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25篇:教研随笔∣教学设计要精准对接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要精准对接教学目标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最近,为了做好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我特意组织了一次教学设计集体研讨会,每一组需要围绕特定的课文,集体研制出一份既有学理性又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活动本身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细节,不过我觉得该活动是很有意义的。而我参与的小组在讨论时发现,最重要的或许不是教学设计本身,而是教学目标。以后的活动可能会进行一些调整,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教学目标的引领地位,即教学设计要精准对接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呢?从学理上讲,两者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制定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后,整节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不论是教学活动的安排,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按照布卢姆和安德森等人的观点,教学目标要包含如下几个要素:学生最终获得的具体知识与能力,获得这种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认知、情感行为,进行这种具体行为的方法。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按照这样的定位,目前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主要问题有:一是未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等表述,其主语是教师,这依然是教师把控的课堂。二是认知、情感行为过于抽象宏大,错将语文课程目标当作某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拒绝做一个冷漠的人”,这显然不应该是某节课的目标。对于这种情况,在目标确定时应该“具体化”,即通过文本的哪些内容和细节,培养学生何种社会责任感。再比如“在情节变化发展中,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抓住”“把握”过于抽象,不能够体现具体的认知行为。布卢姆和安德森将认知行为分为六个层次,在制定与认知行为有关的目标时,就可以参考这六个层次。三是目标之间存在着割裂,生硬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语文课程三维目标套在一节课的具体目标上。短短一节课,没必要完全按照三维目标的层次制定目标,这节课的目标就是讲解某种知识或培养某一种能力,这也是可以的。
上述这些问题其实并不严重,即使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只要进行专题的培训,教师就可以大幅度减少这些问题。或者说,问题并不在于教学目标如何表述,而在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以及与教学设计的对应性。教师是根据什么制定教学目标的呢?估计不少人完全是想当然,自己认为这节课应该教什么,就制定一些教学目标。实际上,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仅要考虑到文本本身的内容与特点,还要关注课程标准的导向、教材的助学系统、学情等,尤其是教材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习题、阅读提示等。对这些方面进行透彻考虑与综合把握,才能精准确定某节课的目标。而且,同一单元的文本,还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与侧重点,教读课与自读课在目标方面的承接性等。我们小组重点研读了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把握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关注了《狼》的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在人文主题方面,重点理解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在语文要素方面,重点理解了“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他内容如“默读”“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我们认为不太适合《狼》这种文言小说。但是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自主阅读,没有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又融入了文言文阅读方法这一层面的内容。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关于《狼》一课的教学目标:1.运用关键词概括法,理清文章思路。2.运用“补充”和“还原”的方法,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3.运用情感词解读法,把握文章主旨。当然,这个目标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例如第3个目标,就可以进一步表述为:运用情感词解读法,关注“敌”“黠”“禽兽”等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在这三个目标中,“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而“补充”和“还原”的方法则是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后,接下来就要进行教学设计了,其基本思路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例如针对“运用关键词概括法,理清文章思路”,教师就可以思考并设计如下教学环节:请用“动+名”的句式概括五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这实际上就是理清文章思路。不过我认为只用五个动宾短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概括文章内容,过于简单化了。前四个短语的主语是“屠户”,最后一个的主语是“作者”,这五个短语根本不是同一层面的内容,因此最好请学生通过补充主语的方式发现问题,进一步把握“屠户与狼”“作者与狼”两个层面的内容,这实际上是文章更宏观的写作思路。同样道理,针对“运用'补充’和'还原’的方法,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表格的方式,请学生在把握屠户和狼的形象的过程中,习得“补充句子成分”“还原故事场景”等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的精密化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才会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后,几乎不按照目标去设计教学,而是回到了“分析课文”的老路上去,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中几乎成了摆设。这样的案例我见过很多,有教师制定了9条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居然一条都没有落实。目标制定成了程式化的工作,课堂教学依然是我行我素,丝毫不考虑目标的引领作用。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进行专题培训,一方面使教师具备教学设计对接教学目标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规范表述目标,进而进行兼具学理性与创新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