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反应停的前世今生

妊娠呕吐是早孕反应的一种常见症状,约有70%~ 85%的妇女在怀孕早期,出现早孕反应。包括头晕、疲乏、食欲不振、偏食、恶心、呕吐等。多数在孕6周前后出现,8~10周达到高峰,孕12周左右自行消失。1957年联邦德国药厂格兰泰开发出一种药物,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能够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治疗怀孕期间的呕吐,成为当时“孕妇最理想的选择”,一时风靡全球,1960年开始陆续报道反应停具有致畸性,产生“海豹儿”,即婴儿四肢短小或无四肢,截至1962年全球大约产生了1万多名海豹儿,后来仅3000余人幸存下来。这一悲剧被称为“反应停事件”。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发现沙利度胺是一对手性光学异构体,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镜面对称,但不可重叠。沙利度胺的R型右旋体确实具有镇静作用,可抗孕妇的妊娠反应,但另一半S型左旋体却有强烈的致畸作用,而当时作为药物,两种异构体是混在一起服用的。沙利度胺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冗长繁琐的调查,由于负责对反应停审查的凯尔西医生的坚持,反应停最终没能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免受其害。华盛顿邮报1962年7月15日以封面大标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英雄将坏药拒之门外,报道了凯尔西的事迹,使凯尔西及食品药物监管局名声大震。1962年肯尼迪总统给凯尔西颁发了杰出联邦公民服务奖章。并且1962年10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美国FDA逐渐成为世界食品药品监管最权威的机构。2005年90岁的凯尔西从FDA退休,至此她己为FDA服务了45年,2010年FDA以她的名字设立凯尔西奖,每年颁发给在FDA工作的优秀员工。凯尔西生前也被列入美国妇女名人堂。2015年8月7日,凯尔西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去世,享年101岁。

反应停事件也引起了科学家对于手性药物的重视和研究,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在手性催化领域卓有建树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美国的威廉诺尔斯、日本的野依良治和美国的巴里夏普莱斯。

随着对沙利度胺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他在免疫调节和抗血管新生领域大有作为。如今它又重回到人类的视野之中,在经过了更加严谨的临床实验之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1998年批准了沙利度胺用于麻风结节性红斑的治疗,又在2006年批准沙利度胺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除此之外,沙利度胺还在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红斑狼疮等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都显示出很好的疗效。沙利度胺的前世今生正是人类药物研发史的一个缩影。作为反应停事件的主角,沙利度胺引起的海豹儿畸形曾给无数的家庭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痛。而如今它又为麻风结节性红斑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去了新的希望。

由此可见,药物分子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如此的精密和复杂,我们只有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实验过程中,全面深入,规范严谨,不断钻研,既关注药物的疗效,又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真正探索出药物的奥秘,维护人类的健康。

(0)

相关推荐