华在于以丹田运化为修炼核心,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宗旨。人之三宝精气神,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使精、气、神相凝聚,必能身体强健,益寿延年。
《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站桩功的医疗治病功效就在于既能保养心神,又能使身体得到锻炼。
《素问·灵兰秘典论》提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通过站桩养神,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加力气。
二、习练站桩功的要领
养生站桩功种类很多,不论动、静、行、站、坐、卧,所限条件极少,简便易行。如需依靠站桩之法医疗治病,还需要在专业医师和教练指导下练习。下面介绍一下笔者所练习的站桩静功。双脚分开略与肩宽,身体自然站立,下沉顺应膝盖的自然曲度。双手十指微分开,但又似有合力,双臂内抱,意念中怀抱似球。舌尖顶上颚,口微闭,面似带微笑。此间要注意下身重心下沉,双脚脚趾轻抓地,正如足下生根;上身立身中正,头上虚领顶劲,如天悬之线系于头顶,上下之力以通贯督脉。不得不提的是,习练过程中有一些细节之处需要注意:
第一、站桩时长依个人而定,初期练习可以在五到十分钟内,练习久了可逐渐增长时间。很多初学者盲目追求站桩时间的长久,认为久站效果就会更好,实则不然。时间过长,腿部力量不足,继续站下去则气血运行不畅,反而不利于身心。且站桩之时,意念更为重要,久站神疲,不能意守,神思涣散,毫无意义。
站桩之时,意念更为重要,久站神疲,不能意守,神思涣散,毫无意义。(资料图)
第二、久疏练习者可以先做些全身或下身的拉伸练习准备,以助通达气血。
第三、在个人练习过程中保持自然呼吸即可,不可刻意追求呼吸方法,以免练功中出现偏差。许多初学人试图调整、控制呼吸,以期有更好的效果,但实际上这样操作往往适得其反。须知,习练站桩功是一个长久之事,不求速成。因此操作上以简便易行,得以坚持为主,首先降低练功的难度,养成练功的习惯,避免练功走火的副作用,在此之上,随着练功时日增长,功法愈加熟悉,再考虑配合呼吸为好。
第四、关于意念。有些书会说练功时什么都不要想,一片虚无。但实际上许多人即便是练功很长一段时间,都达不到如是高深境界,这一问题也曾困扰笔者很长时间,并且一直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法。直到读过陈氏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的文章,才茅塞顿开。马先生说:“打拳时,大脑可以得到平时难以得到的平静,而肢体则在进行难度较大的运动时,正好是’司令部’得到休整的最好时机,’以一念代万念’之谓也。”由此得到启发,在站桩时,意念也就是“神”要随时纠正身体的错误动作。依此不仅能更加集中精神,更能感觉自然之气。
“神”要随时纠正身体的错误动作。(资料图)
最后一点关于练功后,这也是大部分人最容易忽视的一点。一般人会认为,练功结束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练功过后要散步,使气血逐渐归于平静,也是使功夫“化”入身体的过程。另外,形意拳名家唐维禄在指导弟子时还指出,练武后连说话都不许,否则元气奔泻,人会早衰早亡。所以练功后还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在本文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及其弟子何镜平先生的文章,和陈氏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的著作。前人著作,读之收益。此外本文尚有笔者习练后的一些认识体会,有不到之处还望个中高手不吝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