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挤痘痘住进ICU,脸上的“危险三角区”不能碰!

最近,湖南一名男子进入ICU抢救。

(来源:“你好长沙”微博)

凶手不是癌症和心脏猝死,也不是什么席卷全球的病毒,而是因为挤了一颗长在脸上的痘痘。

医生提示,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痘痘,可能引发颅内严重感染!

危险三角区指的是,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形区域[1]

如果观察比较仔细的话,我们会发现,鼻翼两侧容易出现红血丝,这是此处静脉血管丰富的一大体现。血管分布“错综复杂”“四通八达”,其中最密集的血管分布在面部三角区。稍加不慎,让这个部位受伤,就非常容易出血。

如果仅仅是外伤后容易出血,就称呼它是危险三角区的话,理由还不充分。这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复杂多了。

1.  四通八达

面部三角区的血管丰富,“交通”发达,血液可以通过血管系统到达身体任何地方。

比如,鼻腔旁有一条较粗大的面静脉,它的上方通过内眦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

海绵窦又是什么呢?

它就是我们大脑里的一团静脉。很多条大大小小的静脉血管彼此相邻,形成小梁样的结构。众多的小梁样结构,又把这个区域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小腔。这些小腔隙外面被硬脑膜包绕保护,形态上酷似海绵,所以叫“海绵窦”。

海绵窦躲在我们的眼睛后面,这里密集汇聚着大脑中的很多条血管,还有重要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上颌支。同时还比邻外展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可以说,这里是颅内重要的“交通枢纽[2]

2. 双向流动

大多数的静脉血管里,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两片瓣膜组成的静脉瓣。这两片瓣膜的一开一关,可以保障静脉运送血液回到心房,防止在静脉系统里回流或反流。可是,面部的静脉结构较为特殊,没有静脉瓣,可以双向流动[3]

心脏的收缩力、重力、呼吸运动、附近的肌肉挤压、动脉搏动等因素,可以决定静脉压力差,从而决定血管里血液流动的方向。

这就可以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仰头能止住鼻血的小常识了。

(来源:soogif)

可是,一旦静脉血液被大量的细菌感染后,“带菌”的血流顺着面静脉回流到颅内,就会造成上文所说的“海绵窦感染”,表现出眼睛红肿疼痛、瞳孔固定、视物成双、视力下降、眼睑下垂、剧烈的头痛眼痛,伴有高烧,严重时可以导致癫痫发作、偏瘫、昏迷甚至死亡。

3. 静脉栓塞

刚刚说的那种情况,是细菌进入大脑中引起的。如果是血栓块进入大脑血管,情况也极其危险。

一旦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等血管被栓塞,导致血液不流通,再加上面部三角区的特殊结构,很容易影响到我们眼睛的正常机能[4]

4. 血脑屏障

危险三角区让人心惊胆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影响“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就像一条护城河,过滤一切外来的可疑物质, 保护大脑不容易受到细菌等侵害[5]

早在1885年,就有人发现,静脉注射苯胺染料,会让全身组织都被染色,只有脑部不被染色。

之后的很多研究进一步发现,不少药物等物质不易从血液进入脑实质里。这种现象就是血脑屏障[6]

危险三角区是血脑屏障的近路,一些细菌、病毒可以抄近路,但药物还不能。这就导致了感染容易,治疗极难。

痘痘的学名叫“痤疮”,主要是因为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导致细菌感染而引发的炎症反应。

遗传、压力、内分泌失调、面部清洁不当、不恰当使用化妆品等,都可以导致痤疮反复发作。

用手挤痘痘,难免还会把手上的细菌带到破溃的伤口中,加重感染,导致痤疮慢性化,遗留各种瘢痕和色素,不仅影响美观和社交,最重要的是危害健康。

(来源:soogif)

面部三角区还有一个我们经常碰到的地方,鼻孔。

鼻腔里藏污纳垢,一般情况下,外出回家后拿一根干净的棉签,沾水清洁一下鼻腔浅层,就可以达到清洁的目的。也可以借助擤鼻涕的动作来清洁分泌物,但要注意别用力过猛。

很多人可能要说:我经常挖鼻孔、挤危险三角区的痘痘,不也一直好好的吗!

要知道,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解剖结构略有差异,身体的抵抗力也是随着每天的生活不断变化,感染的细菌也是千差万别。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们不能把健康交给概率,还是应该相信科学。

如果你有机会来医院急诊神经科看看,危险三角感染导致的颅内感染、脑炎昏迷的危重患者的话,我想你对健康会更加珍惜,对生命也会更加敬畏。

特约作者:徐昊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科普大V

审稿专家:王春雪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主任

参考文献

[1].Ashok Kumar Pannu et al. Danger Triangle of Face and Septic Cavernous Sinus Thrombosis.[J].J Emerg Med.2017Jul.

[2].Ruben Ngnitewe Massa, Katrina Minutello, Fassil B. Mesfin. Neuroanatomy, Cavernous Sinus.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3].Azzam D et al. Anatomy,Head and Neck,Eye Ophthalmic Vein.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4].Yun-Hu Wang et al. A review of eight cases of cavernous sinus thrombosis secondary to sphenoid sinusitis,including a 12-year-old girl at the present department.[J]. Infect Dis(Lond).2017 Sep.

[5].Richard Daneman, Alexandre Prat. The blood-brain barrier.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5. 7(1):a020412.

[6].Abbott NJ, Patabendige AA, Begley DJ.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Neurobiol Dis. 2010. 37(1):13-25.

编辑:薇落、吴家翔、张杰

排版:韩宁宁 | 校对:武宜和

运营:李永敏 | 统筹:吴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